分享

羊城笑星杨达逝世,缅怀一代大师的多面人生

 朱觉超 2022-12-24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以下内容,是杨达先生的家乡——开平的媒体,2019年对他做的详细专访。借此缅怀一代大师的多面人生。

图片

以下图文来源:开平发布

杨达,此名一提,家喻户晓
他是开平的骄傲、广东的名片
将开平民歌带向全国,走向世界
曾被毛主席要求面对面演唱

他与默契搭档黄俊英一起
将北方艺术——相声引入广东
从此粤土有了更多欢声笑语
他的才艺,却不止于这些...

通过专访
“羊城笑星”“千面笑匠”
杨达
一起来探秘一代大师的多面人生

嘉宾介绍

图片

杨达,男,开平塘口镇人,于1935年出生,现年84岁。他是著名相声大师,国家一级演员,有“羊城笑星”、“千面笑匠”之称。代表作有《生死恋》、《广州话趣》等。

1
图片

民歌时代:成为相声大师之前

开平民歌是他的兴趣,更是“伯乐”

《杨达:多才多艺的相声大师》上


被问到“是哪里人”时,杨达自称为“开平赤坎人”。“我实际上是塘口镇四九人,祖籍在那里。但是一说四九,大家会误认为在台山。”所以,为了避免误会,杨达将出生、长大的赤坎,称作家乡。

图片

开平赤坎镇△

赤坎,是杨达先生戏曲艺术启蒙的地方。“我小时候是孩子里的领头,整个赤坎都是我的活动范围。那个时候最喜欢听戏,赤坎对我影响最深的是那儿的三间戏院。

他所说的戏院,是赤坎的东南戏院大同戏院蟾宫戏院。戏院里常常会演大戏、放电影。回忆起童年所遇到的繁荣赤坎,仍历历在目——“以前的演大戏多是搭舞台做场地,在河南搭台,舞台主要是用竹子搭建。那时的戏班是搭船而来的,叫'红船’,戏箱画境全在船上运载着,船比省渡的还大。船靠岸后,在船上搭建舞台,我就买票进去看。”

图片

旧时的粤剧红船,资料图△

从开平到广州,凭借开平民歌成为广州街坊口中的“达仔”。“当时省剧团,市剧团,佛山艺校,他们需要招兵买马。刚好开平在举办五县市业余文艺汇演,我代表开平文化馆报名参加短剧,节目叫'一面小白旗的风波’。除此之外,我还参加民歌,我唱的民歌拿了二等奖。“最后,杨达进了民间音乐团。

图片

资料图△

在民间音乐团的一次演出,给杨达带来意想不到的人生机遇。杨达报到之后,民间音乐团告诉他,剧团将在铁路文化宫演出,让他到时候来参观演出,见识一下。答应参加晚会后,剧团让杨达客串演出,他马上默念了一首《懒婆娘》。这次表演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图片

资料图:毛主席

“当年毛主席到广州出席了晚会,他点唱了民歌,这个舞台在解放北路迎宾馆,开场第三个节目就轮到我。我演出完后已经没有节目,就到里面收拾换衣服,团长就跟我说'灵鸡仔先别换衣服,有任务,跟我来。’随之去到之后,书记推开门,原来毛主席已经坐在里面了。哇!我的腿已经变软。他跟我说,毛主席要休息,你唱一首民歌给主席听。我就唱了一首《主婢望月》。主席坐在非常小的沙发上,双目轻闭,在沙发的扶手上轻轻敲击,一边听一边打板。”

图片

资料图:杨达在表演

除了为毛主席演唱开平民歌外,杨达还为不少的国家领导人演出过,他还把开平民歌带出国门,为海外的华侨华人演出,大受欢迎,聊解他们的思乡之情。

2
图片

相声时代:引北方相声入粤土

与黄俊英成灵魂搭档

打造粤语相声黄金时代

《杨达:多才多艺的相声大师》中

杨达和黄俊英这对“活宝”在上世纪70至90年代是家喻户晓的表演艺术家,这对最佳拍档一起合作了40多年,陪伴着广东人度过了一段欢乐时光。

很多人认识“达仔”,都是在电视上以讲相声的形式。那么他与相声是如何结缘的呢? 

当年没有智能手机、ipod,甚至MP3也不流行
但他俩的相声磁带,陪伴很多老广度过难忘时光

图片

图片

初识相声并引进。“当时毛主席提出文艺方针——一专多能,小型多样,百花齐放。其实广东没有相声,我们参观汇演时都会观摩,发现北方的曲艺只有两个人,靠一张嘴巴,你讲一句我讲一句,每个人都嘻哈大笑,所以我跟黄俊英想把它移植到广东。” 

改编本土化。“由于北方的曲子不适合广东,圆圆的,扁扁的,黄黄的,绿绿的,所以后来就将它改编。试了一下,效果不错,观众接受并觉得好笑。后来,广东相声就开始生根发芽,观众也喜欢。”

