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罗荣桓,仅凭政工两个字是不够的,看看他在山东和东北干了啥

 9tx22v工人 2022-12-26 发布于重庆

读懂罗荣桓,仅凭政工两个字是不够的,看看他在山东和东北干了啥!

文章图片1

十大元帅,几乎个个特点鲜明,一提起他们的名字,形象立即油然而生。

朱德和彭德怀作为我军的正副总司令,大家敬仰不已,朱老总和彭老总的名字听起来就亲切。

林彪、刘伯承、徐向前这都是战神级的人物,很多经典战役至今在军事发烧友当中口口相传。

陈毅、聂荣臻是多面手,既能打仗,也是政委,陈老总是外交元帅,风度气度无双;聂帅作为新中国国防科技的领路人,贡献巨大。

贺龙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对党忠诚不二;叶剑英元帅则是定海神针,每到关键时刻,必是他出来扭转乾坤。

其中只有罗荣桓元帅,如果你问他有什么杰出贡献,可能很多人不一定能答得上来。

罗荣桓在十大元帅中太特殊了,但你不了解他的贡献,不是他的贡献小,而是一来他太低调,二来是你水平不够,因为他在历史各阶段都做出过非常重要的成就,如果对历史不够了解,一下子还真概括不出来。

看来这个问题只有资深军迷才能回答得出来。

很多人把罗荣桓称作“政工元帅”,没错,他是十大元帅中政工人员的代表,但如果把罗帅只理解为政工元帅,那显然是不公平的,因为罗荣桓的历史贡献要广泛得多。

今天我们就谈三点,至少掌握了这三点,才算真正了解了罗荣桓。

文章图片2

罗荣桓追随毛主席发动秋收起义,是主席的好学生,从井冈山时期就是光芒四射的政工天才。

罗荣桓的学历和大部分元帅都不同,其他元帅要么毕业于军校,要么出身行伍,但罗荣桓却是学历最高的,他先后在青岛大学和中山大学深造过,是十大元帅中唯一一个正宗的大学生。

不过,罗荣桓从参加革命起,就从事部队政治工作,显露出政工天才的光芒。

在秋收起义之后,罗荣桓在鄂南起义中就是党代表,随后,他追随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任特务连党代表。在向井冈山进行的过程中,罗荣桓目睹了一件大事的发生,那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

在三湾,毛泽东对起义队伍进行改编,把党支部建在连上——这是之前的任何军队没有做过的,这样做可以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我军后来之所以战无不胜,就是因为有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湾改编的整个过程,罗荣桓都参与和见证了,他是毛泽东一手带出来的政工大师,从三湾改编开始,罗荣桓踏上了这条康庄大道。

上井冈山之后以及再往后的日子里,罗荣桓当过营党代表和纵队党代表,并于1929年底参加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当选红4军前委委员——熟悉军史的朋友都知道,古田会议在我军的建设过程中意义重大,经过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的共同努力,当然也有远在上海的周恩来的指导,党指挥枪的原则最终确立。

第二年8月,罗荣桓担任红4军军委书记和政委。这是一个非同一般的职务,红4军是朱德、毛泽东亲手建立的全国第一支红军队伍,第一任军长是朱德,党代表是毛泽东。罗荣桓的这个政委,和毛泽东的党代表,其本质是同一个职务。

在罗荣桓担任红4军政委的时候,军长正是号称红军之鹰的林彪。从此,林罗二人结成战斗组合,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们二人都是黄金搭档。

红军时期,罗荣桓又担任过红1军团政治部主任(军团长林彪)、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司令员陈毅)等重要职务,逐渐成长为政工大师。

文章图片3

抗日战争:罗荣桓一到山东,一盘棋全活了。

罗荣桓本来资历在十大元帅中是最浅的,三大起义的时候,贺龙、朱德、叶剑英和聂荣臻等都是军级干部,陈毅是团级干部(不过他在起义后期发挥巨大作用),徐向前在广州起义中负责赤卫队的教导与协调,不知是什么级别,就先算个团级吧。彭老总在起义前是湘军的团长,但一参加革命就任红5军军长,起点也是相当高。

只有罗荣桓和林彪,在这个阶段是连级干部:林是连长,罗荣桓是连党代表(相当于指导员)。

不过,到抗日战争爆发的时期,罗荣桓实现了他的“逆袭”:担任八路军115师政训处主任——这个职务非常古怪,在八路军中存在时间很短。当初八路军没有政委,后来是在黄克诚的建议下恢复政委一职之后,罗荣桓立即当上政委,又干回他的老本行。

不过,接下来让罗荣桓大显神威的不是他的政工能力,而是又让我们见识到了他的另一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根据地建设。

平型关大捷之后,115师几位主要领导兵分三路:师长林彪去后方养伤,副师长聂荣臻留在五台山建设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政委罗荣桓则和代师长陈光率领115师主力前往山东。

山东地理位置不一般,向北是京津重地,向南是黄淮平原,过了河汊纵横的江苏就是长江,就在汪伪统治核心的眼皮底下。而且,山东的局面相当复杂:除了我军外,既有日军,也有伪军,还有国民党的部队。

就是我军,也分不同的体系,有115师的人马,有一纵,还有原来当地的山东纵队,再加上各地的游击队,体系很庞杂。刚入山东的时候陈光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他并没有完成统一山东军政的任务,于是徐向前、朱瑞、郭洪涛和黎玉等人进行了多年的共同努力,1940年夏,徐向前、陈光、朱瑞等人先后赶回延安参加七大,统一山东党政军领导的重任最后是由罗荣桓完成的。

1939年罗荣桓刚到山东的时候,我军在山东总共只有几万人马,到抗日战争结束前我军进行大反攻的时候,山东军区光是正规军就有27万,占到了我军的三分之一!

