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的歌声:苏联时期的军乐有多硬核?

 闪闪老红星 2022-12-24 发布于广西

作者:季风

关于俄国,欧洲人有一句名言:扒开俄罗斯人的皮肤,你会看到一个鞑靼人(欧洲对蒙古等游牧民族的的称谓)。

作为曾经被蒙古金帐汗国统治数百年的国度,俄罗斯人继承了蒙古人许多的传统。自匈奴以来,亚洲内陆腹地的游牧民族就有着尚武、好战的传统,草原上的精英首先要是一名合格的将领,至少是一名合格的战士。

俄罗斯人继承了这一传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整个俄罗斯的社会精英都有过参军的经历,甚至有战场上搏杀的经验。这一点连著名的文豪列夫·托尔斯泰都无法例外,所以才可以在他的名著《战争与和平》中看到大量关于战争场面的描写。即便是没有从军的经历,俄罗斯的文人行为上也十分硬核。著名的诗人普希金就是死于一场决斗中,的确很俄罗斯。

十九世纪中后期,民族乐派早在各个国家兴起。俄罗斯民族音乐也在这一时期走向成熟,与欧洲各国不同的是,俄罗斯民族音乐受文化传统影响,内容十分硬核。被认为是俄罗斯民族音乐开创者的格林卡的众多作品中,就有爱国题材的歌剧《伊凡·苏萨宁》。这部五幕歌剧展现了一个普通人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故事,自创作以来,深受俄罗斯人的喜爱。

格林卡之后,以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鲍罗丁、居伊、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为代表的俄罗斯五人强力集团进一步提升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艺术水平。他们的艺术主张是:“走格林卡的道路,写俄国自己的题材,创作体现本民族独特个性的、真实而富于人民性的作品。”这个主张诠释了俄罗斯文化精英的内心呼声,可以说看做是俄罗斯音乐界的呐喊:俄罗斯可以说不!

居伊的画像,他是五人强力集团中军衔最高的

这几位的身份也是十分硬核,五人中只有巴拉基列夫是专心做音乐,其余几位都是兼职。

鲍罗丁是化学家,曾长期在彼得堡医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科学上有重要发明;科萨科夫曾在彼德堡海军学校学习,并服役3年;穆索尔斯基曾就读于彼得堡禁卫军士官学校,在沙俄禁卫军服过役,创作的第一首曲子就是波尔卡《陆军准尉》(钢琴曲);居伊则是军事工程方面的专家,有将军音乐家的称呼……

科萨科夫

中国有一段时间是特招音乐家入职军队文工队伍,创作与军人有关的文艺作品。五人强力集团则是军人为主的团队业余创作音乐,内容多样,而且质量相当不错。可见俄罗斯音乐的另类。

受这种风气影响,其他俄罗斯音乐家也或多或少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迎合的军事、战争元素。比如被认为是俄国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创作过《天鹅湖》《胡桃夹子》等芭蕾舞剧的柴可夫斯基也有反映1812年卫国战争的音乐《1812年序曲》。

沙俄时期,这种硬核音乐的绝响则是作曲家瓦西里·伊万诺维奇·阿加普金1912年创作的《斯拉夫女人的告别》。这首为巴干尔战争中同为斯拉夫民族的塞尔维亚等国创作的乐曲,在沙俄本土也深受喜爱。

一战俄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有人为这首流行的曲子填上歌词,在军队中广为流传。十月革命后,苏俄陷入长达数年的内战中,交战双方都是这首歌的忠实粉丝。所以这首歌也就有了红军版和白军版的区别,很难想象战场上敌对双方的士兵唱着同样调子厮杀的场景。因为白军也喜欢这个曲子,所以它曾被苏联政府禁止,直到苏德战争的爆发才被解禁。

来自不同地区的哥萨克军人,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哥萨克是白军的主力

真正把俄罗斯民族军乐、音乐甚至整个艺术推向最高峰的无疑是苏联那几十年。纪录片《大国崛起》曾这样评价过苏联:他是俄罗斯这片土地数百年来第一次凭借综合国力而不仅仅是军事实力压倒曾经仰视的西欧各国……

