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9张经典野外地质实拍图,搞地质的必看!

 一号冰川o718jm 2022-12-25 发布于新疆

千变万化,各具特色,

诸多经典地质现象

遍布于全球各地,

它们究竟是什么样?

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今天,就跟随小桔一起出野外,

亲眼看看最经典的它们吧!

01
断层露头

(图源@James St. John/flickr.com)

图为石炭纪后期宾夕法尼亚纪
形成的断层构造(Moab Fault),
该露头具有明确的断裂带,
与小断层和裂缝破坏带相邻,
一直是众多断层研究的焦点,
包括断裂带结构、断层胶结性和
断层封闭性预测等研究。


02
浊积岩断层角砾岩

(图源@James St. John/flickr.com)

上图所示露头是更新统冰碛状浊积岩,

由互层灰岩和页岩组成,

其中断层角砾岩是局部的岩石

在断层带受脆性变形而形成的构造岩。



03
石英岩交错层理

(图源@James St. John/flickr.com)

图中石英岩层为海相

石英砂岩及硅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

保留了原始的沉积构造,

即典型的交错层理。

04

干涉波痕

(图源@James St. John/flickr.com)

干涉波痕又称

菱形波痕、干扰波痕等。

一般认为是至少二组以上流体的

相互干涉作用而产生的格状或梯状波痕。

05

核形石灰岩

(图源@James St. John/flickr.com)

核形石灰岩可根据

大量核状结构识别。

核状结构为宏观的、同心分层的、

大小可变的不规则球形块

(与叠层石结构相似)。

核状结构及其周围基质主要由

碳酸钙组成,在酸中可起泡。



06
震积岩层

(图源@James St. John/flickr.com)

图为奥陶系震积岩层,

主要由互层石灰岩和页岩构成,

由于受到古代地震事件扰乱,

沉积物可能发生液化并移动,

导致层内大量破碎与变形带的产生。

07

递变层理

(图源@James St. John/flickr.com)

递变层理又称
粒级层理(粒序层理),
是指以组分颗粒的粒度递变
为特征的一个沉积单元,
层面基本上相互平行,
没有交切与交错。
除粒度变化之外,
一般没有任何内部纹层。


08
硅化节理

(图源@James St. John/flickr.com)

图中隆起为硅化节理,

节理是没有发生位移的岩石裂缝。

含有溶解二氧化硅的流体沿这些节理移动,

并在裂缝和紧邻的围岩中析出石英。

石英比围岩更具稳定性,

因此硅化节理侵蚀更慢形成许多隆脊。

09

条带状含铁建造

(图源@James St. John/flickr.com)

图中显示的露头由

条带状含铁建造层组成。

条带状含铁建造是一种

不同寻常的致密沉积岩层,

由富铁氧化物和富铁硅酸盐交替层组成。

多数条带状含铁建造形成于元古宙

(部分为太古宙晚期)。



10
箱状褶皱

(图源@Miguel Vera León/flickr.com)

箱状褶皱是指两翼产状较陡,

转折端较平坦而宽阔,

形似箱子的褶皱。

11

肠状褶皱

(图源@James St. John/flickr.com)

肠状褶皱一般指发育在

区域变质岩地区,

多为花岗伟晶质、

长英质等脉体构成,

属于不协调褶皱。



12
花岗岩石香肠构造

(图源@jmmcbeth/flickr.com)

图为包含有

花岗岩石香肠构造的片麻岩层。



13
张节理

(图源@Geologicharka/commons.wikimedia.org)

图为位于塞尔维亚西部

被蛇纹石矿物填充的

橄榄岩张节理。



14
球状风化


(图源@James St. John/flickr.com)

图为玄武岩巨石,

球状风化作用使其逐层风化,

棱角逐渐变圆。


15
棋盘山岩壁

(图源@James St. John/flickr.com)

由温度变化、冻融循环、干湿结合

引起的白色砂岩收缩和

膨胀而形成的垂直和亚垂直线条

在岩壁上留下了棋盘状的纹路。



16
蜂窝风化

(图源@James St. John/flickr.com)

蜂窝风化通常发生在硅质中,

或是粗粒沉积岩(砂岩),

或是粗晶深成岩(花岗岩)。

在环境中发现的共同因素是

高盐浓度和适当的干燥条件。


17
冰川漂砾

(图源@Dennis Jarvis/flickr.com)

漂砾是和周边石料相比
形状和材质截然不同的天然石块,
小则数厘米,
大可达数米甚至数十米,
成因是冰川的活动,
一些漂砾甚至被搬运到千百公里之外。


18
泥裂

(图源@DM/flickr.com)

泥裂纹常具上宽下窄形态,
其中被泥沙填充,
充填物与上覆岩层的成分相当。


19
方解石脉

(图源@James St. John/flickr.com)

矿脉是由矿物充填的缝隙,

如节理、断层、

松散角砾中的空隙等,

最常见的填脉矿物是石英和方解石。



20
上奥陶统-上泥盆统不整合

(图源@James St. John/flickr.com)

图片中部地层为

上泥盆统风化后的黑色泥页岩。

底部岩层为上奥陶统的细粒白云岩。

此边界意味着

整个志留系、下中泥盆统缺失,

是一个典型的不整合面。

21
矿化

(图源@James St. John/flickr.com)

深蓝色和绿色的区域为

蓝铜矿和孔雀石矿化。

其紧邻一个角度不整合面,

含铜流体沿接触面运动,

导致侵蚀面上下裂缝呈斑片状矿化。

22

断层擦痕

(图源@Joe Lipson/flickr.com)


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时被磨碎的岩屑

在断层面上形成的一系列线状条纹,

条纹可能为对盘硬颗粒滑动时刻下的凹槽,

可用于指示断层的运动方向。


23
蛇纹岩

(图源@James St. John/flickr.com)

蛇纹岩主要是由

超基性岩受低-中温热液交代作用,

使原岩中的橄榄石和辉石

发生蛇纹石化所形成。


24
逆冲断层

(图源@James St. John/flickr.com)

从左上到右下的显著线性特征是
田纳西州的典型逆冲断层。
逆冲断层是由挤压应力形成的
低角度逆断层。


25
奥陶系-志留系接触面

(图源@James St. John/flickr.com)

图中上半部分为志留系浅色岩层,
接触面下半部分为
明显的蓝灰色奥陶系地层。


26
冰川擦痕

(图源@Paul Morris/flickr.com)


冰川擦痕是指冰川搬运物在运动中
相互摩擦或与
冰川槽谷基岩摩擦时形成的,
多呈丁字形,粗端指向上游,
细端指向下游的摩擦痕迹。


27
冰碛

(图源@James St. John/flickr.com)

冰碛是在冰川堆积作用过程中,
所挟带和搬运的碎屑构成的堆积物,
又称冰川沉积物。


28
牛轭湖

(图源@Paul Morris/flickr.com)

牛轭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

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

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


29
三叠纪早期叠层石

(图源@Paul Morris/flickr.com)

图为三叠纪早期页岩底部的叠层石,
是由藻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
将海水中的钙、镁碳酸盐
及其碎屑颗粒粘结、
沉淀而形成的一种化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