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晋中市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2-12-26 发布于山东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境内置榆次、阳邑、祁、中都、邬、界休(今介休市东南)、马首7县,属太原郡(治晋阳)辖。西汉初年,全境为代王恒领地。汉平帝时(1~5年)分属并州刺史部太原郡、上党郡和西河郡。其中,榆次(马首并入)、阳邑(今太谷县,周襄王年间为晋大夫阳处父食邑,故名)、祁、京陵(今平遥县东北)、中都(今平遥县西南)、邬、界休7县属太原郡;沾县(治今昔阳县,领昔阳县及和顺县北部)属上党郡;平周县(今介休市西境)属西河郡。王莽新朝时,各县隶属未变,部分县名有所变化,榆次改太原亭,阳邑改繁穰,祁改示,京陵改致城,界休改界美。东汉建立后,各县复旧称。东汉末年,境内置乐平郡(治今昔阳县巴洲村),领乐平(今昔阳县)、沾县2县;废平周县;新置轑河县(今左权县),属上党郡。其余榆次、阳邑、祁、中都、京陵、邬、界休7县仍归太原郡。三国时,全境归魏国并州统辖,分隶于太原、上党、西河、乐平4郡。隋(581年-618年)初废郡设州,改属并、介、韩、辽(开皇十六年设,治今昔阳)、吕5州。后废州复郡,属太原、西河(介州改)2郡。不久,又改属太原、介休、霍山3郡。唐代(618年-907年)建置变化频繁,境地由并、介、吕、韩、太、辽、榆、受、箕、汾、仪等州及太原府相继领属,至883年(中和三年)定型为太原府和汾、辽2州统领。其中榆次、太谷、祁县、寿阳属太原府,平遥、介休灵石多属汾州府,乐平、和顺、榆社属辽州。五代十国时期,全境相继为晋唐、后唐、后晋、后汉、北汉领属。州、县建置基本未变。北宋(960—1127年)时期,境地属河东路太原府、汾州、辽州、平定军管辖。宋金南北对峙期间,属于金。代(1271年—1368年),分属冀宁路和晋宁路。明清两代,分属于太原、汾州、平阳3府和辽、平定、霍州3个直隶州。明代行布政使司(省)、府(州)、县三级制。全境属山西布政使司。境内设辽州直隶州和10县。辽州(洪武九年辽山县并入)领榆社、和顺2县;其余县属太原府、汾州府和平阳府。其中,榆次、太谷、祁县、寿阳4县直属太原府,乐平县属太原府之平定州,平遥、介休、灵石县属汾州府。万历四十二年(1614),灵石县改属平阳府。清袭明制,仍设省、府(州)、县(散州)三级。

1950年8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榆次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名为山西省人民政府榆次区专员公署。1951年4月,榆次专区增辖交城、文水、汾阳、孝义、清源、徐沟6县。1952年6月,又增辖临县、离石、方山、中阳4县。此后,清源、徐沟合并为清徐县;离石、方山合并为离山县;榆次县改设榆次市。1955年2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榆次区专员公署又改称山西省榆次专员公署。1958年11月,榆次专区改名晋中专区,设立山西省晋中专员公署,仍为省政府派出机构。1978年5月,改设晋中地区行政公署,仍为省政府派出机构,辖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寿阳、昔阳、和顺、左权、榆社、平定、盂县13县和榆次市。1983年7月,平定、盂县归属阳泉市辖,榆次市、县合并为榆次市。1992年2月,介休县改设介休市。1996年1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榆次经济技术开发区,隶属晋中地区管辖。1999年9月2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中地区,设立地级晋中市。榆次市改设榆次区。2000年10月,晋中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晋中文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自然和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可开发的旅游景点约占山西省的十分之一。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县(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32处。境内现有平遥、祁县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左权龙泉、寿阳方山、榆次乌金山三处国家森林公园平遥古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晋商文化为主要特色的“两城(平遥古城、榆次老城)、两寺(双林寺资寿寺)、四山(介休绵山、榆次乌金山、灵石石膏山、寿阳方山)、五院(曹家大院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等景点是山西省旅游热线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