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养儿不教父之过

 gudian386 2022-12-26 发布于山东

宋朝年间,有一个明德村,村中有个叫贾牛的土财主,人称贾富翁。

贾富翁没什么才学,靠放债为生,自己仗着有几个钱,开口便夸豪富,所以全村人给他起个绰号叫“贾富翁”。

贾牛虽然有些钱,但年近六十,没有儿女,因为结发妻子早死,便娶了一个偏房,叫孟姑。

这个孟姑,是一个使女出身,浓眉大脚,体格健硕,刚娶过门一年,便给贾牛生下了一个儿子。

贾牛老来得子,不胜欣喜,把这个儿子视若掌上明珠,取名贾宝儿。

孟姑自从生了这个儿子之后,在家里便趾高气扬,彪悍非常,贾牛惟命是从,既把孟姑当仙女看待,又把贾宝当作爷爷一般。

平时,贾牛对她母子两个百依百顺,每天只要见她母子笑一笑,便干什么都有劲头,可正是这样一对母子,最后不仅害死了贾牛,还当成人人骂街的笑话。

(一)

贾宝从小娇生惯养,自幼便顽劣异常。

年仅七八岁,见了丫头仆妇们,便手脚不干不净,扯住妇女衣裙,乱摸乱耸。

若父母是个明白人,见到这种情况,肯定要上去管教。可他们非但不管,反而哈哈大笑,说道:你这个臭小子,你懂什么,一个毛孩子便去讨人便宜?

贾宝说道:我经常见父亲搂着你就是这样,难道我不能这样?

贾牛与妻子听后,不但不害臊,反而笑作一团,说道:小贼乖,今后我们做事,再也不能让你瞧见,省得你见样学样。

一天,贾牛去村里喝酒回来,带着三分酒意,刚要进门,见贾宝站在那里。

贾宝一把上去拽住父亲,说道:老儿,你去人家喝酒,带什么好吃的回来没有?

贾牛说道:没带啊!

贾宝便骂道:老贼牛,为什么不给我带吃的,就只顾着自己的嘴!一边骂,一边用力把父亲一推。酒醉之人,本来就根脚不稳,贾牛一下子摔倒在地。

若是平时,贾牛也不会跟儿子急眼,但今天凭空摔了一跤,而且又是酒醉之人,加之贾宝又骑在自己肚子上乱叫“看我骑牛,看我骑牛”,贾牛便气不打一处来,揪过儿子的头发,上去便打了四五拳。

贾宝一出生便掉到蜜罐里,哪里尝过这种滋味,便杀猪般地哭闹起来,孟姑听见哭声赶了出来,只见贾宝抱着头说:娘快救救我,老牛想要打死我!

孟姑也不问缘由,见了倒在地上的贾牛,上去就是一顿乱踢,直把贾牛踢得满地打滚!

贾牛吃疼,求饶道:娘,有话好好说,再打就没命了。邻居见状,也都上来劝解。

孟姑哪里肯听,上去就想把贾牛拖回家里,贾牛想挣脱她,两人没用对力,没想到一下子把孟姑拽倒了。

此时的孟姑像发疯一样,放出当丫鬟的本事,管他千人百眼,也不要半点脸面,揪住贾牛,就是一顿暴揍。

贾牛被孟姑打得满地打滚,又惊又怕,跪地求饶道:娘啊,我再也不敢了,你别气坏了身子。你让我起来,让孩子也打我几下,怎么样?

孟姑这才停下手,扯着他的耳朵便到屋里去,邻居们笑道:夜叉拽了牛头,两个都是见鬼。便一哄而散。

孟姑把贾牛拖到儿子面前,还真让贾宝把他打了一顿,问道:你以后还敢打我儿子吗?

贾牛说:我今后再也不敢了,只要再犯,让我喝你的尿都行。

从此,贾牛在家里变得跟小绵羊一样,孟姑变得跟老虎一般,而贾宝却成了家里的天王,仗着母亲的溺爱,年纪越长,越发骄横。

在贾宝十五岁的时候,看见邻居家有一个姑娘长得漂亮,心里蠢蠢欲动,白天便想要去偷奸姑娘,没想到便宜没赚到,反被人家抓住,并扭送见官。

这可把贾宝父母急坏了,又是请客,又是送礼,花了足足有二百两银子,才把贾宝弄了回来。

孟姑见儿子平安回来,便有了底气,开始出去骂街,只说邻居家姑娘不检点,乱搭乱扯,家人们故意设下美人局,欺负他儿子年幼,故意来陷害他。

邻居都知道她是个泼妇,也没人敢招惹她,让她一直骂了几天,最后消了气才算完。

(二)

没过半个月,贾宝又被几个恶少张三、李四等,勾引到童枢密府中,去看女戏。

当时童枢密势大,养了不少女伎,天天在家,百般作乐,开着院门,任人观玩,这正是那帮流氓子弟向往的地方。

且说那天晚上,贾宝跟着几个恶少,也来童府看戏,但他们不守规矩,看了一会儿,便悄悄来到花楼背后的小阁子里,偷看那些女伎们化妆换衣服。

那些女伎都是见过世面的,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见贾宝眉清目秀、风流俊俏、两眼发火,也动了三分欲火,在人丛中,还主动对贾宝动手动脚。

