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可军|陈其美与宁海西店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2-12-26 发布于浙江




陈其美与宁海西店




文/应可军

陈其美(1878—1916),字英士,号无为,浙江湖州吴兴人。民国政府大佬陈立夫、陈果夫的亲叔叔。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同盟会元老、青帮代表人物,于辛亥革命初期与黄兴同为孙中山的左右股肱。蔡元培称其可与历代侠士齐名列传,并盛赞陈其美为“民国第一豪侠”。1906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警监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期间与蒋介石、黄郛结为金兰兄弟。1908年奉孙中山派遣回国,往来于浙沪京津各地联络革命党人。1909年创办《中国公报》、《民声丛报》,宣传革命。1910年与宋教仁、谭人凤等人组织中国同盟会中会总部,以推动长江流域的革命活动。1911年11月3日在上海发动起义,上海光复后被推举为沪军都督。随即又攻克浙江巡抚衙门,组织苏浙镇沪联军攻克南京。1912年7月被袁世凯解除沪军都督职务。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陈其美被推举为上海讨袁军总司令,攻打江南制造局未果,11月应孙中山之命赴日本,继续筹划反袁革命。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任总务部长。1915年2月潜回上海策动武装反袁,11月在洪宪帝制呼之欲出之际,陈其美策划暗杀了上海镇守使、海军上将郑汝成,12月发动肇和舰起义。云南护国讨袁军兴,陈其美百折不回,誓死捍卫共和,继续在江浙一带策动反袁军事行动,袁世凯对其恨之入骨。1916年5月18日,受袁世凯指使的张宗昌派出程国瑞,假借签约援助讨袁经费,在日本人山田纯三郎寓所将陈其美暗杀身亡。陈其美遇刺后,孙中山疾呼:“失我长城”,并奋笔疾书悼联:“可怜麟凤供炰脯;如此江山待祓除”。

在躲避清政府的迫害,曾一度在隐居宁海东门王家,究历若干时日,已无确记。当时,宁海北乡薛岙埠有小火轮通航上海,但陈离宁时,却出东门至白峤,假木帆船取道沪上。临行前,英士曾有向灿英告贷二百元川资之议,见灿英一时踌躇,即不着意强求,迳自告别而去。事后王父得悉此情,曾责灿英优柔寡断,不善济人之急。后来陈英士做沪军都督,王灿英曾至小住,陈邀他饮酒看戏,款待甚殷,对早年借贷未允一节,胸中了无芥蒂。

而宁海乡村之民宗族观念强烈,为山林、水利等纠纷斗殴亦屡有发生。清宣统三年(1911)3月底,西店樟树村与奉化栖凤村渔船发生海上械斗,双方开枪射击,后经革命党人陈其美等出面调解,事态方得平息。解放后,械斗仍常有发生。其中以1950年岔路区的柴家、湖头、祥里、大溪王为争执水砩而发生的群众性械斗为最大。1950~1975年,全县发生和造成聚众械斗恶果的大小事件有767起,参加人数达13万人次之多。这些是宁海内部之事。但西店毗邻的奉化,两县更有一次较大的枪战。清宣统三年(1911),旧历三月底,在定海巨山捕鱼时,奉化栖凤帮渔船和宁海樟树帮渔船为争夺捕捞水路,互不相让,引发了一场械斗。樟树帮有25人被打死,36人受伤,而栖凤帮无一伤亡。于是两帮渔民结下冤仇。樟树帮回家后,力图报复。在宁奉交界的栅墟岭设岗哨,凡有奉化渔民过往,一概拿下,关入祠堂,(此事在我们全国文物普查时也有村民反映,祠堂阁楼有只木箱就是 物証)竟有57人之多。两帮渔民停止出海,渔业生产停顿。甬台两地为之震动。定海、奉化、宁海三个县的政府官员均束手无策。此事经奉化籍同盟会会员应梦卿告知同盟会首领陈其美,陈思考后认为此事如能调解成功,不但可以提高革命党的威望,而且双方渔民战斗力强,如能动员起来,将有利于革命事业。于是陈其美、周淡游写信给宁海的同盟会会员程干青和光复会会员孙乃泰,告诉他们将来宁海,亦请他俩一起共同来调解这次械斗一案。

孙乃泰因上海会议未开成,回到家中暂住,正好碰上这次事件。作为苦主一方,耳闻目睹,每天是死者家属的哀号,他岂能法报复之策?但他作为一名革命党人,又要从有利于革命大局考虑,当陈其美到宁海,将已商量好的解决方案告知后,他还是满口表示赞同。他找到了樟树帮帮主孙玉琨,晓之以理,喻之以义,还说:“陈其美是上海青红帮老大,是有名的革命党头面人物,讲公理,不偏袒。这次来宁海,我们樟树人也要有气度,得容人处且容人,否则冤冤相报,何时能了?最后还不是两败俱伤,无益于事”。孙玉琨听了孙乃泰的话后,同意和解。于是栖凤帮抚恤死者,赔偿伤者损失,樟树帮也将抓获的人悉数放还。陈其美、周淡游、应梦卿和程干青、孙乃泰以及两帮头头均在和解协议上签字,事情终于得到圆满解决。事后,两帮渔民与革命党人建立了友谊,并有多人参加了光复上海、杭州的战斗,充当了“敢死队”队员。

这次调解两帮械斗事件中,孙乃泰是起了重要作用的,他处事不是站在本乡本土本位上考虑和纠缠,而是从另一个高度,从有利于整个革命事业上着眼,结果不但赢得了在革命党人中的威望,也得到了乡亲的信赖,树立起地方上的绝对权威。这次历史事件应在镇志加添浓重的一笔,在镇志里应该有专志留档。

友情链接:应可军民间文化专辑之一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