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想起当年唱大戏

 新用户8249cTO6 2022-12-25 发布于陕西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1101


镰山金水唱大戏,秦声秦韵悦耳亲。秦腔一吼震寰宇,黄土塬上扎根深。镰山人把秦腔称作大戏,一是相对于灯影、提线、木偶一类的小戏,二是对秦声秦韵的情有独钟,算得上是一种昵称吧。三呢,大戏也指本戏。小村排折子,大村演本戏,因为本戏需要人才,文武场面,生旦丑末净,小村人少耍不开。
上世纪五十年代,王彦王村成立了秦腔业余剧团。那是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学戏,唱戏,成了全村的群众运动。,人们对大戏的热爱,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
王家村上唱大戏,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有座古戏楼。那戏楼历史悠久,气势恢宏。原朝邑县剧团名演员安民在此演出后,夸其回音响亮,在方大圆绝无仅有。有了戏楼,就有了学戏、排戏的场所,再加上村上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办庙会,演员们都有露脸的机会,所以爱唱秦腔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十来岁的孩子也参与其中。
克服种种困难,剧团终于排成了五出本戏,其中有澄县剧团名演韩润民执导的《赤胆忠心》《周仁回府》《火烧连营》《玉堂春》。韩导擅长旦角。还有大荔县剧团丑角名演任进孝执导的《铡美案》,另外还有数十种折子戏:拆书放饭三对面,别窑藏舟黑煞幡。其中尤以《哭中华》和《打砂锅》最受欢迎。
《哭中华》是《赤胆忠心》中的一折,讲的是戚继光抗倭寇的故事。这折戏由金合、学军、俊奇三人出演。三人配合默契,同唱同哭同道白,声情并茂,声泪俱下,紧紧揪动着台下观众的心。特别是学军,他的父亲王仓合是一位革命烈士,抗日战争时期捐躯中条山,可怜他从一生下来就没有见过父亲的面,国仇家恨,他把满腔的悲痛凝聚剧中。一句“恨倭寇”气愤填膺,怒遏行云。时有顺口溜叹曰:看了学军哭中华,眼雨流得啪啪啪(pia)。再说《打砂锅》由慎俊表演。他一个人串演两个角色,特别是扮演那个糊涂县官,诙谐幽默,打趣逗乐,惹来笑声一片。不能不提的是,还有两个八、九岁的孩子,男孩叫拴牢,女孩叫芙弟,他们俩挂衣表演《藏舟》,童声童调,引起轰动。王家的娃娃戏唱响了铁镰山。1958年,他们十二岁,同时考上了大荔县人民剧团。这也成为家乡父老乡亲的骄傲。也就在那一年,村上给业余剧团买回了几十套戏衣,光靠子(铠甲服饰)就有成十套,还都是正儿八经的苏州刺绣。这让那些唱大戏的演员们如鱼得水,倍受鼓舞,唱红秦腔的信心更足了。
1962年,业余剧团请来了一位拨师,他就是双泉镇王其庄子的王麦才老师。王老师平易近人,村人称他“麦儿老汉”。王老师曾在1957年被陕西省戏校聘请担任教员,他的拿手戏是《五雷碗》,具有过硬的基本功。“打碗”和“甩麻鞭”的精彩表演,在东府堪称一绝,在西安城也小有名气。《五雷碗》是秦腔传统大戏《太和城》中的一折。王老师饰演孙武子一角。表演时,他双脚各踩一碗,左手端碗一叠共五个,右手持麻鞭,伴随着鼓点声,左手中的碗一个又一个不停地抛向空中,在将要落地的一刹那间,右手甩麻鞭将其打碎。王老师稳如泰山,眼疾手快,鞭响声,碗碎声,台下叫好声混成一片,整个表演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王老师擅长大花脸和二花脸。