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假 • 西双版纳 | 北纬21°,探秘澜沧村寨,寻觅雨林深处的乌托邦

 童行者 2022-12-24 发布于北京

雨林里有一棵绞杀榕供孩子们攀爬,

全家一起动手,

做一顿地道的傣味下午茶,

渴了,雨林里的芭蕉心,

一砍一剥咚咚咚咚当水喝,

当一天拉祜族人,

载歌载舞,把酒言欢,

露营在私家普洱茶园,

被最美的日出云海叫醒

……

这个冬天,回到西双版纳,

跟着这里土生土长的老乡,

游走早市、植物园,

做一天傣族美食专家;

进入热带雨林深处,

探索未知的古老生存智慧;

深入景迈山高远村寨的世居民族,

用深度体验,书写独一无二的版纳故事。

  设计师的话

你可曾走进原始雨林?
雾气升腾,枝蔓缠绕,匍匐的地衣,缠绕的藤蔓都各怀心机,无数双昆虫和动物的眼睛凝望着你,但你却看不见它们在哪里。

你可曾走进澜沧江两岸散落的村寨?
大家围坐吃宴席,大锅里翻滚熬煮着喷香的牛羊肉,纺线织布的老奶奶说着你听不懂的语言,老乡背篓里装着什么,你永远都会好奇… 

深入多面少数民族,让西双版纳的秘密满足你所有的好奇,是我们最想做到的事情。

雨林原住民

基诺族的雨林生存智慧

如果要问最懂雨林的人是谁,那一定是基诺族。和基诺族老乡一起走进热带雨林这片陌生的土地,那就不用愁啦~

但是首先,我们先随专家走进一座“神奇的植物园”,在这里我们将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珍贵物种。

夜间的植物园更是充满了魔法,“魅影重重”~

伪装成树枝的竹节虫,在榕树上睡觉休息的太阳鸟,与兰花一般粉嫩透明的“兰花螳螂”......一起去发现这些只属于夜晚的美丽瞬间吧!

见识完这些还不够,看过了植物园的珍贵物种,再前往野外真实的热带雨林,相信孩子们一定有了更多的思考也变得更加从容了吧!

植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类一样,竞争残酷,优势互补。

绞杀、板根、空中花园各种现象在身边上演,植物世界里的大战就是这么精彩。有哪些惊喜在等着孩子们?

巨大的绞杀榕会有很多种状态。孩子们穿上专业的攀爬装备,每一分钟都有惊喜:

交错的树枝中间包裹的到底是什么东西,草木附生于木本的鸟巢蕨在空中盛开有多奇观,15米到底又是一个多高的距离……

在雨林里穿越,掌握行走技巧和户外技能,是在丛林里最根本的生存要点。

沿途,基诺族老乡会告诉孩子们遇到的神奇植物用他们的语言叫什么,能不能吃?哪些树根用来煮茶,哪些植物治肚子疼……

在他们世代生活的地方,从雨林文化的源头,丈量这片最真实的土地。

▲用原始的方法取水喝

▲盘根错节的绞杀榕

▲蛇菰

▲寄生花

▲络新妇蜘蛛

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乐园。巨大的藤蔓一变形,就是孩子们只有在公园才能坐到的秋千,老茎生花也成了孩子们把玩的稀罕物。

让我展示下盲蛛姑娘的大长腿

新鲜的芭蕉叶做桌布,刚砍下来的竹筒做盘子,取一堆不知名的木材当火种,新鲜的雨林烤肉在噼里啪啦的撕烤中上了桌……

深入雨林,和小伙伴一起亲自动手烹饪,享受一顿丰盛的雨林大餐吧!~~



傣族美食里的生活智慧

夹竹桃科不是有毒吗?傣族用它来做调料?

香料不是用来做香水?而是做美食?

难以形容又美妙的酸辣口味在这里为啥这么吃香?

.........

化身美食小侦探,当地傣族早市去溜达一圈,都能有什么发现?

有的食物还可以预防疾病?有的食物可以补充能量,吃完活力满满!溜达一圈下来,在边干活边操着一口连蒙带猜家乡话的阿妈嘴里,发现了不少新大陆!

傣族老乡的带领下,亲手制作一顿傣味下午茶:好喝的饮品,特色的糕点,傣族的饮食文化,咱也算半个行家啦!

陪大象朋友一起遛个弯

西双版纳是大象的故乡,大象代表着吉祥。

来到这里,我们并不观看大象表演,更不会去骑乘大象,而是像一位朋友一样,去认识,陪伴大象。


孩子们来说,照顾大象是件很兴奋的事情。但该怎样和大象一起安全地相处,一起轻松地散步聊天呢?

