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美奋斗者】路聚昌丨铭 记 修 渠

 昵称71028402 2022-12-25 发布于河南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铭记修渠

路聚昌/文

红旗渠,这条闻名世界的救命渠,是林州人民凭着一锤一钻一双手,用“蚂蚁啃骨头”的坚强意志修建而成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它浇灌着万亩良田,使林州大地“千家灌禾稻,满目江南田”。
回忆起当年修渠时光,老父亲滔滔不绝地打开了话匣子……
一九六四年冬天,红旗渠一干渠动工,上级分给我村的任务是合涧西北肖街段的备石工程。民工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九月下旬的一日,我村八个生产队、每队十名精干劳力雄赳赳、气昂昂地推着小车,带着行李、钢钎、大锤、铁绳等,浩浩荡荡地挺进肖街,安营扎寨。
修渠沿线,红旗飘扬,迎风招展,人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奋战在各自的战场上。我村民工来到工地后,合涧营部领导介绍了工程情况并郑重其事地告诫大家:“冬季施工,必须注意安全,保证工程进度,搞好民工生活,抓好料石质量。”在这西山墁一带,尽是坚硬的红花岗岩石,比我们老家的青石硬得多,刨出的石头少角无棱。老父言讲,锻砦口可是一项技术活儿,依据钢砦大小,合合适适地锻出上宽下窄的凹槽。“砦不顶底”是锻砦口的准则。不会锻砦口的人,掏出的砦眼不是窄扁,就是口大,“顶底不开”,费时费力,前功尽弃。将砦眼锻好后,塞进钢砦,用小锤稳稳打紧,抡起大锤,瞄准砦顶,几锤下去,赤红的剖面齐刷刷一破两半。有时出力无效,白费力气,只好再锻。有的大石头还须一并锻好几个砦眼儿,在石头将要破裂时,紧打不懈,速打即开。我队民工路德明老汉,在锻石头时将渣粒喷到左眼里,顿时,泪流满面,疼痛难忍,和他在一起锻石头的长顺老人赶紧到附近打来一瓶清水和一块干净的手巾,反复冲洗,虽流泪不止,满眼发红,但他忍着疼痛,继续锤锻。

荒石备妥,石匠们按照石块的大小,决定成品的尺寸,然后进行锤锻。花岗岩石分红石和青石,红石远比青石硬,不但费力费工,而且费钻。几天下来,匠人们的指关节都裂开了口子,鲜血直淌,石头触及,疼得揪心。于是,他们利用晚餐后时间,到村子附近的老椿树上刮些椿胶,用火烤热,滴在裂口,使之不再扩大,缓解暂时疼痛。
老父说,当时为了抢时间,赶进度,不落后,早日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他们每天艰苦奋战。一日下大雪,满山遍野,白雪皑皑,民工们发扬“攻城不怕坚,攻书何为难,锻石任务紧,苦战能过关”的顽强拼博精神,顶着风雪,冒着严寒,忘我地奋战在工地上。令人难忘的是,有一次一块巨石刨出后,五六个人吃力地勉强挪出石窝,由于用力过猛,父亲顿时两眼发黑,天旋地转,昏倒在地。工友们劝他回驻地休息,他说:“不要紧,歇一阵就好了。”稍憩片刻,父亲又接着干。更为动人的是,本家叔叔路章生,是共产党员,老伴在家有病,多次捎信让他回家一趟,而他坚决说:“不能因为生点小病而耽误了修渠大业。”
料石将已锻妥,每队抽选年轻力壮的小伙从肖街村上的太行山下距渠二三里的地方运送料石。一日本家哥路聚金推着料石往下推,由于道路坎坷,石头掉下,随即车也倒在地上,一伙人速帮他装上车子,由于石块大,聚金哥一不小心,左手食指被蹭了一大片,顿时鲜血直流,疼得钻心,满手尽是鲜血。在一旁的一位工友急中生智,他说听老人们说过,伤口用自己的热尿冲洗一下,可止痛消炎。于是,聚金不说三四,便用自己的尿冲刷。随即,一工友又赶紧从自己的棉袄破口处拽出一撮棉花,用火点着,趁着热势,将灰烬与未燃完的热棉絮按在伤口处。之后又用布条包扎,聚金忍着疼痛,轻伤不下火线,又继续接着推。
村上一对夫妇,丈夫叫明生,媳妇叫秀英。明生当年二十二岁,身强力壮,十分英俊,秀英二十,眉清目秀,亭亭玉立,小两口郎才女貌。明生和秀英当时刚结婚,明生修渠走后不到一个月,秀英想念明生,一日她拿着一副手套、一双棉鞋,来到肖街姑姑家,晚餐后,秀英找见明生,两人相跟来到秀英姑姑家。秀英当着姑姑面,羞答答说:“明生,你在渠上一定要好好干,我怕你想我,又怕你受冻,特给你送来手套和棉鞋。”二人缱绻缠绵,难舍难分,只待夜深灯熄时,明生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秀英……
句句朴实的话语,个个拼命的精神,件件令人感动的事迹,使我村连队一直保持在前列,并多次受到合涧营部的表扬和鼓励。
恶劣的环境造就了人们吃苦耐劳的坚毅精神,当时生活条件困难,晚上睡在生产队的场房和老百姓的屋楼上,铺的是从山上割来的白草,几十个人挤在一起。每人每天一斤粮食从家自带,红薯按五斤顶一斤口粮。合涧营部每工补5毛钱生活费。每日早晚是玉米糁粥和小米稀饭煮红薯,中午是玉米面、高梁面“一堵墙”,每人半碗炒白菜或萝卜。尽管生活艰苦、环境恶劣,但民工们为早日修通渠道,英勇奋战,吃苦耐劳,坚强地战斗在工地上。
那年我十二岁,上小学四年级,学校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我们的老师路文太博学多才,编排了许多歌颂修建红旗渠的歌曲和快板。为了促进修渠进度,活跃民工们的文化生活,鼓舞民工们的士气,路老师带领我们小学生宣传队,随从大队文艺宣传队,徒步二十里,来到肖街慰问演出。我记得演出开始,学生文艺队演唱了毛主席语录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随后又表演了多首快板,我记忆犹新的是:“红旗渠,宽又长,千军万马战太行,立下愚公移山志,定叫山河换新装……”
如今,每当我参观红旗渠时,每当驾车路过一干渠肖街段时,我总要驻足凝眸当年那风风火火的修渠战场,回忆当年那冲天干劲。
作为当年修红旗渠的见证者,我感怀过去,感恩父辈,身为林州红旗渠的儿女,深感骄傲和自豪!
——  The  End  ——

路聚昌   喜欢读书,爱好写作,有文字刊发网络平台。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