他授艺先从基本功开始。踢腿折腰,马步劈叉,扯嗓调喉,吹胡子瞪眼。老师言传身教,一丝不苟。学生们非常珍惜这难得的机遇,如饥似渴,孜孜不倦,认真刻苦,精益求精。王老师执导的《烈火扬州》《讨荆州》《芦花荡》《下河东》四出本戏,《黄鹤楼《狮子楼》《长坂坡》三出折戏非常受欢迎。连前累计,九本十八折,就成了剧团的招牌。王家戏班子不仅在镰山一代有了名气,,而且南下沙苑,演了三天四晚上。北上澄合煤矿,演出八天九晚上。王老师的得意门生被戏迷们吹捧地上了天。“活周瑜”“活赵云”“活张飞”“折折红”,四八下里,人们点着名要看他们的戏。
“活周瑜"名叫西向。"狂风吹动了,长江浪"一句高昂清亮的秦声从舞台幕后传来,台下吵吵嚷嚷的喧嚣声立马静了下来。紧接着,一位二十来岁的帅小伙闪亮登台。只见他身着蟒袍,腰系玉带,头戴野鸡翎,气宇轩昂。随着乐队大浪头叫板,他一个漂亮的击掌踢腿,紧接着,双手环挽野鸡翎。这优美的造型,再加上校尉们那浑厚的喊威声,立刻博得了满堂彩。台下,人头攒动,口哨声,叫好声,不绝于耳。人们争着往前挤,都想抢先目睹这位相貌英俊的兵马大都督的风采。
我们搜集到当年的部分照片。里面有演员们的化装照。下面分别配有小诗称赞他们。《下河东》剧照,永让扮演花脸呼延赞。诗曰:让娃子,好武功,师从麦才老先生。乡党封他"活张飞”,豹头环眼露峥嵘。《杀庙》剧照,银仓扮演韩琪。诗曰:王银仓,普通人,动作潇洒眼有神。功底扎实扮相俊,观众称他“活赵云”。
子文在《黄鹤楼》中扮演鲁肃。诗曰:“折折红”戏路广,业余剧团救急场。生旦丑末均能扮,会演能导响当当。另外还有一些台柱子,如师榜、金合、大新法、小新法、群贤、丛忍等等,同样为人们所称道。
文革时期,剧团更名为文艺宣传队。那时,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类的传统戏是绝对禁演的。天无绝人之路,宣传队邀请一对夫妻导演——王婉丽与杨长河前来执教。王导就是前文提到的芙弟,婉丽是她在大荔剧团的艺名,当时她在省戏曲研究院工作,国家一级演员擅长青衣旦。杨长河是陕西京剧院著名武生。夫妻俩十分高兴地接受了聘任,终于有了回报家乡的机会。从此,王导和杨老师成了村里的常客,村民们能经常看到他们的身影。夫妻俩为家乡导演了六出本戏:《白毛女》《阎王债》《两颗铃》《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其中《智取威虎山》最受热捧。在演小分队的战士穿林海跨雪原时,,演员们轮番上场,劈叉,小翻,空翻,跌扑,动作潇洒到位,看得人眼花缭乱。锦旗、奖状挂满了会议室。一代年轻演员脱颖而出。1971年春,高明公社举行文艺汇演,新德在《阎王债》中扮演一个穷苦少年。春寒料峭,他穿着破烂的棉袄,敞胸露怀,光着脚板,表演得十分出色,获得了汇演一等奖。安荣的板胡在全公社也出了名。1975年,他和另一位青年演员王金绒同时被选进公社宣传队。金绒的一曲《红梅赞》唱红了南坞牛抽黄工地。遗憾的是,也就在那个年代,承载着乡音乡韵的古戏楼却被拆除了,这成了热爱大戏的家乡人最大的遗憾。
虽然戏楼被拆了,但是喜欢唱大戏的秦腔人热情不减。没有台子搭台子,大戏还是要演的。1973年,在古寨子遗址上搭起了台子,热闹了三天三夜。1976年,人们又在二队麦场上搭起台子,同样唱了三天三夜。最让人难以释怀的是1993年,为满足乡亲们的心愿,婉丽请来了研究院的任哲中、郝彩凤、胡屯胜等名演,在家乡上演了一场西安大剧院的秦腔戏。戏台就搭在二月十九庙的遗址上,来看戏的人山人海。任老的《夜逃》,胡屯胜的《悔路》>郝彩凤的《祝福》让镰山人大开眼界,什么叫字正腔圆,什么叫有板有眼,在这里都得到了圆满的诠释。文艺大师们的精彩表演,让乡下人零距离的享受到了大秦腔的魅力。1995年,村民们又一次在学校门前搭起了台子,请大荔县剧团为教学楼剪彩助兴演出。这次,整整一个礼拜。
