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测|Harbeth雨后初晴Monitor 30.2 (40th Anniversary周年版)

 文化猫 2022-12-25 发布于山东
文章图片1

上个月聆听了英国Harbeth雨后初晴旗舰音箱M40.2后,其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现无疑成为新英国声音风格的代表。但或许很多音响迷和我一样,住房条件真的未必容得下M40.2的庞大能量,因此我一直心心念想听听那款体型适中的M30.2。对了,厂方推出M30.2已非一朝一夕,难道我没有听过吗?当然不是的,以往我不但听过M30.2,更早的M30也听过多次了,因此对这款厂方排行第三的监听利器还是比较了解的。但大家是否知道Harbeth雨后初晴在前不久推出了一系列40th Anniversary周年版(1977-2017年)产品呢?其中就包括了我一直向往的Monitor 30.2。作为代表厂方汇聚40年音响美学的成果,我当然更满怀期待。于是,特意安排了半天时间,约好了经销商典雅音乐花园,让他们先搭配好一套组合,我要没有干扰地亲近这款周年纪念代表作。

文章图片2

聆听时使用了55厘米高的厚重金属脚架加以支撑,这副美国Sound Anchors的出品就是首选,音箱仅以小角度Toe-In摆位就获得准确而扎实的结像力和定位感

M30的身世


和曾经令我一听钟情的P3的诞生历程类似,P3源于BBC经典监听铭器LS3/5a,而M30则是为取代BBC的鉴听箱LS5/9而开发的。虽说是取代,但其实无论喇叭单元和箱体,由外及内一切都是革命式的新设计,无论造型、造工、材料等级以及声音表现都是非旧型号所能相提并论的。原本Monitor 30和30.1/30.2均定位为Mastering系列,而最新的M30.2(40th周年限量版)则定位为Professional Monitor专业监听系列。现在最新的40周年纪念版和普通版在外形结构上都没有改动,改良在于看不到的内部,比如喇叭单元设计和配对精确度、分频器的用料与调声取向等等方面。

就外观而言,M30就像是拿掉Monitor 40上那只12吋低音单元,再把体积缩小就成了Monitor 30。不仅箱体的设计原理相同,单元的选用也一样。LS 5/9的低音反射孔在右上方,Monitor 30则将它改为左置。SEAS顶级的Excel T25-HB高音单元采用金属振膜设计,铸造的框架厚达0.5cm。而8吋的中低音单元是Harbeth著名的RADIAL专利产品,直接由前障板背后锁紧,结构上完全就和Harbeth的其它家族成员一样,因此从正面看去就可看到中低音单元安装在前障板内侧。而最新版本的M30.2和这对40th Anniversary周年版的中低音单元采用了Radial 2第二代聚合物振膜,在失真度和响应速度上较上一代产品有长足的进步。高音单元有换成了软球顶振膜,振膜前加上了Restyled格栅,从而改善了高音的指向性,并且令音色更细腻柔和。

文章图片3

昂贵的SEAS Excel高音单元,据设计师Alan Shaw表示,在拿掉高音单元的保护网罩之后,高音频率响应表现将更为平顺,但指向性就变得更强了,权衡之下他还是选择了提升扩散性

Harbeth的箱体设计有很多讲究之处,比如多年来一直坚守的薄壁箱体理念,设计师Alan Shaw认为箱体就如同弦乐器的共鸣腔,假如做得很坚固而没有多余谐振的话,那么就如同乐器没有了木头琴腔的共鸣,声音变得干瘦不丰满了。当然了,音箱箱体的谐振是需要适度的控制的,不是所有频段的共鸣都能改善听感,因此他创立了自己一套理论,可有效控制箱体的谐振频率和振幅,从而起到如同乐器版的共鸣发声的效果,又避免了箱体染色影响听感。而为了达到调声的目的,Harbeth所有型号的箱体的前后障板都采用螺丝紧固设计,这样做的好处是令箱体的每个面不会构成一个整体,切断震动的传递路径,从而有效控制箱体对音质影响。而箱体内壁各面都贴覆阻尼板控制振动,音箱内部以泡棉充填吸收多余的振动,内部以工字型隔板对内部结构加以补强,多管齐下令Harbeth的薄壁箱体也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全新的M30.2(40th周年版)外饰采用冷峻高贵的银桉树木皮,接线端子全部采用最高等级的德国WBT NextGen制品,内部的分频器采用英国制造的聚丙烯电容和厂方称为超高纯度的接线。另外,和普通版相比,另一显著的区别是面板上粘贴了40th的徽章,背板的铭牌上也彰显了独特的身份。

