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建平院士做客“学科交叉创新”专家论坛——记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二十周年学术月系列活动之七...

 菌心说 2022-12-25 发布于北京

2022年12月23日上午,由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办的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二十周年学术月系列活动之七——“学科交叉创新”主题专家论坛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线上形式举行,吸引了院内外广大师生、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的积极参与,在线人数超过500余人。

图片

本次活动论坛主席为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商洪才研究员。本次会议邀请到的讲演嘉宾是兰州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黄建平院士。黄建平院士为大会做了“重大传染病疫情传播的特征与预测研究”的主题报告。与会人员围绕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流行与研究热点问题进行了充分地交流和深入讨论,在线师生、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受益匪浅。

图片

在会议开幕环节,商洪才研究员对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展历程以及20周年纪念学术月活动举办情况进行了介绍。商洪才研究员指出纪念学术月系列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重要体现。本次“学科交叉创新”主题论坛专家黄建平院士带领团队建立了世界首个《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预测系统》,对全球及区域突发疫情做出了可靠的预测。黄建平院士构建出针对新冠疫情的流行病学传播的新理论框架,量化全球尺度下各要素对于新冠疫情传播的贡献,将大气科学、流行病学、环境科学相关知识进行交叉,构建一个局部-区域-全球多时空尺度耦合的精细化疫情预报模型并将模型可视化。黄院士团队研究成果是跨学科知识融合创新性研究的典范,给了中医药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很好地启示。希望通过本次“学科交叉创新”主题专家论坛,激发和提升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学科交叉创新的热情和水平。

图片

黄建平院士在大会主题报告环节,从西班牙大流感出发,介绍了西班牙大流感的主要特征与三个重要阶段,引出关于新冠疫情的传播特征研究。黄院士详细介绍了新冠病毒的空气传播、气溶胶传播与水体传播,以及气候变化与极端气象灾害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以热浪事件与疫情的全球分布为切入点,介绍了未来热浪发生趋势及健康风险。黄院士指出,疫情预测在医疗资源分配、公众预警、为决策者提供信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的流行病模型构建仍存在着一系类问题,全球疫情大暴发时期迫切需要研发一套全球预报系统,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预测系统建立,黄院士团队研究成果实现了历史数据与数值模式的有机融合,引入了人员聚集参数、季节变化参数、政府管控措施等因素,促进了全球一体化研究、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创新,为全球疫情发展及时提供科学预测预警,为政府政策制定和社会经济活动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科学依据。目前,基于动力-统计方法建立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预测系统》在北京新发地市场突发疫情、北京4.17突发疫情、猴痘等疫情预测中得到了有效验证。最后,黄建平院士对疫情发展进行了归因分析,介绍了大规模疫情的管理理论,并根据多年的研究实践,指出未来应聚焦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

商洪才研究员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对黄建平院士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与人民生命健康方面做出的重大成果表示赞赏,对黄院士精彩与无私地报告分享表达感谢。黄院士报告对疫情防控策略、新冠病毒二次感染以及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关切问题进行了很好地诠释,引发了从事交叉学科研究者的强烈反响。黄院士带领的团队用科学数据做循证决策的科研作风为科研人员树立了榜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