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30年代,日军拍摄的中国云南大理,和现在完全不一样

 怀旧書馆 2022-12-26 发布于广东

云南大理,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大理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的民族风情。

然而,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日本为了达到对中国实行殖民统治的野心,秘密派出情报人员以探险的名义,在云南各地拍摄和收集天文、地理、历史变迁等方面的资料,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创造条件。

文章图片1

《亚东印画辑》

《亚东印画辑》就是日本情报人员在云南大理探险取得的“成果”之一。下面这20张老照片(黑白上色),皆出自这本画辑。通过这些照片,你能感受到近百年前的大理风貌。

文章图片2

浩然阁

这是位于云南大理府东面、洱水祠旁边的浩然阁。浩然阁是洱海边上一个地标。千百年来,这里文人汇集,群贤荟萃。

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浩然阁舟泛同李仁夫作》写道:“莽苍野色杳无津,湖翠波光欲荡人。空籁迥闻王子吹,非烟遥起洛妃尘。明朝君上仙槎去,也忆狂夫梦海滨。”

文章图片3

五华楼

这座建筑就是著名的五华楼,始建于唐代,是古南诏国宴请贵宾的地方。在历史上,五华楼历经多次焚毁和重建。

照片中的五华楼,巍峨壮观,为明代初年复建的五华楼。然而,在6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五华楼被彻底拆除。

文章图片4

大理古道

云南大理的茶马古道,小路上铺着石头,一队马帮正在赶路,远处的苍山连绵不绝。这条古道历史悠久,史载兴起于公元六世纪,是云南的茶叶通往西藏和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

茶马古道,是人类历史上海拔最高、通行难度最大的高原文明古道。沟通了藏族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

文章图片5

大理城鸟瞰

这是大理城北门里面的景象。大街笔直,一眼望不到头。街道两侧,店铺林立,生意兴隆。街道上,人来人往,一派繁华的景象。大理特有的民居,高低错落,掩映在绿树丛中。

文章图片6

彝族民居

这是一座彝族村落,依山势而建。房屋为彝族独特的建筑样式。居住在大理的彝族,有“黑彝”和“白彝”之分,黑彝大多穿黑色的衣服。黑彝、白彝是血统上的划分,不是经济上的。

文章图片7

藏族民居

这是几名藏族女子,她们穿着具有民族传统的衣服,正坐在房前忙活着。一位藏民女子正在添置草木,

一位藏族妇女坐在地上,正在纺织羊毛。几位藏族妇女席地而坐,搓揉着山羊毛,聊着家长里短,笑容满面,其乐融融。

文章图片8

大理崇圣寺

这是当时的大理崇圣寺,该寺位于大理古城北约一公里处。崇圣寺东对洱海,西靠苍山,三座矗立的白塔,一直都是大理的象征。

崇圣寺,始建于公元824—859年。清咸丰年间被毁。三座塔中最高的塔叫千寻塔,高69.13米,有16层,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是中国现存唐塔最高塔之一。

文章图片9

观音塘

这是30年代的观音塘,建筑古色古香。大门口有不少摆摊的小贩,撑着遮阳伞,食客不少生意很不错。

观音塘,又名大王庵,始建于明代,位于大理古城南的上末村。

文章图片10

鸡足山下的吊桥

这是鸡足山下的一座小吊桥,桥下一湾溪水潺潺流过。吊桥的一端好像是座小寺庙,门口有一些前来祭拜的香客。

文章图片11

三月街

30年代,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三月街(观音市),集市上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大理三月街,云南省大理市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文章图片12

民间护卫队员

照片中的男子,体格健壮,眼神犀利。他是一名民间护卫队队员,腰间挂着一把短剑,保护百姓和过往商旅的安全。

文章图片13

大理钟楼

山脚下,大理古城一眼望不到边。最高的建筑就是大理城的钟楼。

钟楼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后来坍塌,清光绪三年(1877年)重建钟楼。后来又被损毁。1992年,大理在原来的基座上重建钟楼。

文章图片14

观音塘前的士兵

这座建筑是观音阁,用大理石镶嵌而成,四周建有水池,观音阁四面建有围栏。

站在观音阁前的三名士兵,都穿着草鞋,他们是护卫一支商旅的士兵,特意在观音阁建筑前合影留念。

文章图片15

大理城西门

这是当时大理城的西门,城门高耸,只有一个门洞。门前有一条小路通向城外,小路两侧是民居和围墙。

文章图片16

仙人掌

这是大理当地一种独特的植物,叫霸王树(梨果仙人掌),长得遮天蔽日。一位村民牵着一匹马,从树丛中走来。

文章图片17

插秧的女子

几位彝族女子,正光着脚站在稻田里插秧。“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一般在芒种节气前后,农民们便抢抓节令开始插秧,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文章图片18

洱海渔船

洱海,烟波浩渺,一眼望不到边。岸边有几艘小渔船,船帮上站着一些鸬鹚。

鸬鹚,被驯化后用以捕鱼,在它的喉部系绳,捕到鱼后强行吐出。我国劳动人民用鸬鹚捕鱼,有悠久的历史。

文章图片19

吃饭的藏民

藏民马队中途休息,埋锅造饭。在他们身后摆放整齐的是运送的货物——茶砖。

自古以来,云南大理地区就同西藏保持着频密的人员往来。在云南大理,自古就居住着一些藏族百姓,他们一般从事马帮运输工作。

文章图片20

大理下关

这是30年代大理下关的风光,绿水青山之间,一块块梯田。湖光彩夺目映山色,四时有奇葩,百里飘幽香。下关最有名的就是风,风期之长、风力之强为世所罕见。一年之中大风日数在35天以上。

通过这些老照片,我们看到了90多年前的云南大理,建筑古色古香,历史底蕴深厚。如今的大理,呈现出全新的面貌:现代、时尚、充满活力。你去过大理吗?在你眼里,大理是什么样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