别担心,有专业驯象员(象爸爸)带领我们一起出发~~


“哇,你们看,大象竟然能在这么窄的路上走路!”
“那么陡的破,它们都上的去,真厉害!”
“原来大象是用鼻子吸水然后放到嘴里,我还以为是直接用鼻子喝呢!”


从陌生到熟悉,慢慢地,孩子们可以站在大象的角度考虑对方,大象也从“巨型的动物”变成了“可爱的伙伴”~~


村寨民居里的传统生活

云海在脚下翻滚,冬樱点缀着群山,甘蔗田时隐时现,景迈山新的一天是从美景开始的。

这个时候的布朗族村寨,火塘燃起,常年不熄。几块土基,一个铁三角,看似极其简单,却是布朗人的至宝,火上一天到晚放着泡满茶的水壶。

景迈山的民居都是两层木楼,楼下养牲畜,楼上住人。屋内还保留着原始的面霾,屋中央的火塘,墙上挂着的砍刀,都是千百年人们生活保留下的最真实的样子。

▲和村寨里的孩子们一起玩耍

地里绿油油的蔬菜,屋旁一圈圈的木瓜,一串串的芭蕉……用自己摘来的瓜果蔬菜亲手做一顿饭,和当地居民过一样的起居生活。

▲自己生柴做饭

老乡家的锅台上从早到晚都会熬着一锅茶叶水,他们一生喝着这样的水,吃着茶叶炒牛肉,茶叶炒鸡蛋……景迈山的茶叶对他们来说,不在云间,也不只在心里,而是和人的日常生活密切地融合在一起。

在二楼的露台和老乡一起吃饭喝茶,聊聊他们的生活,看着夕阳一点点坠下景迈山,此刻,天地万物,岁月飘香。

景迈山万亩古茶园随机生长,从不剪枝打药,走进茶林,就是走进了一片森林,那种浩瀚的与生态度,是云南茶区难以见到的壮观。

因为祖先艾冷的远见卓识,1000多年前的艾冷山开始种满了的茶树,子子孙孙用之不竭。

徒步至茶魂台,找一找千年茶树上生长的螃蟹脚,看当地人敬拜先民茶祖,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感恩供养,也会带给我们内心深处的力量吧。

▲茶魂台

当一天拉祜族人

过上被音乐滋养的日子

在普洱更深处,有一个与音乐共舞的地方——拉祜族村寨老达保。

19世纪时,传教士来到这里传教。如今,村民用淡蓝色房子做教堂,每个星期去做礼拜,大家都会弹吉他和多声部合唱。

这个原始古老的民族从狩猎到游牧,再到农耕,他们繁衍生息的方式因何变更?我们试着走一走村寨,先从族人最真实的生活寻找拉祜文化的点滴吧。


"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这是人们对云南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描述,这句话于拉祜族人们来说,再贴切不过了。

经历了一天的劳作,拉祜族人会点起篝火,跳舞唱歌。“打猎歌”,“舂盐巴辣子调”,来,拉祜族老乡唱过来了,我们就要对过去哦。

穿上拉祜族服饰,学上一段拉祜舞,吹响第一声芦笙……拉祜族的夜生活开始了。


纯净的夜晚,看不到灯光,只有一堆火和一群热爱音乐舞蹈的人们。你真的感觉,自己跟外面那个世界没有关系,内心深处渗出了某种幸福。



相信当孩子之后再次穿梭于“城市丛林”,他的身体里依旧会保留着勇士般的雨林精神和心生温暖的向往。



我们要住在哪里

天源傣泰风情大酒店

D1-D3 入住三天

景迈山上民宿

D4-5 入住两天

景迈山柏联酒店

D6 入住一天

我们吃到的美食

葫芦宴、孔雀宴、雨林大餐、
茶宴、特色下午茶......
舌尖上的云南百味
你的味蕾准备好了吗?

除了雨林、植被,我们进入的那些偏僻的村村寨寨,衣着、住所、语言、习惯……与孩子们生活的环境完全不一样。当地的坚守如此绝对,我们又怎能只是心动?

我们特别安排在每个地方都住2-3晚,不折腾,尝试像当地人一样,去感受那里的慢生活。

重返西双版纳,走过自然地理,倾听筚路蓝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相信孩子们更会思考,更敏锐,并从此扩大了认知的格局,而我们,只是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配备了最好的东西。




简要日程


D1:接机到达景洪,入住酒店;(宿:景洪酒店)

D2:热带雨林大餐,绞杀榕攀爬;(宿:景洪酒店)

D3:野象繁育中心牧象,探访中科院热带植物园;(宿:景洪酒店)

D4:热带雨林保护区徒步穿越,抵达景迈山;(宿:景迈民宿)

D5:云海村寨,茶园烤茶,布朗族弦子弹唱;(宿:景迈民宿)

D6:茶山轻徒步,篝火晚会;(宿:景迈柏联)

D7:送机,返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