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体现。在世界桥梁界流行这样一句话:20世纪70年代以前看欧美,20世纪90年代看日本,21世纪看中国。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中国铁路桥梁总数约9.2万座,累计里程达3.1万公里,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各类型桥梁中,中国独占半壁江山。无论是跨越能力、桥梁技术还是建桥材料,中国桥梁都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准。 在中国的长江之上,伫立着世界上最长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它坐拥4线铁路、6车道公路,连接江苏省苏州市和南通市,全长11072米,其中正桥长5827米,大桥主跨1092米,在我国乃至世界铁路桥梁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桥梁向世界展示“中国建造”的非凡实力。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成时,是世界上最高公铁两用斜拉桥主塔;是国内最大跨度斜拉桥,也是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大桥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科研攻关,运用了一大批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新工艺,形成了65项专利、创造了14项新工法,实现了五个“世界首创”,创造了世界桥梁和中国桥梁建设的多个“之最”,凌空飞架的中国桥梁凭借复杂的技术难度一次次震惊了世界。 中国桥梁为城市打通“经济命脉”新通道。作为长江上的一座公铁两用大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不仅凝聚了中国桥梁工作者精湛的工艺,更成为连接中国南北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互通起到了重要作用。自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的通车和沪苏通铁路的开通运营以来,上海至南通的旅行时间由原来3.5小时压缩至1小时6分钟,大幅提高了铁路过江运输能力,大大缩短了上海与南通及苏北地区的时空距离,极大便利了沿线群众出行,更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并有效促进长三角城市群跨江融合、协同发展,有力助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 如今,凭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以及日益强大的基建实力,长江流域上一座座大桥飞架而起,连接大江两岸。九江长江大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越来越多“走出去”的中国桥梁,成为海外的“中国地标”。马来西亚槟城二桥、孟加拉帕德玛大桥、中马友谊大桥、摩洛哥大桥……这些已经建成或在建的桥梁,彰显了中国的建桥技术和能力,成为矗立在海外的“中国名片”。中国桥梁,正以磅礴气势和无穷活力跨越四海,通向未来,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建造”和“中国铁路”的非凡魅力。(黄惠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