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专题01+生物与环境-【口袋书】2023年中考生物必背知识手册+思维导图
2022-12-24 | 阅:  转:  |  分享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思维导图书本黑体字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biosphere)。(P1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
素叫做生态因素(ecological factor)。(P12)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ec
osystem)。(P19)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producer)。(P20)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
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consumer)。(P20)细菌和真菌常常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decomposer)。(P20)在生
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food chain)。(P2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
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food web)。(P22)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P
26)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P31)核心知识点【知识点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
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构成的【知识点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因素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类型: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物
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空气、水、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生活和分布都有一
定的影响,具体实例如下:具体实例影响该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鼠妇总是生活在石板或砖块下面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南橘北枳温
度沙漠中植物稀少,热带雨林地区植物繁茂水阴雨天,鱼儿常把头露出水面空气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环境中
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具体实例如下:生物间的关系特点实例种间关系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以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七星瓢虫捕食蚜虫竞
争两种生物争夺相同的生存条件(阳光、水、空间等)或生活资源(营养、食物等)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互
相依赖,彼此有利大豆和根瘤菌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并从中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噬菌体与细菌;蛔虫与人;菟丝子与豆科
植物种内关系种内互助同种生物间的互助蚂蚁合作搬运食物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个体之间争夺食物、空间、配偶等雄鹿因争夺配偶而发生争斗生物对环
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如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沙漠中
的骆驼排尿非常少等。(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如蚯蚓能疏松土壤;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千里之
堤,溃于蚁穴;大树底下好乘凉等。【知识点3】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如一片森林、一片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一条河流、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类型(1)自然生态系统:森林生态
系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质、蓄洪抗旱,有“地球之肾”
之称。草原生态系统:多分布在干旱地区,植物矮小、种类较少。具有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作用。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动植物
种类多。淡水生态系统:由河流、湖泊等淡水水体与其中的生物组成。(2)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少,人的
作用极大)、城市生态系统(人类是主要消费者)等。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
结构。(2)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
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有毒物质的富集在生态系统中,一些难以被分解和排出的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
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增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
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外界干扰超过此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丧失自
我调节能力。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很难恢复,若要恢复,应从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开始。(2)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其自
动调节能力就越强。例如:一般情况下,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强一些。【知识点4】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地球
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的保护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
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常考点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022·
山东青岛·中考真题)下列谚语或诗文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能体现生物对环境影响的是(?)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答案】A【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
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
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详解】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
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表明生物白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A正确。B.遗传是指亲子间的
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所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点,B错误。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
籽”的意思是: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C错误。D.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
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因此“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长开花的影响,D错误。故选A。(2022·山东德州·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属于
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蚯蚓能翻耕土壤B.鲫鱼的身体呈梭形C.夏天温度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D.农作物遇到干旱会减产【答案】B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受环境的影响,同时环境也影响生物。【详解】A.蚯蚓适于穴居生活,在土里钻来钻去,
蚯蚓的粪便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错误。B.鲫鱼的身体呈梭形利于减少水中游泳时的阻力,属于生物适应环境,B正确
。C.细菌的生活需要水分、有机物和适宜的温度,夏季温度升高细菌繁殖速度加快,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D.农作物遇到干旱会减
产,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故选B。2.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2022·山东滨州·中考真题)我国向世界郑重宣布: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
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图二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图一
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若此食物网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二中的______。(2)若图二中的a、b、
c代表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则b代表______。碳在a、b、c三种生物体内以______的形式存在。(3)在“草→鼠→蛇
→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猫头鹰获得1千焦能量,则至少需要消耗草______千焦能量。(4)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我调
节能力强的原因是______。(5)为了我国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作为中学生的你应该怎样做?______(答出
一条即可)。【答案】(1)???? 4##四???? 甲(2)???? 鼠或食草昆虫???? 有机物(3)125(4)生物种类和数
量较多(5)节约用电【分析】1.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
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2.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
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3.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
在环境中消失。【详解】(1)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图中食物链4条,分别是:草→鼠→猫头鹰,草→鼠→蛇→鹰,草→食草
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
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乙中草是生产者,其他动物是消费者,还缺少的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图二中,乙能吸收大气
中的二氧化碳,杀死生产者,丙是消费者,甲能分解动植物遗体是分解者。若此食物网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生物成分是图二中的
甲分解者。(2)图二中乙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生产者,图二中构成的食物链为:乙→b→a→c,对应的食物链为:草→鼠→蛇→猫头鹰
,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则b代表的生物可能是鼠或食草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形式是二氧化碳,碳
在a、b、c三种生物体内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
递减的。传递的效率是10%~20%,在草→兔→狐这条食物链中,若猫头鹰获得1千焦能量,则至少消耗草:1÷20%÷20%÷20%=1
25(千焦)能量。(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物种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
其调节能力就越强。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比较单一,所以自我调节能力较差。(5)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造成了温室效应的发生,加据了全
球变暖的趋势。为我国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我们应该节约用电、爱护植被、绿色出行等。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021·广东广州·中考真题)为防治红树林虫害,有人在红树林周边堤岸种植多种草本植物,为害虫的天敌提供必要的栖息环境。下列关于该生
态系统发展趋势的描述,错误的是A.食物网更复杂B.生物种类增加C.生物多样性增加D.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下降【答案】D【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虽然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详解】结合分析可知,为防治红树林虫害,有人在红树林周边堤岸种植多种草本植物,为害虫的天敌提供必要的栖息环境。这样以来,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生物所形成的食物链、食物网会更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稳定性越高。故选D。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三不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