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三重读法”带领孩子阅读《水浒传》

 陶鹿在读书 2022-12-25 发布于上海

关于《水浒传》,一开始小孩子了解的一定是里面的各类英雄,当年跟着姥爷玩叶子牌,那些牌面就是108个好汉,自己还会格外把一丈青扈三娘、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豹子头林冲都单独挑出来,这是当时最朴素的价值观,打得好看,长辈经常提及,电视节目总是演,也就是群众基础好的英雄,包括偷鸡的鼓上蚤时迁,也不会不喜欢。

上学时,会额外喜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一篇课文,那三拳不仅打在郑屠身上,更是打在我心坎上,从此鲁大师成为我心中的神,成为心中好汉的样子。不为名不为利,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呀,实在是潇洒至极。

这种英雄观念成为大人在阅读《水浒传》上会产生如金圣叹般的感受,越看越生气,用黑旋风李逵的话"招甚鸟安",招来招去,好汉们都被打没了,所以也会看到中途直接弃书。

大人都如此,当四大名著开始走进小学课本,如何让小学生去正确阅读四大名著,委实要做一番功课。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侯会老师以家长教育为基础,以古典小说名著为抓手,替家长把脉,按照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进行小说教育。五年级课本里有四大名著的四篇课文,要想了解课文内容,不能只看《武松打虎》就了解了整本《水浒传》,还需要进行“整本读”。这对于孩子来说,文字量大,多为文言文,更需要进行思想指引,否则小朋友看完真去学鲁大师三拳解决问题,可就出问题了。

所以书是好书,但需要针对读者进行整合阅读资源,让名家做导游,先去了解《水浒传》的由来,这部书有着源远流长的流传过程,宋元话本,以北宋宣和年间三十六人起义为蓝本进行创作。而“水浒”一词居然来自《诗经》与周族领袖古公亶挑战殷商建立周王朝,原来“水浒”一词居然有“反抗者根据地”的特殊含义。

了解了作品的主题、作者版本之后再来进行速读,从洪信放走魔君开始到梁山聚义、征方腊、魂聚蓼儿洼结束,把120回的水浒故事进行简单讲解,不同的好汉都有哪些精彩的故事,能够让小读者了然于胸。

从捋清思路到把握整本书进而选取《水浒传》的经典片段,这有点类似当年小时候看的连环画,之前作者单线叙述的好汉故事都有节选,如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醉打蒋门神等,不管是语言还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塑造,这些都是《水浒传》原著的精华所在。

读名著,需要引路人,需要架起阅读的桥梁,摆正思想、学会欣赏名著带来的文学魅力,有点有面,才能真正走进名著,才知道什么才是英雄好汉。就如同我,再一次走向我心目中的鲁大师, 在梁山这样大量非好汉的群体里,他大口大口吃肉,大口大口喝酒,是凡尘俗世中的一尊真佛。

谁又能不爱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