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皇权强化优质教学课件PPT
2022-12-24 | 阅:  转:  |  分享 
  
皇权膨胀第1课时明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1.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2.中央: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3.增设内阁制度。4.设立“厂卫”
特务机构。5.设立“廷杖”制度。阅读书本21、22页,找一找:明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1.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①权责:布
政使司掌管民政,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刑狱,都指挥使司掌管军政。②特征:三司互不统属,分权鼎立,遇到大事,由三司合议,上报中央。③结果: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中央: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①概况:朱元璋因丞相胡惟庸专权将其诛杀,同时下令不再设置丞相,撤销中书省
,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②影响: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3.增设内阁制度。 由于政务繁忙
,朱元璋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后来,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渐形成内阁制度。①朱元璋设锦衣卫,负责监视、侦察臣民的言行。②后来,
明朝皇帝又陆续建立了专门的特务机构东厂和西厂,由宦官负责,可以不经过正常的法律程序,肆意侦察、逮捕、审讯臣民。③东厂、西厂与锦衣卫
合称“厂卫”。④厂卫分别受皇帝的直接领导,互相制约,是组织十分严密的军事特务机构,也是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4.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5.设立“廷杖”制度。 官员如果违背了皇帝的意旨,就会在殿廷上挨板子。 廷杖制度使明朝君臣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使君臣关系完全变成了主仆关系!权不专于一司结果:加强了皇权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
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
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实时劾奏,将犯人凌迟
,全家处死 !”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1)“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
权乱政。” 请你以唐朝为例,加以印证。(2)明朝罢丞相的主要措施是什么?为什么要罢丞相? 唐太宗的贤相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
善于决断,“房谋杜断”对唐太宗治理政务非常有益,两位丞相的辅政为“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作出了积极贡献。唐玄宗晚年任用奸臣李林甫、杨
国忠为丞相,奸臣当道,政治腐败。 1368年,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丞相,权分六部,直属皇帝。原因:从表面看是因为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
,擅权专断。从根本上分析,这是皇权与相权斗争的结果。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明太祖为了维护皇权,避免丞相权势过重,废除丞相制
度。 1.造成皇帝个人专断,随意性,易出现失误;2.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贪污腐败之风盛行;3.绝对君主专制,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
循守旧的风气。4.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5.皇帝崇拜使人们缺乏民主思想,对中国人的性格,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有很
大影响。 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1355年投奔朱元璋,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
任丞相七年。骄横跋扈,独断专行,擅自决定官员生杀升降,大收金帛名马。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
死,牵连致死者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 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强。胡惟庸案大捕杀明初
大案——诛杀胡惟庸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②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历史原因)③废行省设三司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
职权扩大(具体原因)④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1)原因: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①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
加强;(2)结果:“内阁”应运而生内阁制度的形成阅读史料: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
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卷思考: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内阁首辅==宰相?思考探究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探究思路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
?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的
出了一身冷汗。  问: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活动与探究: “厂卫”---锦衣卫、东厂、西厂
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是明代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这三个司法机关以外设置的直接听命于皇帝,执掌“诏狱”的特务机构。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
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知识卡 锦衣卫原为皇帝亲军侍卫,掌管皇帝出入的仪仗。明太祖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其兼管刑狱
,并给予巡查缉捕的权力,但其本职仍是“侍卫”。锦衣卫的最高长官是指挥使,常由功臣、外戚担任。“靖难之役”后明成祖为镇压人民和官员中
的反对派,于1420年在北京设立了东厂,用亲信宦官任东厂提督,专门刺探臣民“谋逆妖言、大奸大恶”的事,并可以直接报告皇帝,有监视锦
衣卫之权。厂、卫彼此制约,便于皇帝全面控制。西厂设立于1477年,也是由宦官掌领,但其规模、权力超过东厂,自京师内外到各地王府、大
小城镇,甚至偏僻乡村,都有他们的踪迹,1510年被撤销。(1)朱元璋是用什么办法做到对大臣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的?(2)他在得知这些
情况后为什么还要当众明知故问?(3)这些反映了明朝皇帝和大臣怎样的关系?朱元璋让锦衣卫兼做秘密警察,负责监视、侦察臣民的言行,以便
随时掌握官吏的活动,惩治他认为不忠顺的官吏。 震慑群臣,以特务行动加强对官吏意志的控制,显示皇帝的绝对权威。 主仆关系 时
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感知历史——皇权空前强化清朝又是如何加强专制皇
权的?康 熙雍 正乾 隆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1.背景:清初的政权机构设置仿效明朝制度,在中央设内阁、置六部,同时还保留满洲贵族
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凡军国大事都要经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经决定,连皇帝也难以改变。2.设置:雍正时,设立了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
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下去执行。3.评价:军机处是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产物,清代皇
权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皇帝具有绝对的权威。清朝设立军机处 八旗旗主“共治国事”议政王大臣 会议 内阁、六部
皇权受限 议政王大 臣会议 内阁、六部南书房集权于帝设军机处跪受笔录承旨遵办君主专制顶峰皇太极康熙雍正
努尔哈赤清朝:君主专制的巅峰时代军机处a.最初名称 设置时间、地点 人选c.特点:简、速、密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跪受
笔录,承旨遵办人员简单办事效率高地处内廷b.职能隆宗门内军机处军机处内景军机处的位置军机处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军机处实
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惟命是从,负责往下传达,连建议的权力也没有。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
军政首脑,实际上都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以大大加强。这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军机处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区别? 明清时期帝王与大臣之间完全是主仆关系,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统治发展
到了顶峰。评 价君主专制制度演变发展过程秦 汉 隋唐 宋 元 明清

皇帝制、三公九卿、郡县制内外朝制三省六部中书门下、参知政事中书省明:废
丞相;设内阁清:军机处(雍正)反映时代特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
封建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封建制度温馨提示 对于强化皇权的历史影响,要结合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用辩证的观点,从正反两方面分析
,既看到皇权建立初期和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它在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建设等方面
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随着君权的高度强化,它在妨碍社会进步方面的消极作用。 君权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积极: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
统一。②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形成。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消极:①过度专制易造成腐化,导致政治制度的落后
。②制约了中国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思想专制,扼杀人才发展,造成文化的落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国际政治发展趋势:中国的现状:西方建立起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专制制度被推向顶峰结论:绝对君主专制违背了世界发展潮流,极大地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1)西方(2)中国东西方拉开差距皇 权 膨 胀1.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2.中央: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3.增设内阁制度。4.设立“厂卫”特务机构。5.设立“廷杖”制度。6.设立军机处。明朝清朝课堂小结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