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盛学昌:大师风采——朱熹:理学的高峰与书院的兴盛(一)

 黄之中 2022-12-25 发布于上海



图片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他是二程的四传弟子,是宋代理学心性学说的集大成者,也是继孔孟之后后期封建社会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思想家。

图片
图片
朱熹像
图片



图片



朱熹家族,本为婺源著姓,以儒名家。祖父朱森,“以子赠承事郎”;父亲朱松,进士出身,曾经做过尤溪县尉,官至吏部,是杨时弟子罗从彦的门人。“文章行义,为学者师……有文集行于世”。朱熹是一个早慧的天才,而且是天生的哲学家的材料。据说他刚会说话,就向父亲朱松发出“天问”:“天之上何物?”问得朱松既高兴,又感到无言以对


图片
图片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东南,山林环合,草木秀润,环境清幽。自唐朝“白鹿先生”李渤在此隐居读书以来,学子日多,书院日隆
图片



图片



朱熹等人对周敦颐的推崇,不仅影响了民间对周敦颐的崇拜,而且直接影响了统治者对周敦颐的评价,事实上,宋以及宋以后,各朝皇帝对周敦颐作出了越来越高的评价,给予他越来越高的谥号:周敦颐死后,约150年之后(宋嘉定十三年即1220年),赐谥元公;宋淳元年(1241),诏祀从朝廷,封汝南伯,从祀孔子庭;元仁宗延六年(1319),加封道国公;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诏修祠墓,优恤子孙;代宗景泰七年(1456),诏取适裔孙冕,世袭五经博士;嘉靖年间,从祀称“先儒”,崇祯年间改称“先贤”。

图片
图片
白鹿洞书院大成门。木门廊式结构,空心几何形图案,硬山屋顶。门楣上悬挂着“正学之门”匾额
图片



图片



朱熹5岁入学,并开始在朱松的指导下学习儒家经典。10岁那年,朱熹在《孟子》中读到“圣人与我同类者”时,喜不自禁,认为既然圣人并不难做,便立下大志愿,要做圣人。

朱熹14岁丧父。从14岁起,遵从父亲的遗命,拜绩溪胡仲原、白水刘致中和屏山刘彦中为师,这三位先生均与朱家有通家之谊。朱熹在三位父执理学家的精心指导下,主攻儒典,兼习佛道,学问日进。18岁朱熹就考中举人;19岁就中了进士。在科举的道路上,朱熹真可谓春风得意,一帆风顺。可是朱熹并不满足科举上取得的成绩。他依然读书不倦,潜心研究儒家经典和义理


图片
图片白鹿洞书院内的先贤书院,实为朱熹纪念馆,主体建筑为朱子祠与报功祠。书院门额为明代学者李时达所书,其中“贤”字由“忠、臣、贝”构成,不难看出书者对朱熹的推崇之意图片


图片



绍兴二十一年(1151),朱熹22岁时,被授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在此期间,朱熹除了处理政务之外,还“职事兼学事”,创办了一所颇具规模的县学,并在四年后建了一座“经史阁”。朱熹不仅亲自帮“经史阁”搜集和整理图书,还常常来学宫讲学。这可能是朱熹办学的开始和讲学的开始。朱熹除了指导生徒的课业之外,还参照《周礼》、《仪礼》等书,绘制了一系列礼仪、器用和服装图,“训示辨明,纤悉毕备”,要求生徒们朝夕观览,以规范生徒的容仪和礼节。朱熹刚刚接触讲学,就一板一眼地谨奉孔夫子“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圣训,可见他后来虔诚倡导和推行的礼教的普遍化的动机,是久矣乎已非一日!


图片
图片立志书院坐落在古色古香、风景宜人的乌镇,这里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图片


图片


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