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会考复习)优质教学课件PPT
2022-12-24 | 阅:  转:  |  分享 
  
鲁迅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秋瑾 鉴湖女侠 蔡元培
北 大 校 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林则徐孙中山康有为陈独秀胡 适谭嗣同梁启超严 复魏 源李大钊“顺乎世界之潮流”------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余姚中学 宋黎明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
中日甲午战争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器物之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中国近代前期的思想解放潮流是伴随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而逐渐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围绕的主题是: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不仅肩负着思想启蒙的任务,而且还承载了近代中国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伟大历史使命。“西学东渐”林魏新思潮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马克
思主义传播)向西方学习一个方向辛亥革命器物制度思想文化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a
b)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b b)新文化运动 (c d)马克思主义传播
(a b)三个阶段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以自强”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①禁烟期间,主动了
解外国情况; ②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组织编译西方书报,先后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  请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
看世界第一人”?开近代中国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知识梳理--器物层次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
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1、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思想(主张)?师夷长
技以制夷3、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海国图志》含义: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意义:迈出向西方学习第一步,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以”制夷“为直接目的,具有爱国心。2 、《海国图志》是一部什么书?第一部由中国
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知识梳理--器物层次  材料一:林则徐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积极探
求西方军事技术科学,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制。他主张建立一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新式水师。  材料二:魏源:“不善师外
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林则徐和魏源关注的共同点是什么?他们的思想
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出版《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把儒家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相结合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抨击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君主立宪。 以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翻译《天演论》 ;宣传物竞天
择,适者生存。用进化论理论宣传维新变法。系统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知识梳理—制度层次进步性:改革
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爱国性:将救亡与政治变革相结合。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启蒙性
:传播资产阶级思想和近代科学(倡西学),冲击旧制度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在戊戌维新时期,有首打油诗说:“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
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出现的新变化有:①服饰改革 ②婚姻礼俗西化 ③女子放足
④ 女子步入社会 A.①② B.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B维新变法的影响维新变法对推
动中国社会进步所起的最主要作用是 A.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 B.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使
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 D.掀起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新高潮
A知识梳理—制度层次知识梳理3新文化运动(1915—1918)开始标志:代表人物: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为《新青年》)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蔡元培知识梳理—文化层面新文化运动(1915—191
8)材料二: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 材料一:漫画《靠不住的人》1.
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哪项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新文化运动还有哪些其他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民主、科学,
反对专制、愚昧。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 —李大钊知识梳理—文化层面
表1: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 “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表2:1924年北京大学 “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2. 材料三说明
新文化运动有什么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新文化运动(1915—191
8)材料三:知识梳理—文化层面 材料五: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说:《新青年》等“这些刊物,成为我级必不可少的读物。有的同学把《
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级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词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新文化运动(1915—191
8)材料四: 3. 材料四、五说明新文化运动在哪些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对国家事务的关心。
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知识梳理—文化层面 材料六:“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
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4.从材料六说明了新文化运动存在着什么局限性?新文化运动(1915—1918)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否定知识梳理—文化层
面批判继承,创新发展。知识梳理—文化层面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在20世纪
初, 在1902年发表文章中提到了马克思,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1906年 在《民报
》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第二阶段是在 后
,特别是 以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俄国革命胜利,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希望
。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 》两篇文章,号召中国人
民应该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五四运动后,《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了《
》,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梁启超 朱执信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变者天道也,……传
曰:‘逝者如斯’,故孔子系易,以 变易为义。”3、“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
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5、提出文学改良的八项主张,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
6、为在中国实现“劳工社会”而奋斗、“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2、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的作者。小试牛刀7、“法
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4、“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猜一猜,下列思想(或著作)出自哪位近代中国
思想家之手?康有为林则徐陈独秀严复胡适李大钊梁启超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近
代不同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中体西用” 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打倒孔家店” 维护封建统
治的需要;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为变法减小阻力;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
子旗号?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皇帝是旧中国的政治中心,所以康有为的实际政治工作是
从抓住皇帝下手。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勇于改革旧制度的人(托古改制的教主),从而证明自己的改革是
师承孔子遗志,利用孔子削弱反对势力,减少变法的阻力。 ▲1.“顺乎世界之潮流” ①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a b) ②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b b) ▲2.新文化运动 ①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a a) 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 b) ③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c d)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①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a b) 考点解读——会考要求a---识记:再认或再现b---理解:领会并复述或解释c---分析:分析比较和概括d---综合:归纳、评析,论证。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