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综研:开发具有世界上最高电子迁移率的近红外透明薄膜

 AIpatent 2022-12-25 发布于上海



本文835字,阅读约需2分钟

摘   要: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产综研)开发了一种从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具有高透射率的柔性薄膜,它具有世界上最高电子迁移率。

关键字:近红外透明薄膜、高透射率柔性薄膜、高电子迁移率、非晶氧化铟透明导电膜、透明加热器、柔性太阳能电池

为了防止积雪和起雾,汽车和监控摄像头一般需要透明加热器。此外,在近红外光传感器方面,亟需开发一种能够在近红外波段实现高透光性和导电性的材料。

此次,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可以在不对基材造成热损伤的情况下,在树脂基材上结晶化形成掺有少量氢(H)和铈(Ce)的非晶氧化铟(In2O3:Ce,H,以下简称ICO:H)透明导电膜。

传统ICO:H通过引入少量水蒸气来形成非晶的前体薄膜,以抑制成膜过程中的结晶,然后在150~200℃下对其进行热处理以使其结晶化,从而表现出高电子迁移率。但是,根据加热条件,有时会发生树脂基材的变形、变色等问题。

因此,研究小组利用紫外准分子激光照射进行光子晶体生长来代替热处理,为了生长出大粒径的晶体,通过控制前体薄膜的形成条件和激光照射条件,以及为了减少结晶化过程中发生的细裂纹,通过控制从透明导电膜层到基材层的热传递或两者的热膨胀差异,实现了兼具柔性以及高电子迁移率的透明导电膜。

研究结果表明,经激光照射的整个薄膜表面被直径约2μm的晶体覆盖,PET没有发生白浊等损伤,该膜具有133cm2/Vs的世界上最高电子迁移率,是市售ITO薄膜(低电阻产品)电子迁移率的6倍以上。此外,虽然其电子密度是市售ITO薄膜的1/4,但由于高电子迁移率,电阻率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研究证实,特别是在1000nm以上的长波段,该膜的透光性高。研究小组正在考虑在下一代高灵敏度LiDAR(激光雷达)中使用长波长为1550nm的激光,该膜适用于此类传感器中的透明加热器。

在使用波长为950~1700nm的近红外相机拍摄时,ICO:H薄膜具有高透光性,透过薄膜可以清晰辨认背面的文字,而市售ITO薄膜则呈黑色,可见度显着降低。

与直接接收波长为1550nm的LED光的情况相比,通过开发的ICO:H薄膜产生的损耗为6%,而通过市售ITO薄膜产生的衰减为37%。

研究小组计划使用ICO:H薄膜制作透明加热器和柔性太阳能电池,并在严寒地区等恶劣使用环境下进行实证实验,以实现社会实施。

翻译:王宁愿

审校:刘   翔

李   涵

编辑:李淑珊


征稿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