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之下,如何保护老年人?专家详解→

 源源不断 2022-12-25 发布于宁夏
疫情之下,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尤其是农村的高龄老年人,是医疗救治的重点人群之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接受总台记者采访,就老年人保护、重症治疗等问题回应关切。

老年人“阳”了不一定会发热

有这些表现一定要警惕!

有这样一种说法,就是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比较隐匿,不太容易发现,是否存在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应对?

钟鸣介绍,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在快速下降,代谢率也会降低。对刺激的反应不那么敏感强烈,“阳”了不一定会发热。即使病情在朝重症方向发展,但因为老年人没有旺盛或敏感的反应,可能会让家人误认为老人没有问题,从而可能延误对老人重症化的判断。

当看到老年人神志萎靡、不想吃喝就要高度警惕了。同时需要借助指氧仪等设备帮助判断呼吸系统是否有问题,也可以通过监测血压等数据帮助判断老人是否有重症化的倾向。

防重症防死亡
老人症状加重,及时就医

对于老年人,如果是轻型的病人,可以居家监测观察。要做一个详细的自我监测,老人自己、家人和照顾者,都需要更细微地观察变化。

新冠肺炎主要是肺炎,影响到呼吸系统,一旦有重症化的倾向,首先会影响到呼吸功能。从外观上看,老人会有胸闷气促的表现,呼吸频率会快,神志会变得萎靡甚至淡漠。如果遇到这些问题,应及时就医。

同时,那些伴有基础疾病的老人,要关注他原有基础疾病的症状是否加重,如原有基础症状加重,也需要及时就医。

基础疾病影响到免疫系统
就有变成重症化的倾向

新冠病毒感染是一个新冠病毒和免疫系统斗争的过程,所以免疫系统非常重要。如果基础疾病影响到了免疫系统,就有变成重症化的倾向。

比如:糖尿病控制不好;近期接受过化疗和免疫抑制治疗的肿瘤患者;患有需服用激素、免疫抑制药物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有血液系统肿瘤等都会让免疫系统变得低下。对于免疫力低下的宿主人群,基础病合并症都会导致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变成重症化,需要格外关注。

老年人感染新冠后
不要盲目服药

大多数老年人感染后是轻型,症状依旧是上呼吸道为主,不要盲目服药。感染后,如果一些症状如发热、咳嗽、鼻塞较为严重,可以吃对症处理的药物,如退热的药,缓解肌肉酸痛、镇痛的药物,要在说明书的指导下,结合老年人年龄等情况合理使用。目前,大多数的解热镇痛药都有一些不良反应,比如肝毒性等,尤其是叠加使用会让毒性增加。

另外,一旦感染新冠后有重症化倾向,不建议自行购买新冠治疗药物,新冠治疗药物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完成,不建议单独使用,应该去医院,在医生专业的指导下用药。

建立两层屏障
加强对养老机构老人的保护

养老机构的老人是特别脆弱的群体,许多老人往往失能失智。而且,养老院的生活密度比较高,其中的老人特别需要保护。

要建立两层屏障,一层是免疫屏障,在情况允许、基础疾病稳定的前提下,养老机构的老人要注射疫苗。第二层是建立物理屏障,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要闭环管理,充分做好个人防护,尽可能减少老人发生感染的机会。

图片
保持正常养老机构秩序
及早发现老人的重症化倾向

养老院内部发生感染时,要保持正常秩序,包括护理秩序和医疗秩序。老人对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人依赖度非常高,这对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保持相对稳定的工作状态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外,有一些老人感染新冠后可能会朝着重症方向发展,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包括护理人员和医护人员,要更细致地观察这些病人,做一些主动的监测,比如监测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血氧等,及早发现老人的重症化倾向,及时就医。同时,医院要为这些老人开辟足够通畅的绿色通道,保证他们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

返乡人员要做好自我监测,如果返乡途中有症状了,回家后,7天之内要和家里的老人隔离开。等7天后基本上没有传染性时,再和老人一起生活。

同时,老人也要注意,刚返乡的人员减少接触,做好个人防护

完善农村三级诊疗体系
保障老年脆弱人群及时就医

确保退烧药、抗原检测等及时送抵乡村建立完善的三级诊疗体系。首先是基层医疗,乡村家庭医生要跟辖区内的每一位脆弱的老人建立主动的联系,主动关心筛查,当这些老人出现发热等症状时,要去鉴别他们是否已经有重症倾向。

二级医疗机构如乡镇和县级的医院,要和乡村家庭医生形成网状的联系,做好可能有重症倾向的患者的救治工作。

县级医院二级医疗机构还要和三级医疗机构形成紧密联系,对于那些复杂、疑难的危重症,及时转到更高一级的医疗机构进行更进一步救治。一个覆盖整个农村的网格化三级诊疗体系,能够保证真正有风险的老年脆弱人群及时往上转诊就医。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