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真正的“投降派”,万人意军在阵亡六十七人后,就集体投降了

 粤海画苑 2022-12-24 发布于广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作为轴心国一员,其领袖墨索里尼妄图扩大自己在北非的影响力,将地中海变成自己的内海。

但是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却出奇地低下,最终不但没能实现墨索里尼的野心,还对德国的战略部署,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文章图片2

二战意大利士兵

在纪录片《启示录: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集《兵临莫斯科》中,由于意大利在北非的失势,希特勒不得不派出得力干将隆美尔奔赴北非,这让德军围攻莫斯科的力量被削弱。

如果不是意大利的“帮助”,苏联的莫斯科保卫战,恐怕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那么二战中的意军,为何如此弱小?他们真的只想着享受吗?

文章图片3

如今在各大论坛上,法国军队成为了投降的代名词,但在二战中,法国大多数军人其实都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法国政府的软弱并不能掩盖法国士兵的勇敢,在法国战役中阵亡的数十万将士,便是最好的证明。

文章图片4

被俘的法军士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人其实才是真正的投降专业户。

他们在北非战场上一旦陷入被动,士兵们就会立即向敌人投降。

比如在贡德尔之战中,意军在阵亡了六十七名战士之后,剩下的一万名士兵便选择放弃抵抗,这种“奇观”在二战中屡见不鲜。

意军士兵对于自身安全的“重视”,让他们在战斗中显得十分消极。

在悉德卜勒塔博尔之战中,一支四千余人的部队,在参战八周后,仅付出了阵亡两人,负伤四人的“沉重代价”。

因为他们在战场上“能退则退”,这让意军在北非接连吃瘪。

文章图片5

二战中的意大利军队

意军将士之所以会有这种战斗态度,和他们本身并非是职业军人有着很大关系。

二战时期,意大利的军队来源于曾经的撒丁王国军队,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主要职责是服务国王,维护社会治安,和其他国家的军队十分不同。

因此这些士兵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对于战争也存在抵触情绪,在战场上自然无法发挥出像样的战斗力。

文章图片6

意大利士兵

另一方面,二战期间意大利对于逃兵和投降人员的管理极为宽松。

弃职潜逃的军官们甚至会得到大赦,他们只需要将军刀交还给有关部门,即可恢复自由人的身份。

在这种背景下,意大利的军官比士兵更为贪生怕死。

文章图片7

意军指挥官格拉齐亚尼

比如当时在北非担任最高指挥官的格拉齐亚尼元帅,就从来不到前线视察,而是一直龟缩在地下指挥部中,发号施令。

这不但对军队的士气造成了打击,而且他的应变速度也远不如对手,这才造成了意大利连战连败。

文章图片8

在纪录片《启示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们看到了北非战场的德国士兵,利用坦克装甲煎鸡蛋的画面。

这本是用来衬托东线战场德军将士缺衣少食处境的,但当时北非战场上的意大利人,其实也好不到哪去。

文章图片9

北非战场上的意大利士兵

在互联网上有不少段子表示,意大利人在战争中最重要的目的是享受生活,但事实上北非战场上除了少数军官之外,意大利士兵们,甚至都没有办法保证基本温饱。

据在北非战场作战的德国士兵回忆,当时的意大利军人经常向德军士兵乞求食物,因为他们军队中的供给配额,根本不足以填饱肚子。

但与此同时,意大利的军官们却依然吃着有好几道菜的西式正餐。

这种腐败的现象,令意大利士兵满腹牢骚,再加上时常饿着肚子,他们的战斗力自然大打折扣。

文章图片10

二战时的意军巡洋舰

除了食物之外,意大利士兵的武器供给也有大问题。

在战争开始后,盟军对意大利本土的炼油厂进行了猛烈的空袭,这让意大利人损失了大量的原油储备。

在大战中进口石油很不方便,这让意大利的强大舰队失去了动力,而意大利前线士兵赖以为生的地中海补给线,也因此经常停航,这让意军士兵很难得到武器补给。

文章图片11

二战意大利军舰

而且当时意大利军队并没有完成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他们使用的坦克,火炮基本都停留在一战水平,机动性较差且无法抵挡英军的火力打击。

这些重武器被损毁后,无法得到补给的意大利人,自然丧失了战斗力。

文章图片12

装备简陋的意军士兵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二战开打之前,意大利人并没有统一军队配枪。

