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正道是沧桑》人物原型分析

 广州玉 2022-12-24 发布于广东

我这人总爱给喜欢的东西排排座次,历史剧也是一样。如果要我给国产历史大剧定个前五的话,《汉武大帝》、《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和《人间正道是沧桑》应该是我心中无可争议的存在吧。

翻开史书,前面四部的人物随手可见,都是历史时空中所真是存在的。但在《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部剧,其主要人物形象却是虚构出来,但仿佛又真实存在的。剧中主要人物形象众多,关系错综复杂,无一真实姓名,却真实描绘出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

以剧中男一号杨立青来讲,从北伐时期年少轻狂、激情四射的黄埔三期生,到红军时期走上了革命之路的苏区干将。从八路军时期,给同窗异路的国民党将官们讲游击战术到解放军时期黄埔同窗最后一次兵戎相见。重大革命史诸多事件,已经表露殆尽,尽在不言之中。那,杨立青,是谁呢?

两分钟内,绕过一整屋特工,自屋顶悬索入室,手刃出卖中共早期领导人罗亦农的叛徒何家兴、贺治华夫妇后,从容脱身——这完全就是正规陆军的作战战术。在暴跳如雷后,负责暗杀和清除上海中共的杨立仁忽然心生恐惧,他知道:弟弟杨立青回来了。

  作为一部正剧,上述这个细节貌似引发出了这个答案:大将陈赓。

在东征中,陈赓化妆混入敌方,花了三天时间侦察,绘制出详细地图带回,这个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中也有反映。特别是他在上海做特工时,刺杀叛徒的那一段,正是当年陈赓刺杀出卖了罗亦农的叛徒霍家新(何家兴)与贺治华(贺稚华)夫妻的翻版。

如果简单地在杨立青和陈赓之间画上等号,那就略显粗暴了。事实上,如果单从出身来看,立青的历史原型是一个多项选择题。杨立青原型的另一可能者是肖劲光。肖劲光劝降程潜,长沙和平解放。杨立青争取董建昌一节,就是取自萧劲光这段故事。

那么,瞿恩呢?从名字的字面意义上,几乎可以说瞿恩=瞿秋白+周恩来了。

  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员、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以及主持中央特科工作,电视剧中的这些情节正与周总理当年的事迹相吻合。而瞿恩的牺牲,线索指向的却是另外一个历史原型:瞿秋白。

  在《人间正道是沧桑》剧中,瞿恩被其黄埔学生范希亮忍痛枪决,而在真实的历史中,瞿秋白则为宋希濂所杀。宋希濂后来在一份材料中曾这样写道:“将秋白先生处决后,我叫人买了一口棺材装殓,即埋葬在中山公园的旁侧。”

  宋希濂为著名的国民党将领,亦是抗日名将,不过瞿秋白并不是黄埔教师,因此并不像电视剧中那样,有师生之谊。但是宋希濂学生时代曾经读过瞿秋白的文章,对他万分景仰,因此在逮捕之后,给予极大的礼遇,甚至要求手下一概以“先生”呼之,敬重有加。宋在奉命枪决瞿秋白之前,曾多次劝降,终因后者始终不渝而将其忍杀。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剧中,黄埔三期学生范希亮忍痛枪决昔日老师、共产党人瞿恩,就被认为是对此段历史的重现。

同时,剧中的瞿恩与瞿秋白同为黄埔教员,有文人气,是中共元老,但在党内左倾时即遭冷遇,长征前被抛弃,导致被俘,就义时年龄相仿。而剧中范希亮与瞿恩关于农民土地改革的问答,简直就是宋希濂在劝降瞿秋白的对白翻版。还有一个八卦是,瞿秋白的妻子杨之华,与剧中瞿恩的准爱人杨立华仅一字之差。

剧中,杨立青的班长,制定了“同窗是同窗,钢刀归钢刀”的班规,光明磊落地执行枪决瞿恩的命令,其主要人物原型应该就是宋希濂。但是他在抗日战场上舍生取义,融合了黄埔精神的精髓,他的纯粹军人思想和爱国主义,正是无数优秀黄埔将官的代表。

被楚材评价为“一个专买政治期货的投机分子”的卖花布的董建昌,被育良书记和小阁老演绎的淋漓尽致。他对杨立华深情,两人虽然没有婚姻形式,不过却能接受立华的反复,也不掩饰自己对情敌瞿恩的欣赏,甚至也可以接受情敌瞿恩的儿子。不仅对立华,他对立青也是尽力帮助,告诉他如何带兵:“带兵打仗没什么难的!就是心贴心,肉贴肉”,曾经也告诫立青“缺德的事不能干,干了用肥皂洗一辈子都洗不干净”,在战争期间,对整个杨家也颇为照顾,每次都和老爷子杨廷鹤聊一些时事,最终他也凭借个人魅力成为了杨家的一员。就是这样一个老滑头、墙头草,善于投机革命形势,但是不失民族大义的人物。一个对待感情真挚,对待人才珍惜,打仗英勇,带兵有方,是个开始并不讨喜,但后来却会渐渐喜欢上的矛盾人物。

剧中,董建昌南昌起义时期中担任第四军军长,瞿恩、立青控制董建昌的25师响应起义,还把老董写入起义领导人名单。老董闻讯前往弹压被立青拦截。老董想拉回立青,但在瞿恩的起义军面前落荒而逃。这一段就是真实历史的翻版,瞿恩=周恩来,老董=张发奎。就连最后老董派人讨回自己的望远镜都是张发奎当时的真实行为。同时,抗日战争爆发,老董在杭州湾北岸金山卫一带作战,立仁帮他得到日军将在金山登陆的情报,他却无力回天。历史上的淞沪会战中,张发奎指挥第八集团军浴血奋战,驻防地区正是杭州湾北岸。可以说,剧中大部分情节,董建昌的原型就是张发奎。而杨立青游说董建昌阵前起义这段历史,董建昌的历史原型应该就是程潜或者陈明仁了。

这部大剧的最后,杨老爷子对即将去台湾的费明的那段话,也正是那个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人们最盼望的,一直延续到如今的希望:“费明,我们过去是一家人,将来还是一家人,不论走到哪儿,不论天涯海角、生离死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