这就是最佳搭配


作为英国音响历史时赫赫有名的监听级音箱,M30/30.1/30.2系列的声音依然维持着中性、准确的风格,而现在的40th周年版也不例外,而且在很多方面精益求精,因此对于前端器材的要求也是颇高的,假如前端器材搭配不妥或者有任何瑕疵,M30都会如实地反映出来。这次试听,代理商搭配的组合是同样来自英国的Sugden瑟顿,包括Fusion 21播放机和经典的A21SE签名版合并功放。Fusion 21播放机除了可播放CD外,还配备了USB-B接口,可供用家方便地连接电脑组成PC Hi-Fi系统。Fusion 21是厂方的第三代播放器产品,没有采用传统的CD转盘机芯,而是使用了DVD光驱作为读碟机构。然而Sugden并非拿来主义,所有的控制程序都是自行编写的。利用DVD光驱较高的转速,可以在遇到误码时作高速反复读取CD上的数据,因此确保最正确的数据储存于缓存中,并且Sugden采用精密的石英晶振时钟的专用数字接口,以清除时基误差。USB输入对应192kHz取样频率,D/A解码采用24bit/192kHz芯片,并且没有使用陡峭的低通滤波器,从而令频响延伸适应当今高清数字音乐格式的需求。

文章图片4

瑟顿一直坚持音乐讯号要以纯A类方式进行放大才完美,纯A类放大线路在讯号的放大过程中,每个放大元件都负责放大全波形讯号,而且在任何时间,都持续地有足够大的电流通过,所以失真最小音质最好,但负面的是能耗大且效率较低。60年代很多音响制造商为节省成本,纷纷推出B类放大器,瑟顿坚持推出成本高昂但声音甜美的A类放大器。而经典A21合并功放更是Sugden的创业之作,一直生产至今几经改良升级,俨然成为英国音响产品的常青树代表。从A21开始,Sugden就一直践行着对纯A类线路的信仰,输出功率为纯A类40/30W(4/8Ω)。A21SE后级部份除了是纯A类放大之外,更是双单声道的设计。后级左右声道的两块线路板垂直插在机身左右的内侧,机身外侧则是整块的散热器。这个设计既能节省有限的空间,也可完全杜绝左右声道的串音干扰,因而获得更好的声道分离度,对于整体音质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A21SE每声道使用两颗10000μF的电解电容和设置了多重稳压电路,提高了电源供应的稳定性,瑟顿多年以来一直紧持生产纯甲类放大器,当然知道甲类放大器散热的重要性。用仅仅30W输出的A21SE驱动M30.2(40th周年版)能够带来怎样的听感呢?

诚言,刚刚听完强悍的M40.2,这对体型小很多的M30.2(40th周年版)音箱相比之下重播管风琴就少了一点“钻入地心”的低频下潜能力,M30.2(40th周年版)的频响平衡显然使得它的整体表现稍带明亮色彩,或者换种说法,这种声音风格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中性、直白。

文章图片5

周年版采用德国WBT最高等级的NextGen系列接线端子,确保最佳的连接性能

小编制音乐发挥淋漓尽致


首先从李希特演奏的巴赫《平均律》听起。李希特演奏出一种水汪汪的音色,加上方正严谨而抽象的结构,均被M30.2(40th周年版)忠实地呈现出来,其中不难听出美好的层次感,音符的密度与质感都算上乘,很容易听得出来李希特迥异于他人的触键特色,爽朗与结实,M30.2(40th周年版)都能完整地呈现。另一方面,M30.2(40th周年版)并没有在哪个频段有突出的表现,正是这样才造就了监听器材的准确性。换上另一张钢琴唱片,《波里尼的萧邦叙事曲》,M30.2(40th周年版)所呈现的整体琴声的表现更为清晰而深邃,以现有的聆听环境略短的自然残响严格而言,琴键敲击琴弦的那种细微的钢线振动的“木头味”仍不够精彩,高频的泛音也没有M40.2来得绵长,但在这个价位范围,我想M30.2(40th周年版)的中频饱满度与质感都堪称上流水平。