1997年,学民(六组)金合倡导,成立了王彦王"民乐园",学民任团长,有兴任副团长,在老艺人的传帮带下,分别排练出了《四女黄鹤楼》《花厅相会》《三对面》《看女》等优秀节目。大家称赞说民乐园是王家大戏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时代的列车驶进了新世纪,2000年,村委会牵头,群众自发组织,推举热心负责的村民,成立了筹建新戏楼领导小组。毕业于湖北工程学院的本村大学生王党平免费设计,群众自愿捐钱捐物,许多村民无偿出工出力。就这样,短短两个月时间,一座宏伟的大戏楼拔地而起。为了庆贺新戏楼,婉丽夫妇很早就从省城赶回,导演了本戏《三不愿意》。新戏楼开光之日,挂出了拴财、应石、雪文、亚玲、革胜、冰梅、满春海捐赠的两道大幕。上演的第一折戏是老艺人们挖掘整理的古代神话剧《咬鸡头·涮戏楼》。开场锣响后,福禄寿三星登台,分别由老艺人积斋、西向、永让扮演。剧情讲的是,三仙驾云俯视凡间,被一座新戏楼拦住了去路,他们驻足观赏。口中念念有辞:周公踏穴鲁班修,这座戏楼最风光。盖在八卦乾字上,辈辈出的状元郎。"为了表达上苍的慈悲之心,赐福之意,三仙敕令黑虎星下凡,咬鸡头,涮戏楼。黑虎星由有宪扮演。只见他手提红冠绿尾雄鸡一只,咔哧一声咬断鸡脖,将鸡血洒向舞台四角。据说这样可以镇妖辟邪,吉祥如意。这出戏,过去人们只有耳闻,可今天却是亲眼目睹了咬鸡头涮戏楼的真实场景,四邻八村的观众直呼"过瘾"。随后,上演了脍炙人口的本戏《三不愿意》。
唉,还记得前面提到栓牢吗?1964年,他在县剧团应征入伍,改名军民,如今年届八十。他一生与秦腔结缘,无论在部队、工厂,他都是文艺晚会的红人。2004年他退休后,常常编写顺口溜,并以清唱秦腔、碗碗腔。《自编自演夸家乡》小册子的第一篇演唱曲就是王家第一代秦腔人。
谁能相信,新戏楼唱大戏的余音还在绕梁,但是民乐园却悄无声息的解散了,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难道真的要让《三不愿意》成为王家最后一本大戏吗?王家人心有不甘!这正是:乡音乡趣乡情浓,奈何大戏渺无踪。庄稼人爱自家剧,同盼秦腔再度红。
作者简介:王锁学,大荔县两宜镇王彦王村人。        

文/王锁学

图/网    络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父子双殉国——王彦庄纪事(之三)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衔桃报恩——王彦庄纪事(之一)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群星荟萃教学楼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难忘多彩七年制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城门·更房·秤杆及民风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我的老师们——两宜中学印象记(一)

END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田小勇

顾问: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杨荔佳  

小说编审:田小勇

散文编审:常盈  杨发兴

诗歌编审:官华  高明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