贾宝本来就是个贪色的小魔头,便偷偷的躲在楼梯下面,乘女伎们下楼的时候,在她们身上揩油,弄得女伎们蠢蠢欲动,只管向他抛媚眼、做骚态。

这一来,贾宝更像打了鸡血一样,被她们迷得六神无主,呆呆的躲在阁子里, 再也拔不动腿,而那几个恶少没他这么没出息,早已去前面看戏了。

其中有个胆子大的女伎,见贾宝是个雏儿,便把贾宝领进一个黑暗的厢房里,两人在里面做起了鸳鸯。这时,另一个女伎发现了她们的勾当,也悄悄地进入了厢房,加入了火热的战斗。

三个人在里面忘情的瞎鼓捣,不免放出一些声响,恰好有巡夜的虞侯路过厢房,听到里面有异响,就像老鼠偷粥一样,便用手推门,门却关着。

于是大声喊道:谁在里面,快些开门!

这一叫,吓得里面一男两女魂不附体,再不敢发出半点声音。虞侯见声音没了,知道里面有蹊跷,用力把门踹开,拿灯火一照,里面的景象竟不堪入目。

虞侯怒道:大胆的小奴才,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竟敢潜入内阁、奸淫女伎,都给我站起来,跟我去见老爷,你们少不得都得死!

此时一女两男吓得跪倒在地,叩头如捣蒜,哀告道:求爷爷饶了我们这三条狗命吧!

虞侯又骂道:狗奴才,难道你没听说,深夜潜入良家,立时打死勿论吗?你们若想活命,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贾宝年纪尚小,听了这一句,吓得六神无主,面如土色,竟直挺挺地吓死在地上。

虞侯虽说嘴硬,但心性仁慈,见此情景,于心不忍,便急忙扯住那两个女伎,往厢房外一推,说道:你们还不快走!

那两个女伎听了这话,抱头鼠窜,悄悄上了楼,躲在屏风后面,一是害羞,二是怕虞侯来问话,以便打听消息。

谁知虞侯吹灭灯火,悄悄背起贾宝,一直来到自己的班房,然后把他放下,拿一些热汤给贾宝灌下,过了半天,贾宝才醒转过来。

贾宝睁眼一看,只见虞侯叉腰站在一旁,慌忙又爬起来拜道:好爷爷,饶了我的狗命吧!

虞侯好言安慰道:孩子,你不用害怕,起来吧!实话告诉我,你是哪里的浪子,姓甚名谁,是谁约你到里面去的?

贾宝不敢隐瞒,说自己是明德村贾富翁的儿子,并把恶少相约看戏、自己到阁楼揩油、女伎偷偷勾引之事,全部说了起来,生怕漏掉一个细节。

虞侯笑道:你倒甩的干干净净,照你这么说,是我们府里的女伎勾引你了?还是我们的不是了?

贾宝一听,话风不对,又赶紧叩头道:千不是万不是,都是小人的不是,请爷爷放我一条生路,若我忘记你的大恩大德,让我不得好死。

虞侯见他这般模样,心想:我在阁楼里便有放他之意,只是不知他的底细。我若拿奸盗二字做文章,去他家里恐吓一番,若他们想要救孩子性命,自然愿意出钱。

况且刚才贾宝说他父亲是富翁,虞侯心里早就有了主意,便想趁机捞上一笔,于是好言安慰道:你既然是良家子弟,我今天便饶你性命,晚上你先睡在这里,明天早上我再送你回去。倘若有人进来问起你,你便说是我的外甥,千万不要说漏了嘴,否则连我也保不住你。

贾宝点头称是,便在屋里老老实实的躺下。

(三)

第二天一大早,贾宝便央求虞侯放他回去,虞侯道:

不着急,你先待在这里,待我先去你家,问明来历,然后让你父亲来接你。如果日后有人发觉此事,万一被老爷知道了,我也好有个着落。

说完,便把门锁上,直奔贾家而去。

且说贾家父母见儿子一夜没回,在家急得团团转。孟姑埋怨邻居引诱儿子出去,在家里骂天骂地,号啕大哭。

虞侯一进门,问道:你们可是在哭儿子?

贾牛含泪答道:正是,官人,你若知道我儿了的下落,就快告诉我们,必有重谢。

虞侯不紧不慢的说道:他在童枢密府上,昨夜以看戏为名,偷奸我家女伎,被府上的人抓住,一会儿便要送官处死,我特意来报个信儿。

贾牛、孟姑一听,当场吓哭,双双跪在地上,求道:官人,你行个方便,有什么办法可以救我们的孩子?

虞侯说:我也想救他啊,所以着急来报信。目前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用银子买通童府管家,才有生还之路。

贾牛一听,问道:不知道需要多少银子?

虞侯说:府中花销太大,起价不低,最少也得3000两,将就试试吧!

