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急管理」XX车间机械伤害演练方案

 体系管理 2022-12-25 发布于浙江

【应急管理】XX车间机械伤害演练方案-案例模板


分厂 车间

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 事故风险分析

1.1事故危险性分析

包括焦炉设备造成人员机械伤害及其由以上危险造成的二次伤害。

1.2 事故类型

机械伤害可能导致人员受伤、死亡;设备损坏、报废;财产损失等。1.3 易发生的季节性

四季均有可能发生

1.4 易发生的区域

在焦炉系统各设备、附件及基础设施范围内。

1.5 事故发生前的基本征兆及条件

1.5.1 作业前未进行风险分析或风险分析不全面;安全培训不到位。

1.5.2工作期间劳保用品穿戴不齐全或使用不规范。

1.5.3在作业过程中,安全防护措施未落实到位。

1.5.4 作业过程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机修规范作业。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组织机构

2.1.1机焦车间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 长:车间主任

副组长:机焦副主任 安全员 值长

组员:本单位所有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和接警工作,办公室设在车间办公室二楼。

2.1.2组织机构图如下:

2.2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1)组织编制、审批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并组织实施与评审,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适用性。

(2)负责现场处置方案的维护、更新、报备管理。

(3)烧伤、烫伤事件发生时,负责急救工作的指挥与调度,落实后勤工作,协助事故处理与调查。

(4)制定培训计划,使相关人员清楚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及其职责。

(5)制定演练计划,定期组织进行应急演练,并在演练之后,评价演练的效 果,提出改进的意见。

(6)保障充足的应急物资与装备及必要的烧伤烫伤救治药品。

2.3 职责分工、职责

按照分工合作、人员递补原则,确定以下分工和具体职责。

2.3.1 组长:车间主任

职责:组织抢险方案的确定与实施,下达指令,指挥协调各方面工作,保证抢险任务的安全顺利进行。

2.3.2 副组长:副主任 值长

职责:协助总指挥工作,总指挥不在时,副总指挥执行总指挥权利。

2.3.3 应急办公室

主 任:车间主任

组成人员:副主任 值长 办公室人员

职责:

(1)承接、上传、下达、通报各类预警信息。

(2)承接岗位及车间事故报告,请示组长是否进入应急响应状态。

(3)通知各应急小组成员(组长通知组员)赶赴事故现场投入应急救援行动。

(4)根据具体情况选定应急指挥部现场指挥地点。

(5)传达组长(副组长)下达的各项指令。

(6)根据指挥指令,组织、协调各应急小组的抢险救援、扩大应急响应及对外求援等有关事宜。

(8)上报事故信息;传达落实救援小组组长(副组长)指示;及时通报事故抢救进展情况事故信息;并作好相关记录。

(9)组织、落实现场处置方案修订和完善、培训和演练等工作。

应急办公室下设信息联络和警戒组、救援疏散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供应组,由办公室人员、白班人员和各生产班当班在岗人员组成,职责分工如下:

2.3.3.1 信息联络和警戒组

组 长:班长

副组长:组长

组 员:三生产班当班期间的应急人员。

组长职责:发生机械伤事故后及时向应急小组汇报;立即组织小组成员,迅速到指定地点集结,并配置所需的安全装备和保卫设施,根据事态情况,在组长指挥的领导下,对现场实施安全警戒,并对本组人员负责安全监护;并负责事故后的善后和恢复生产工作。

组员职责:在组长领导下,对现场快速实施安全警戒工作,在事故未处置完成后,各自不得离开安全警戒点;待应急事故处理结束后,负责组织清理现场和尽快恢复生产。

2.3.3.2 救援疏散组

组 长:副主任

副组长: 值长

组 员:生产班当班期间的应急人员。

组长职责:接到事故通知后,立即集结当班疏散组人员,配备所需安全疏散装备,快速赶赴事故现场,确定风向和事故险情情况后,在现场指挥的安全指导下,对事故现场周围实施安全疏散,及时将受伤人员送至安全区域。

组员职责:在组长领导下,对现场的人员和危险物品实施紧急救援和快速安全疏散,危险物品得以安全控制,待救援疏散工作完成后,全员在组长的统一领导下,到指定地点待命,等候其它应急安排。

2.3.3.3医疗救护组:

组 长:热修班长

副组长:统计员

组员:白班人员

职责:接到事故通知后,快速将小组成员集结,并准备好充足应急救援的装备物资,到事故现场,对烧烫伤人员实施临时急救和创伤的应急处置.如伤情严重则及时送往医院急救.

