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一卷书(JYXZ89896)——每天读一点好书,3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每晚一卷书”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每个人的成长, 都是长期坚持的回馈。 作者:每晚yebo 来源:每晚一卷书原创 疫情三年,世界在变,周围环境也一直在变。 在不确定中,有人顺应变化,脱颖而出;有人固执不变,结果走了下坡路。 作家于丹说:“一个人幸福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 疫情之后,积极改变,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今天,晚君分享《人民日报》推荐的9种生活观,助大家及时调整,告别过去糟糕的自己。 1 告别拖延,马上行动 作家纪德有次谈到拖延时,他说:“表面上是拖延时间,实际上是拖延生命。”
最终不仅什么事情也没有做成,还让自己满怀愧疚感。 马克思说:“一步行动,比一沓纲领更重要。” 克服拖延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待会再说”,换成“现在就做”。 今日事,今日毕。出现问题,立即解决,有了想法,马上行动。 疫情之后,不要让拖延成为你的绊脚石。 早点行动起来,不迟疑,不懈怠,才能一步步地实现你想要的目标。 2 告别浮躁,用心沉淀 ![]() 作家梁文道说,浮躁是这个时代的集体病症。 疫情之中,面对外面的瞬息万变,许多人都充满焦虑。 看似整天忙忙碌碌,可不管做什么,都始终无法沉下心来。 过度焦躁,不仅会消磨意志,还会把你的生活,搅得一团糟。 很认同一句话:“人生要有沉淀自己的定力,定力够了,浮躁就会远离。” 海洋通过汇聚,才能浩渺无边;山脉经过沉积,自成厚重巍峨。 人生也是如此,不断积累,才能为自身实力添砖加瓦。 疫情过后,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学一项技能。 戒掉内心的焦躁,在沉淀中慢慢蓄力,不断提升,你想要的都会向你奔来。 3 告别胆怯,拥抱挑战 ![]() 一场疫情告诉我们,世界上从来没有永远的稳定。 生活总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状况,明天和意外,你无法预料哪个先来。
心理学家伊察索曾提出“兔子型人格”和“狮子型人格”。 兔子型人格的人,胆小怕事,没有勇气去面对风险,慢慢就失去了成长机会。 狮子型人格的人,却敢于放手一搏,无惧失败,往往更受命运青睐,活成了人生赢家。 疫情过后,做一个狮子型的人,别担心失败,也不要恐惧未来。 主动拥抱挑战,提高抗风险能力,从容应对未知的变化。 4 告别迷茫,明确目标 ![]() 作家让·保尔说:“在认清道路之前,必须先认清目标。” 一个人若没有清楚的目标,就只能像无头苍蝇一般,在原地转圈。 我有个朋友,这两年一直很迷茫,不知道该做什么。 别人考托福,他也考托福;别人学编程,他也学编程;别人学摄影,他也学摄影。 结果到了今天,他学了很多事情,却仍旧一事无成。 疫情期间,每个人都曾有过彷徨,面对未来,不知该如何选择。 什么都想去尝试,结果什么都没做好,反而在瞎忙中,偏离了原本的人生轨道。 狄更斯说过:“直接去追求一个明确的目标,绝不会陷入歧途。” 目标是行动的导航线,路线清楚,才不会迷路。 一个人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才能心无旁骛地付诸行动,朝它靠拢。 疫情过后,请为自己明确一个目标,制定一份计划。 当你有明确的方向,无论走得再慢,最后也一定能抵达终点。 5 告别懒散,开始自律 ![]() 作家泰勒说:“懒惰等于将一个人活埋。” 疫情期间,很多人给自己制定了种种计划:健身,减肥,读书…… 头两天很兴奋,但没过多久,便开始懒散懈怠; 坚持不到两周,就给自己找各种借口,彻底将计划丢在一边。 等过一段时间来看,自己还是老样子。 懒惰和放纵,往往会吞噬掉一个人的斗志。 最终我们不仅无法改变自身状况,还会因对现状产生不满,从而滋生更多的痛苦。 《少有人走的路》里说: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 人生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长期坚持的回馈。 疫情过去后,请主动约束自己,戒掉懒散。 凡事多逼自己一把,多坚持一下,等过阵子再回头看,这一切辛苦,都是你奖励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6 告别攀比,专注自己 ![]() 《加缪手记》里有一句话:“我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有比较。” 在这个社会,很多人都无法摆脱攀比的陷阱: 读书的时候比成绩,毕业了后比工作,等到老了又比子女…… 别人比你好,你就愤恨不平,难免怨天尤人; 你比别人好,你又患得患失,生怕又被他人超过。 凡事都与别人对比,只会忽视自身的幸福,让自己陷于对比的落差中无法自拔。 《偷影子的人》里说: 永远不要把人拿来比较,每个人都与众不同,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差异性。 这个世界上,总有比你优秀的人,总有你到达不了的山顶。 避免与他人争长论短,才能回归自我,过好自己的生活。 三毛说:“一个人最当看重的是自己。” 疫情过后,与其在互相比较中劳神伤力,不如放平心态,专注自身。 好好活自己,不和别人比,在自己的节奏里过好一生。 7 告别熬夜,规律作息 在《2021运动与睡眠白皮书》中,有这样一组数据: 中国已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成年人经常熬夜的约占38%,比例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0%。 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很多人的作息被打乱,总是习惯性地熬夜。 长此以往,不仅消耗了精神,还拖垮了身体。 波士顿大学研究证实:熬夜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不但会让人变笨,还可能诱发高血压、肺栓塞、心梗等多种疾病。 很多时候,你熬的不是夜,而是无法再得的生命。 后疫情时代,少熬夜,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善待。 村上春树说:“天一黑就赶快钻进被窝,早上跟着太阳一起醒来,这样再好不过。” 疫情之后,无论再忙,也要减少熬夜,早点睡觉。 保持规律作息,有个硬朗的身体,是获得幸福的前提。 8 告别自卑,自我接纳 ![]()
长久地处在自卑中,不仅让自己越来越消沉,也让人生更加被动。 作家贾杰说:“人之所以会产生自卑的感觉,是因为不接纳自己目前的状态。”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战胜内心的各种负面情绪。 心理学上认为,接纳自己要做到:允许,发现,挖掘。 允许自己跟别人不同,发现自身的特点,挖掘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只有这样你才能恢复信心,重新占据生活的主动权。 疫情过后,一定要戒掉自卑心理。 学会自我接纳,再普通的人,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闪光点。 9 告别焦虑,专注当下 ![]()
总是担心明天会发生什么,忧虑未来的前景。 这种过度担忧,使得我们每天都活得身心俱疲,日子也越过越差。 很多时候,焦虑都是来自对昨日的执念,和对明天的恐惧。 《当下的力量》里说:“所有的事情,都只发生在当下。” 过去回不去,将来还未来,我们唯一能够掌控的只有现在。 疫情之后,告别焦虑最好的方法,就是专注当下。 凡事不多想,不空想,不乱想。 盯着脚下的路,笃定地往前走,生活才会逐渐变得明朗起来。 ▽
疫情过后,学会转变这9种生活观,养成自律习惯。 努力做好自身第一责任人,开启生活全新的篇章。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
|
来自: 我的书海601 > 《思想 哲理 人生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