文章图片6

箱体前后板均采用螺丝紧固的设计,是Harbeth一贯坚持的做法

另外,M30.2(40th周年版)的音场展现十分稳定一致,绝佳的宽度的纵深、定位明确、空间感饱满充盈。几乎对所有的音乐重现而言,使人坐在音乐厅前排位置的感觉。表演者的位置绝不会让人感觉到模棱两可或是排列在音箱平面之上。反而,结像定位的位置随着不同唱片录音风格而显露出不同形态的。

比如重播帕尔曼与阿胥肯纳吉合作演绎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奏鸣曲》,通过这张唱片可以一试M30.2(40th周年版)重播小提琴的高频延伸能力。这张唱片M30.2(40th周年版)的表现超乎想象的好,帕尔曼演奏的高音把位通常都能保持着柔嫩的美声和光泽感,M30.2(40th周年版)的高音充盈着亮泽感又不会出现细节不足的情况,空间感与活生感,乐器的质感都可得高分。而上述这些听感,显然是得益于纯A类功放所独有的甜润光泽感,通过M30.2(40th周年版)竟然能够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

文章图片7

总结


M30.2(40th周年版)相比较普通版本改良了喇叭单元的配对,精度要求达到严苛的0.5dB,而同时,分频器和接线柱也采用更高级别的元件,加上纪念版独有的木皮色泽,融合雨后初晴40年的调声精髓,令这款经典音箱的整体素质与价值感得到全面提升,听讲纪念版数量有限,我可以申请一对吗?Monitor系列不仅可供录音室与家用二声道使用,原厂更是进一步建议多声道用家,不妨以3对M30作为主/中置声道,1对M20作为后置声道,或者以更完善的M40/30进行搭配,组合出对应新数字时代或是家庭剧院系统之所需,当然,现在的型号都加上.2的后缀。

M30.2(40th周年版)的音质是中性直率的,前端器材的个性都能准确呈现,但小功率功放和仅为8吋口径低音的音箱究竟有多少能耐呢?我毫不客气地拿了伯恩斯坦在DG出版的马勒《第二交响曲》来试听,这张CD除了录音优秀之外,管弦乐的各种细节与乐器特性都捕捉无遗,合唱独唱等元素一一齐备,要重播好这张唱片是非常考验系统的控制力和细节分析力的。令人兴奋的是,虽然M30.2(40th周年版)的低音单元并不大,但音乐中大提琴声部与低音大提琴的层次感和线条感却能清晰重现,辉煌的铜管还不乏厚润,音乐行进中蕴藏的中低频量感虽不至于铺天盖地,却是随着动态的起伏始终能呈现旋律的清晰线条,乐器的定位结实又有力,即使是中提琴声部也丝毫不隐晦,弦乐的娇媚感可见中频饱满感有上乘水准,终乐章的合唱也来得有板有眼,虽不至于清晰至可数人头的境地,但也不会糊作一团。由此可见这套系统有着不俗的控制力和分析力。用这套小系统听马勒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呢?好吧,其实即使是最复杂艰深的高潮乐段虽不至于一气呵成,但声音的素质一点也不差啊。

热闹过后换上麦特·戴蒙唱了爵士乐经典《My Funny Valentine》,M30.2(40th周年版)的密度感果然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重现的人声质感在音场中玲珑浮显,演唱者转舌吐字的气氛在通过纯A类功放和雨后初晴音箱的恰当共鸣下呈现着有柔润倾向的调子,其实这就是这张唱片的特点,整套组合的气氛呈现都非常到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