2.3.3.4 物资供应组

组长:安全员

副组长:白班班长

组员: 白班人员

职责:负责及时根据抢险救援领导小组的救援需求,安排小组成员,做好各类救援应急物品和其他物品的保障工作,负责与公司领导的信息沟通和现场的供电、供水、供汽、通讯信息、应急物资调用、抢救车辆调用、医疗救护用品供应工作。

3应急处置

3.1烧烫伤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程序

3.1.1发生机械伤害事故时,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 情况报告主管领导,主管领导应及时报告应急救援小组,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车间领导小组。

3.1.2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启动机械伤害现场处置方案。

3.1.3在发生机械伤害事件后,总指挥或副组长人员应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现 场指挥,成立现场指挥部,批准现场救援方案,组织现场抢救。

3.1.4根据事故报告立即按本预案规定程序,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事故处理 ,必要时向公司汇报事故及处理的进展情况。

3.1.5应急状态消除,宣告应急行动结束。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机械伤害的急救主要包括止血包扎、搬运固定。

3.2.2迅速按下设备现场急停按钮,切断设备电源。

3.2.3搬运转送必须寻找合适的担架,准备必要的途中急救力量和器材,尽可能调度速度快,震动小的运输工具,同时应该注意掌握各种伤病员搬运方式的不同:

3.2.3.1上肢骨折的伤员托往固定伤肢体后,可让其自行行走。

3.2.3.2下肢骨折用担架抬送。

3.2.3.3脊柱骨折伤员,用硬板或其他宽布带将伤员绑在担架上。

3.2.3.4昏迷病人,头部在稍微垫高并转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人气管;

3.2.4止血

3.2.4.1当伤员身体有外伤出血现象时,救护组应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常用的止血方法有以下几种

3. 2.4.2伤口加压法;主要使用于出血量不太大的一般伤口,通过对伤口的加压和包扎,减少出血,让血液凝固,其具体做法使如果伤口处没有异物,用干净的纱布、毛巾等柔软物垫在伤口伤,再用绷带包扎以增加压力,达到止血的目的

3. 2.4.3手压止血法临时用手指或手掌压迫伤口靠近心端的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上,阻断血液的流通,从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

3.2.5应急抢救

应该先看神智、呼吸、接着摸脉搏、听心跳、检查局部有无创伤、出血、骨折、畸形等变化、根据伤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人工呼吸、心脏挤压、止血、包扎、固定等临时应急措施。

如果伤者呼吸已经停止,抢救组立即对伤员实施人工呼吸。如果脉搏不存在,心脏停止跳动,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注意事项

4.1 必须按要求佩戴个人防护器具;

4.2 抢险救援人员熟悉抢险救援器材的使用;

4.3 抢险救援人员必须熟悉厂房、熟悉设备和疏散路线;

4.4 医疗救护组成员应该熟悉简单的急救知识;

4.5 加强对烧汤伤救援知识的培训和演练;

4.6 机械伤害事故救援结束后清点人数、器材,及时更换、补充各种器材。

4.7后期处置现场作业人员应配合医疗人员做好受伤人员的紧急救护工作,烧伤烫伤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做好现 场的保护、拍照、事故调查等善后工作。事故 的调查和处理按照《安全事故应急调查预案》 进行。

5保障措施

5.1 应急队伍保障

5.1.1 日常确保每一个生产班至少有2名经过培训的急救员。

5.1.2 经常对应急救援组成员进行救援知识培训和组织演练。

5.1.3 保证各组成员相对稳定,组织机构成员有变动时,要及时变更或补充。

5.2 应急物资保障

5.2.1 应急救援物资统一放在车间办公室内,由统计员负责管理,并建立管理台帐。

5.2.2 应急物资的钥匙在办公室常备一把,紧急情况时,由统计员协同当班段长负责发放,并做好发放记录。

5.2.3 应急救援物资必须经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同意才能领用,任何人不得随意挪用。

5.2.4 应急救援结束后,各组使用的装备、器材要及时交回,由物资保障组负责回收、清点。所消耗的物资要及时补充。

6备注:

6.2本现场处置方案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保人身安全”为原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6.3本现场处置方案适用于焦化车间各班组和部门从事生产、 作业的员工及在所属本厂区区域内从事各类生产、 作业的外来人员。

6.4各部门、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生产情况各自成立相应烧伤烫伤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并做好具体分工,责任到人,以达到灵活、快速、高效的目的。

文件名:[ 车间机械伤害演练方案 ]

体系管理专注于管理体系知识资料的分享!包括ISO9001、ISO14001、ISO45001、ISO13485、ISO17025、ISO27001、IATF16949等体系管理知识、制度文件范本、表单模板记录、培训教材PPT、电子书、实际运用案例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