而且,山东是全国唯一一个只靠自身实力就收复了全部失地的地方,对全国的战争走势影响极其深远。

文章图片4

罗荣桓在东北的贡献被严重低估。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罗荣桓对全国战局有三大贡献:第一,率山东军区主力6万人开赴东北,成为后来威震四海的东北野战军的主体;第二,留在山东的部队后来成为天下无敌的华东野战军的基本班底;第三,有一部分西去兵力,构成后来扫荡黄淮的中原野战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军四大野战军,有三支都有山东军区的重要血脉,罗荣桓之功,少有人及。

罗荣桓到东北后,和老战友林彪重聚。从上次分手,已经7年过去了。此时的东北和关内的解放区最大的不同就是,林彪和罗荣桓必须从零开始,因为全东北没有一块根据地,没有一点群众基础——东北抗联曾在此活动,但多年前就退到苏联了。

林彪在东北之所以能够建立不世之功,有三大支柱,第一是部队的战斗力提升,第二是部队人数的增加,第三是强大的后方,这三大支柱有的是以罗荣桓为主,不是以他为主的他也有深度参与。

部队战斗力的提升:刚开始东北部队只有11万,还是从各个根据地支援来的,战斗力不一,后来人数多了,但成分很杂,有伪满军警,有翻身农民,甚至还有一些土匪改造过来的,必须体系化和标准化——这一工作是刘亚楼为主完成的,他在苏联参加过卫国战争,见过大世面,军事素质相当过硬。不过,在这一过程中,罗荣桓的贡献不可忽视,因为政治工作从来都是提升部队质量的第一因素。

部队人数的增加:最初林彪和罗荣桓的部队占绝对劣势,国民党有几十万大军齐聚东北,而且都是精锐。罗荣桓在扩充兵力方面非常有心得,他在山东就这样干过。罗荣桓的办法是建立“二线兵团”,把进补充入部队的翻身农民编入“二线兵团”,由经验丰富的老兵训练,等成熟了再送到一线。他用这个办法短短几个月就扩充了几十个团,东野很快壮起来,到打完辽沈战役入关南下的时候,林罗刘已经拥兵百万——这个工作是罗荣桓的杰作。

强大的后方:这是以高岗为首抓起来的。建设根据地,进行土改,大搞诉苦运动,动员农民参军,组织后方支前……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东北有火车,小车不用那么多,但群众的支持和后方的重要性同样不可缺少,这其中高岗、陈云、吕正操、李富春、李聚奎和周纯全建立了奇功,也包括罗荣桓。

所以,一提起林彪在东北,一提起辽沈战役,我们就想到林罗刘,但罗荣桓的形象是模糊的,似乎就干了些政委的事。经过上面的分析就知道,罗荣桓在东北的贡献是关键性的,他的作用被严重低估了。

文章图片5

毛主席参加罗荣桓的葬礼,又为他写悼亡诗,已经说明了他的重要性。

毛泽东一生不喜欢繁文缛节,建国后参加的党内同志追悼会屈指可数,1960年之后更少,只有罗荣桓和陈毅去世,毛泽东亲自参加葬礼。

陈毅去世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毛泽东冒着严寒前去参加有特殊的考虑。但罗荣桓的葬礼更能体现毛泽东对这位老战友老下属的痛惜之情。

罗荣桓去世后,毛泽东想到和他数十年的战斗情谊,回忆罗荣桓从秋收起义时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后的音容笑貌,不禁悲从中来。他提笔挥毫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
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
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

在诗中,毛泽东把罗荣桓称为“草上飞”,并充满感情地提到了两年旧事:

一件是发生在长征时期过草地时候和红四方面军的分兵,一度毛泽东和中央十分危急,但毛泽东却称“不是难堪日”,而“战锦”才是大问题;

“战锦”就是第二件大事,辽沈战役中,林彪犹犹豫豫,尽尽不肯下决心先打锦州,好不容易要打锦州了,却因为葫芦岛增兵4个师,又不敢打了,想回头打长春,在这个关键时刻,正是罗荣桓和刘亚楼的坚持,才最终使林彪回心转意,从此坚定“战锦”的决心,一战解放全东北,歼敌47万,使全国解放的步伐大大加快……

这说明,毛泽东对他的好学生罗荣桓是有本质了解的,他们共同关注的都是战略问题。

罗荣桓在部队的政工生涯、建设山东抗日根据地以及在东北的突出表现,特别是“战锦”问题,都是决定性的,都是战略性的。

了解了政工、山东、东野和战锦这四个关键词,才算是真正了解了罗荣桓,虽然也只是个框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