而意大利人生产的不同枪支,所使用的弹药口径并不一致,因此在为前线作战队伍准备子弹的时候,后勤部门必须要准备许多种不同规格的子弹。

这对于意大利糟糕的后勤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因此许多意大利士兵都陷入了缺少子弹的窘境,手中的步枪变成了“烧火棍”之后,投降或许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墨索里尼作为一名“狂人”领袖,当时他对于意大利的国力,有着迷之自信。

为了不破坏他的“兴致”,意大利军界部分高层对于意大利的后勤能力,进行了过分吹嘘。

比如卡瓦莱罗元帅曾经信誓旦旦地保证,可以为几十个师提供装备,但最后只有少数几个师拿到了装备。

文章图片13

意大利元首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的战争安排,根据虚假的后勤报告部署完毕,可装备的短缺,令墨索里尼的所有计划都被打乱。

意大利人在北非的节节败退,让墨索里尼震惊,直到后来他才知道了意大利真实的生产力情况,但那时他们早已丢掉了北非战场的主动权。

文章图片14

在意大利于北非战场受挫之后,墨索里尼开始向盟友希特勒求援。

希特勒彼时正在准备莫斯科会战的相关事宜,此时抽调任何兵力都会对战局造成影响。

但希特勒不能对盟友见死不救,便派出名将隆美尔,率领德军装甲部队奔赴北非。

文章图片15

德军将领隆美尔

和意大利人不同,当时的德国人还没有在东线尝过失败的滋味,因此他们十分看不起在北非被打得灰头土脸的意军。

尤其在看到意军将士的武器装备之后,德军的优越感陡然而升,他们的傲慢态度令意大利人颇为不爽。

在之后的战斗中,德军凭借着机动化的优势在北非纵横驰骋,当时连摩托化改造都没有完成的意大利人,则只能跟在后面做些辅助工作,这让所有的战利品都成为了德国人的囊中之物。

文章图片16

装备精良的德军

本来就面临武器和食物短缺的意大利人,在看到德国人霸占战利品后非常不满,他们多次表示德军需要分享战利品,但德军显然不会答应这种请求,这最终导致德军和意军发生多次摩擦。

在德军和意军撤出利比亚的时候,一支德军部队为了快速转移,竟然夺走了意大利军队的全部运输卡车!

文章图片17

二战时的运输卡车

不愿坐以待毙的意大利人,直接向“盟友”发动了攻击,但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他们,还是向德国人屈服了。

最终这些失去了车辆的意大利士兵,尽数被英军俘虏。

这一事件让德、意两国军人之间,产生了积怨。

在战略选择上,德国人和意大利人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阿拉曼战役后,德国人希望将重兵布置在利比亚地区,为后来进攻埃及做准备,意大利人则希望加强突尼斯的防守,来巩固意大利本土。

最终意大利人被迫服从了德国人的决定,这对于意军的士气,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文章图片18

北非战场上的德军

最关键的是,虽然墨索里尼当时坚定地拥护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思想,但是在军界许多高级将领并不认可德国人的做法。

在一次于利比亚举行的餐会上,甘巴拉将军甚至说出了“我希望活得长一些,足以指挥一支意大利军队向柏林进军”的言论,这也凸显出了当时意大利军界高层,对于德国的割裂态度。

在这种背景下,意军基本没有可能和德军形成很好地协同,甚至在一些时候他们还变成了德军的拖累。

德军对于意军的印象变得越来越差,到后面他们开始放弃支援意军,选择独自作战。

这对于意大利人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没了德军帮忙,他们也只能不断吞下失利的苦果了。

文章图片19

墨索里尼检阅意军部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作为轴心国的主力成员,在北非开辟了广大战场,但是由于墨索里尼对于意大利军队的实际战斗力,产生了错误估计,导致意军准备不足,在北非连吃败仗。

意大利对于投降官兵的宽大政策,也让投降成为意军中的潮流。

与此同时,意大利的军备水平在二战几个主要参战国家中,也处于落后水平,再加上意大利糟糕的生产力和后勤补给状况,使得前线的意大利士兵长期处于缺少武器装备和食物的糟糕状态中,这样的军队显然是不足以取胜的。

文章图片20

北非战场上的意大利士兵

更关键的是,德国人的到来令意大利军队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情绪,而德国人的傲慢无礼不但加重了这种情绪,还令两国士兵之间产生了矛盾。

再加上意大利军界本就有几位反德的高层,意大利后来转向盟国阵营,也就不难理解了。


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纪录片《启示录:第二次世界大战》;《隆美尔战时文件》隆美尔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