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恕(深度好文)

 雅轩书屋图书馆 2022-12-24 发布于天津

图片

作者:增伟
来源:国学文化(ID:gxwh001)

恕,是通往世间永恒之爱的唯一道路。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国学文化主播朗读音频
图片

论语·卫灵公记载: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为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有没有一句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

孔子回答说:“那就应该是'宽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0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从字面来看,是“如心”,也就是“如自己的心”。

每个人通过对自己“心”的观察,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进而推断他人会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因为自己喜欢,而成全别人的喜欢,叫做“忠”,即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因为自己不喜欢,而知道别人也不喜欢,因而不愿意将这些别人不喜欢的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就是“恕”。

孔子对“恕”的解读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简单地说,就是自己做不到,就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这句话是孔子修身智慧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更是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应该关注他人的存在,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三国时,吕布当初同刘备很好,但后来发生了矛盾。

吕布就让名士袁涣写信去辱骂刘备,袁涣不屑于干这种差事。吕布几次要求他都没有用,恼火起来用刀架在袁涣的脖子上说,再不写就杀了他。

袁涣坦然而笑道:“我只听说以德羞人的,没有听说以辱骂折磨人的。如果说刘备是君子,就不会由于将军的辱骂而感到羞耻;

如果他是小人,就一定会用同样的办法来回报你,那么辱骂就会落到你头上。而且,我说不准哪一天也会为刘备效力,也会像今天给将军效力一样。假若我一离开将军,就来辱骂你,行不行呢?”

吕布听了这一番话后,便放下了刀。

如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看自己能不能接受。如果自己不愿接受,那就立即停止,不论语言还是行为,都不要强加于别人。

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宽容,才是宽恕的真正境界。

图片

02

己所欲 也勿施于人

时代在发展,认知在进化。

对古代先贤信条的理解也要与时俱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己所欲,就可以施于人吗?

答案是:自己想要的,也不能施加于别人身上。因为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别人身上。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思维方式,各有各的生存状态,各有各的心路历程,也各有各的价值观念,这都是不能强求一致的。

除此之外,“己所欲,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当代都是有失偏颇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欲望,一种人“不欲”的,或许恰恰是另一种人所“欲”的。

“己所不欲,施对于人”或者“己所不欲,施与欲之人”才是符合当代和谐共处精神的。

我们每天都与人打交道,经常会不知不觉中陷入“己所欲,施于人”的漩涡。

比如把自己认为喜欢的礼物送给朋友;把自己认为好的建议报告给领导;把自己认为好听的话讲给家人听;把自己认为对的方式教育要求孩子等等。

这些“己所欲”,往往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往往收不到预想的效果。

因为朋友不一定真正喜欢、领导不一定真心同意、家人不一定真正开心、孩子不一定真正信服。

不是他们错了,而是我们错了,我们自己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爱他们,这叫爱不得法。

所以,己所欲,别人未必所欲,所以也不能强加给别人。

“己所不欲,施对于人”。

在生活中,如美食四川火锅,自己不喜欢吃,不给别人吃固然可以,但如果能找到并送给喜欢吃的人岂不更好。

在工作上,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如不喜欢销售工作、不喜欢文秘工作、不喜欢迎来送往的应酬等,但投其所好,找到喜欢的人让他们做岂不更好。

所以,无论是否“己所欲”,都不能“施”,即强加给别人。

任何道理,哪怕是真理,都是相对的。

君子坦荡荡。君子悲他人之所悲,乐他人之所乐,用自己的换位思考获得更多人的赏识与认可,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不断升华,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图片

03

“与生活讲和”

2000多年前的孔子强调:“忠恕之道”。

现代的美国心理学教授莫里说:“与生活讲和”。

在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的《相约星期二》一书中,学生请教老师:“人生最困难的是什么?”

莫里回答:“与生活讲和。”

讲和就是彼此和解、原谅,讲和就是“忠恕之道”,讲和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从这一点上说,孔子与莫里,中国与西方是一脉相通的。

记得有句俗语:别人给你馒头,一定要记住;别人给你拳头,一定要忘记。

与生活和解,不仅仅是一个态度问题,更是一个胸襟和气度的问题,更是一个人有没有智慧的问题。

1963年,曼德拉因反对白人的种族隔离政策而被关押在一座荒岛上,长达27年。

当时看管他的三名白人狱警不顾他的年事已高和体弱多病,对他进行了残酷的肉体上虐待和精神上的折磨。

1991年曼德拉当选南非总统。

正当人们想象曼德拉会对那三个白人狱警进行报复的时候,曼德拉的一个举动让全世界都震惊不已。

在总统就职庆典上,曼德拉在介绍完来自世界各地尊贵的来宾后说:“今天更让我高兴的是来自狱方的三名客人也来到了现场,他一一介绍后,缓缓站起身来,向三名白人狱警鞠躬致谢。

这一举动,不但让所有来宾肃然起敬,而且让全世界都震惊不己。

是什么融化了曼德拉心中仇恨的坚冰,化干戈为玉帛?

曼德拉说:“我在从狱室走向自由的大门时,我就清醒地认识到,若不把悲痛和怨恨留在身后,我就依然在狱中。”

图片

04

 “宽恕”让世界充满爱

“恕”由“仁义”演变为原谅、宽恕,如“恕罪”、“饶恕”。

恕,《论语》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恕,就是原谅自己,原谅他人,原谅社会;

恕,就是心胸宽广,不记,不究,宽恕待人;

恕,是“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

恕,是通往世间永恒之爱的唯一道路。

如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写在了联合国总部大厅的墙上,这说明中华传统美德获得全世界的认可。

如果我们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他人也会为我们着想;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

“宽恕”会让人类更加和平,安宁;会让人们生活更加和谐,幸福;会让这个世界充满仁爱,充满阳光,充满快乐。

图片作者:增伟,国学文化特约作者。本文系国学文化(gxwh001)原创,读国学文化,品人生百态。
国学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