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县委书记徐智甫县长胡瑛

 二马仔 2022-12-24 发布于北京
图片

(作者:诗峰 演播:昕頔)

县委书记徐智甫县长胡瑛

徐智甫(1907—1940),原名徐睿,天津市蓟县人。1932年在通州师范学校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在冀东暴动中参与了蓟县暴动的组织领导工作,任冀东抗日联军16纵队政治部副主任。暴动胜利后来到平西,在冀热察区委党校学习。1940年4月,昌延联合县政府驻地来了一位教书先生模样的年轻人。他戴着眼镜,看上去沉稳老练,此人正是昌延联合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徐智甫。当时正值春天,青黄不接,粮食奇缺,连树叶都被吃光了。刚刚上任的徐智甫和其他县领导,经常以野菜、草根充饥,尽量把有限的粮食省出来留给游击队中的伤员。不久,徐智甫患上了疟疾,面容虚肿青黄,说话有气无力,身体摇摇晃晃。即使病成这样,他仍顽强地坚持着和大家一起上山打游击,四处筹粮食。

有一天,徐智甫得知平北游击大队在南山已断粮七天,便立即带领几位同志亲自到王庄、东三岔等村动员群众,筹集粮食。他挨家挨户做工作,跑了整整一天,终于筹集了三四麻袋粮食。这时候天已经黑了,徐智甫不顾疾病在身,将粮食颗粒未动,全部运往南山。路上,他和同志们冒着重重危险,避开敌人的封锁线,终于连夜把粮食送到了目的地,解决了游击大队的燃眉之急。而此时的徐智甫已经两天没吃到一粒粮食了,游击大队的同志感动地说:“徐智甫搞到点儿粮食多不容易啊,他宁可自己不吃,也要送到我们手里。”

1940年5月,日伪军集中5000余兵力,对昌延地区进行“拉网式”大规模“扫荡”,企图摧毁这个刚刚建立起来的根据地。当时,主力部队为避敌锋芒,已撤到平西,昌延地区只剩下赵立业率领的10团9连少数人员。徐智甫等人依靠昌延地区人民的掩护,过着异常艰苦的“游击”生活。白天,他们随部队活动,采用游击战术,与日伪军周旋;夜晚,他们就出山筹粮筹钱。条件艰苦、处境危险,徐智甫却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情绪,晚上回到驻地,便唱起《空城计》《借东风》等京剧名段,鼓舞大家的斗志。长期的翻山越岭和忍饥挨饿,使徐智甫的疟疾更加严重,开始是一周发作一次,后来一天发作几次。一天,他同几名同志转移到圈子村,这里环境比较好,房东也很可靠,同志们劝他先留下养养病,徐智甫执意不肯。他说:“越是在这种时刻,县领导越要坚守下来和同志们一道打游击,坚决不能退缩。”就这样,徐智甫牢记组织嘱托,凭着顽强的毅力硬是挺了下来。

1940年8月上旬,昌延地区斗争形势更加严峻,赵立业接到命令,要率领10团9连回团部。部队全部撤离了,只剩下县委书记徐智甫和县长胡瑛等人留下来坚持斗争。8月27日晚,徐智甫与胡瑛等人在窑湾黄土梁子村彻夜研究部队走后的对敌斗争。次日凌晨,突然听到枪声。徐智甫等人马上还击。一边向日伪军开枪,一边沿着村后的小路撤进山里。突围过程中,徐智甫不幸中弹负伤,日伪军一窝蜂地冲上来要抓活的。为了掩护战友,他咬紧牙关,继续射击,将一发发子弹准确地射向了敌人。日伪军叫嚣着要冲上来抓他,徐智甫毅然举起枪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壮烈牺牲。县长胡瑛和程永忠也不幸被敌人射中,当场牺牲。徐智甫忠诚党的事业,为革命舍生忘家。蓟县暴动中,日军抓不到他,凶狠地将他的父亲打成重伤而死。为了革命事业他强忍悲痛没有回家为父亲治丧。在昌延县,他和干部、群众患难与共,与敌周旋,坚持斗争。

县长胡瑛,湖北人,是一名大学生。“七七事变”后,他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在陕北公学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到平西做地方工作。1940年1月,胡瑛任昌延联合县县长。他举止潇洒,说话风趣,博学多才,工作果断,深受干部群众的尊敬。1940年8月27日傍晚,县长胡瑛和通信员程永忠来到昌延县南部山区的黄土梁子村,住在堡垒户王金喜家。胡瑛吃过晚饭,夜幕已经降临。他写好了一封信,交给王金喜,让他把信送到山梁东边小间房子村,亲自交给县委书记徐智甫。徐智甫见到胡瑛的信以后,就和王金喜一同来到黄土梁子。在王金喜家,徐智甫、胡瑛二人研究工作到了后半夜。准备休息时听到了枪声,准备向东南沟撤退。敌人用机枪向他们扫射,县长胡瑛和通信员程永忠中弹牺牲。在生死考验面前,徐智甫用生命兑现了“永不叛党”的誓言。1984年,延庆县政府为纪念胡瑛、徐智甫、程永忠三位烈士,在井庄镇窑湾村修建了窑湾烈士纪念碑,正面镌刻着:“青史先烈写,红旗后人擎。”革命烈士们用生命写就了青史,后人应接过这光荣的红旗,牢记当年在党旗下许下的同样的誓言,做到“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节目播出时间

首播:每周五08:20--08:30

重播:每周五18:20--18:30

敬请收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