图片

 黄俊英从艺60周年晚会,与杨达表演△

“相声需要包袱(笑料),黄俊英写一个本子给我,我们一起讨论、调整,写出新的剧本。最开始不在广州市做相声演出,首先在农村演出,有时候我会跟搭档黄俊英即兴演出。”讲相声的奥妙还有很多,杨达说最重要的是做什么都要用心去做才能做好。长期的舞台实践,杨达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相声表演风格,他抑扬顿挫的语调,收放有致的节奏,有效地把握着观众的情绪,把观众当作自己人,他也成为了广大爱好相声艺术的观众心中的偶像。

与搭档黄俊英成”梦幻组合“。杨达和黄俊英的相声表演出神入化,合作默契,他们所讲的相声很多都是他们自己执笔创作出来,经过不断的演出修改,甚至是在舞台上的即兴加插笑料,最后才确定下来与广州的观众见面。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杨达移植、改编、创作了《斗歌》《生死恋》《老张师傅》《学戏》等一批粤语相声。

图片

为了使粤语相声得到繁荣发展,1983年5月,“广州市相声艺术学会”成立,杨达众望所归,被推选为会长。广州相声艺术团成立后很受欢迎,最火爆的时候一天演出四场,场场满座。他们下乡演出的时候通常都是自己买菜做饭,做好的饭菜摆在后台,谁没演出就吃,吃完就继续上台演出。

以杨达为首的相声团体为粤语相声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上世纪70至90年代,杨达和黄俊英讲的相声、小品,在广东基本上是街知巷闻,收音机、电视机、戏院里,几乎处处皆是。杨达、黄俊英等人,也随着相声成为一代广东人的欢乐记忆!

3
图片

魔术爱好者、摄影发烧友,还会说书

杨达的人生还有很多面

《杨达:多才多艺的相声大师》下

杨达的相声表演倾倒了很多的观众,但是他出神入化的魔术表演就不是有那么多人有幸看过了。你一定想不到,他的魔术才是正儿八经有毕业证书的专业技能。

杨达笑道:”我原来是魔术学院毕业的,有文凭的。我原本想考农校,想做农民,没考上,我就索性去考魔术,有一间魔术学院叫民众魔术学院,附设民众魔术研究社。“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杨达就从开平只身跑到广州向著名魔术师翁达德学魔术,经过3年走读,学得一身“魔功”。后来又参加香港朱氏魔术学院,广州民众魔术学院培训,19岁的时候就加入了“国际魔术协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有空,杨达就拿起锤子、锯子等工具自己动手做魔术道具。

图片

杨达会魔术的事情,相声搭档黄俊英也十分了解:”杨达的魔术是很厉害的!你不要小看他,很多魔术师中找不到的那些门道,那些彩,我们叫彩,他们找不到就来找杨老师,他有资料,他是国际魔术协会的会员,他很少表演,但是这么多年来我在他那里也学了很多魔术。

图片

杨达的魔术亦真亦假,以假乱真,他动作敏捷,收放自如,表演大受欢迎。熟悉杨达的人都知道他业余爱好很多,对艺术非常执着,除了魔术外,他的粤语说书也堪称一绝。只见他惊堂木一拍,忽老忽少,忽男忽女,忽忠忽奸;或紧张悬疑,或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

图片

开平是华侨之乡,赤坎的华侨在返乡的时候常常带回居住国的先进设备,杨达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华侨带回来的照相机,他十分喜欢摄影,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学会自己冲晒相片了。

杨达对摄影不是一般的爱好,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就购置了照相机和黑白放大机,并且拜师学习摄影。后来又先后添置多台高档相机和彩色放大机,他精通摄影艺术和暗房技术,家里大机小机,大灯小灯配套齐备,当时每月100多元的工资,相当一部分用在了摄影这项爱好上,算得上名符其实的摄影发烧友了!

图片

杨达在摄影方面佳作频频,在省内和香港举行的摄影展、摄影比赛中有多件作品入选,获奖无数。他的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他做什么事都很用心是分不开的。杨达的好友  甄国庆受访时说道:”他教过我很多东西,特别是有两句话我最记得,一句是做事要有责任心,做人要有感恩的心,这句话是他工作十几年总结出来的经验,他也是按照这样去做。所以他做出很多的成绩。“

4
图片

深情系故乡

回馈家乡促开平文艺事业繁荣

年事已高的杨达,思乡情更浓,他经常独自从广州坐车回来开平,到处走走。他最怀念的是在赤坎生活的那段无忧无虑的日子。位于塘口四九冈陵乡西城村的这间祖屋,虽然经过了重修,但是这些老物件常常勾起杨达思念的情结。

图片

杨达的侄子杨松彬:”每年都回来,乡情很深,对家族的,对侄子侄女很关心。他为人很随和,从来都没觉得自己是名人那样,什么人都可以聊到一起,特别是乡下的叔伯兄弟,回来拜山总是聚在一起聊聊天,联络乡情。

图片

杨达回到开平,还经常跟开平的民歌传承人和民歌从业者交流民歌心得以及民歌的唱法,对开平民歌的发展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这次他还特意来到开平市文化馆,参观了非遗展览馆,观看了开平民歌爱好者和相声小演员的才艺展示,并对他们进行现场指导。

作为优秀的民歌歌手,著名的相声大师,杨达当时最希望的是家乡开平的文艺事业能够繁荣发展,他也希望能把自己所学教给家乡的子弟,回馈家乡。

以上图文来源:开平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