综合国力的上升也带来了苏联艺术的高速发展,苏联一度引领世界艺术的发展。苏联音乐在这一时期也发展明显。

因为这一时期,军队在苏联政治版图上具有重要地位,军乐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一批作品流行一时。比如以布琼尼骑兵第一集团军为主人公的歌曲《布琼尼骑兵进行曲》《搭枪卡》。其他部队也有自己的歌,但这些大多流传度不高。

二战中的苏联红军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苏联军歌再度进入创作的高峰,《莫斯科保卫者之歌》等一大批优秀作品被创作出来。这一时期流传度最高的军歌是《喀秋莎》和《神圣的战争》。《喀秋莎》创作于战前,它能够广为流传后面是一个悲壮的故事。

1941年7月,苏德战争苏军前线告急,德军刀锋直指莫斯科。为了阻挡德军,近卫第三师开赴前线,一群工学院的女学生为出征的将士们唱起了这首歌颂爱情的歌曲,鼓励他们为国而战。几天后,该师在战斗中几乎全部牺牲,但他们挡住了德军进攻的步伐,为兄弟部队构建防线赢得了时间。

从此这首歌在苏军内部广为传唱,深受官兵们的喜爱。苏联共产国家兵工厂生产的BM13火箭炮“喀秋莎”的外号就来自这首歌,火箭炮发射时的巨大声音也成为战士们最喜欢的声音之一。

大名鼎鼎的喀秋莎火箭炮

《神圣的战争》是苏联作曲家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德罗夫在卫国战争初期创作的,他同时也是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的作曲者。卫国战争爆发之初,他为诗人瓦·列别杰夫·库马契的诗篇:“起来,巨大的国家,作决死斗争,要消灭法西斯恶势力,消灭万恶匪群……”谱写了曲子,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神圣的战争》。

因为是第一首响应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的第一部歌曲,在苏联歌曲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苏联卫国战争的音乐纪念碑”。很多人认为只有前苏联,才有这样的气魄和感觉,能把一场残酷的牺牲变成了美的洗礼,能把极为雄壮的进军变成抒情的眼泪,把俄罗斯歌曲的美丽、辽远、勇敢和浪漫等因素,把这个民族的勇气和悲壮完整地表现出来。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苏军步兵

他对理想的赞颂,对于责任和爱国情怀的阐释更是超越国家和民族的界限。以至于几十年的中国,热播一时的《士兵突击》和《潜伏》都重新演绎了这段旋律。《潜伏》更是为这段旋律谱写了符合电视剧主题的歌词,展现了当年那批地下党员为理想奋斗的心路历程。

凭借这首歌,亚历山德罗夫一战封神,他创立的红旗歌舞团被以他的名字命名,成为苏联军队文艺领域的标杆。直到现在,红旗歌舞团依然是俄罗斯军队文化的标志。苏联时期的军歌也一直是这支队伍的保留节目。

红旗歌舞团2020年在中国演出时的海报,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这些俄罗斯/苏联时期创作的军歌、军乐外,还有一首曲子不得不提。它来自苏联/俄罗斯最大的对手美国,却十分符合俄罗斯音乐的特点,因而流传度极高,尤其是在电子游戏这一领域中。

这就是美国人在《红色警戒3》中采用的主题曲《苏维埃进行曲》,虽然作曲者、作词者都是美国人,却真正抓住了俄罗斯音乐的特点,各方面内容都十分的俄罗斯。不得不说,最了解你的不一定是朋友,更有可能是对手。

《苏维埃进行曲》第一段的曲谱

从俄罗斯到苏联,硬核的音乐实际是苏联对于自己文化和未来的强烈自信。当牢不可破的联盟破裂后,俄罗斯人的文化自信和对未来的希望都消失了,现在的俄罗斯人严重充满了迷茫。所以《第九连》末尾中才会有这样的话:我们的国家消失了!我们守住了高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