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勺鸡现身湖北堵河源保护区,名字普通但身手不凡

 狸猫之一爱科普 2022-12-24 发布于福建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勺鸡现身湖北堵河源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这又是我羡慕的一个职业方向,天天在环境宜人的保护区内追踪野生动物的踪迹,深入与大自然产生联系,太美好了!不过他们肯定也还是有许多工作上的烦恼,我这属于是往好了想,但我相信检查红外相机数据的时候,他们的心里一定是充满期待的。

近日,湖北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竹山)屏峰管理站工作人员整理红外相机数据时,发现了两只奇怪鸟类的身影。它们的头部呈现暗绿色,黑色的长冠羽让它们看起来像是长了一根角;身上黑灰棕杏杂糅的配色十分扎眼。视频中的它们正在觅食,时不时发出咕咕噜噜的叫声。

这显然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勺鸡。它们生活在海拔1500-4000米的高山针阔叶混交林中,平日里总是想方设法隐蔽自己,因此要拍摄到它们实属不易。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种名字很普通的鸟类。

勺鸡

勺鸡是鸡形目雉科勺鸡属的物种,它们与野鸡有远亲关系,但与松鸡和火鸡关系最密切。它们主要栖息于喜马拉雅山的部分地区以及阿富汗、印度、尼泊尔以及西藏和中国的东北部。它们往往生活在中高海拔地区,但必须是森林地区或植被茂密的地方,这样能让它们感到安心。

勺鸡是一种羞怯的大型雉类,它们的体长可达390-630毫米,体重在750-1100克左右,其外形似山鹧鸪。雄鸟大部分身体银灰色,胸、腹部酒红色,颈侧有白斑;头部墨绿色且有一长羽冠,立起来时使其看似一根锐利的独角;雌鸟通体布满褐色纵纹,胸部、腹部和颈侧的羽色都比雄鸟更淡;其标志性的羽冠也较短、黄褐色的眉纹及带黑边的白色喉部。

4月底至7月初是它们的繁殖期,它们会用杂草建造巢穴,将巢直接放在灌木丛的地面上,周围的灌木能提供隐蔽。巢穴像碗一样,勺鸡会产下5-7颗乳黄色带有茶褐色粗斑点的卵。26-27天后,卵就会孵化,雏鸟一诞生就能活动,但不会离开父母太远。此时的它们看起来就像是做了染色的小鸡仔,只是头后部有一条栗色的横带。

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勺鸡主要是素食主义者,它们以松子、松芽、竹笋和种子为主食。但是到了温暖的月份,它们准备筑巢和养育后代的期间,它们的食谱就会记上许多虫子。在它们生命周期的这个阶段,它们几乎完全以蚂蚁为主食,偶尔也会吃柳絮、花粉和水果等高营养食物。

警惕性极强

它们对于隐蔽自身很有一套。秋冬季的时候,勺鸡的种群会结伴同行,它们在杂草灌木中神出鬼没,如果听到了异常响动,或者发现猎食者,其他的鸟类也许会慌乱逃窜,但勺鸡会像不动声色观察,防止乱动暴露位置;等到危险十分逼近,种群内的雄鸟会同时高声鸣叫,除了吓唬猎食者,还起到了警告的作用。这能有效地提高它们的存活率。

而且勺鸡是为数不多的经常上坡飞行并且能够持续飞行数公里的雉科物种,这些都能让它们在短时间内逃生。

后记

勺鸡的数量不算少,它们的全球的数量规模并没有被量化,但在国际上被描述为普遍和相当常见的品种。不过介于它们在我国的分布很碎片化,且我国东部人口密集,森林砍伐和农业开发都对勺鸡构成了威胁,因此我国将其列为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