贾牛一听,傻了眼,说道:

我的全部家当,加在一起也不值3000两,现在家里只有1000两现银,其余的东西,就算都折算进来,勉强可以凑够2000两。若是再多,我只有拼死了。

虞侯道:我也是做善事,就2000两,我试试吧!如果此事办成,也是你老人家的造化,但事不宜迟,必须尽快拿银子赎人。

贾牛道:官人先在我家里坐一会儿,我这就出去凑银子。若凑够了,今天晚上便送给你。

虞侯说:既然这样,那我也就不用在这里等了。今天晚上,你在童府门口等着我。

贾牛随后送走了虞侯,对孟姑说道:

现在家里只有1000两,还少一半,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去哪里找啊!你不是有些私房钱吗,可以先拿出来用一下,我们先把孩子赎回来再说

孟姑一听,破口大骂:

老牛,你哪只眼睛看见我私藏银子了,我们只有这一个儿子,你是巴不得他快些死是吧?自己不快去凑银子,反倒来打我的主意,如果我儿子有个三长两短,看我先要了你的命。

贾牛见孟姑的虎劲儿又上来了,连忙摆手道:你别生气,我出去凑钱便是,肯定把孩子救回来。

然后,贾牛把家里的东西,当的当,卖的卖,又出去借了一些,勉强凑够了2000两。

当天晚上,贾牛把银子封好,自己背着去童府找虞侯。

虞侯知道他肯定要来,早就在那里等着他,把他拉到班房中坐下,先点清了银子。

贾牛说:全仗官人之力,我才能救出孩子,此恩没齿不忘。

虞侯说:我害怕府中之人拷打令郎,昨天晚上便先把他保在班房里。如今,等我将银子送到府中,然后再把令郎放出来,交还给你老人家。至于后事,由我一力承担,你就不用管了。

说完,虞侯便取出钥匙,把贾宝放出来,交给贾牛。父亲见儿子毫发未损,像捡到了宝贝一样,生怕府中之人又来勒索,便赶紧扶着贾宝飞奔回家。

(四)

孟姑见儿子安全回家,抚其背,摩其面,问道:我的儿啊,没吓坏吧!

贾宝害怕父亲埋怨自己,便先撒起泼来,大哭道:

我去府中看戏,都是张三那帮人引诱我去的,晚上他们撇下我先走了。我在府中迷了路,才误入内阁,被巡夜的虞侯抓到了班房,还扬言要处死我,吓得我魂飞魄散,险些见不到娘的面。

孟姑听了他的一面之词,便要去张三家里打闹。

贾牛劝道:不要只怪别人,若是自己不肯去,难道是他们拿绳子把他捆去的?

孟姑听后大骂:老贼牛,照你这么说,我的孩子就该让他们哄去害死吗?

骂着骂着,便对贾牛动起手来,正好一拳打在心口上,贾牛一口气没上来,便晕倒在地。

孟姑以为他装死,继续骂道:你这黑心老牛,别给我诈死,是想赖我谋杀亲夫吗?

此时的贾牛口吐血沫,双眼紧闭,手脚冰凉,孟姑母子见他不像是装的,这才把他扶到床上,灌了一些热汤,过了一会儿苏醒过来,自此便落下了气蛊之病。

你说为什么贾牛得这病?

只因为生下贾宝后,从小对他娇生惯养,一味溺爱,加之孟姑纵容,贾牛不知道生了多少闷气,吃了多少哑巴亏。

前番因为偷奸邻家闺女,费了不少银子,赔了不少不是,还不敢说儿子半句。这次又被虞侯抓住,逼他凑银娶赎,又惊又急,加上孟姑吵闹,又气又恼,倾尽家产,才把儿子救了回来。

本来指望财去平安落,可没想到孟姑仍旧不依不饶,撒泼打骂,一个六十岁的老人,哪里能受得了这番折腾,种种失意,点点不满,最后让他急火攻心,所以便一病不起。

自从贾牛卧床之后,两眼紧闭,米水不进。当妻子的不去祈神问卜,做儿子的也不去求医买药,把他一个人扔在厢房里,只让一个小丫鬟伺候。

而贾宝呢,却仍不思悔改,又被张三等人哄着去串戏。

贾宝本就喜欢贪色偷情之事,非要串演《西厢》,声称自己要扮张生,以此卖弄俊俏。

张三等人觉得他有钱,谁也不想招惹他,说道:贾宝,你若想要演张生,必须另制行头,只有衣服穿的华美,那才有趣。包括莺莺、红娘的裙袄,也都交给你了,把她们打扮漂亮了,这戏演着才带劲。

贾宝听后,说道:有道理。等我回家跟母亲要些钱,明天就和你们去城里置办,但是半月之内必须串成此戏。否则过几天天气变热,穿这些衣服就不舒服了。

张三说:只要银子到位,半月之内,肯定弄成。

贾宝于是回家找母亲要钱,孟姑也不敢违拗,随即取出一百两,任他挥霍。

没过三天,贾宝又回家里要钱,说要拜师请客,孟姑又拿出一百两。

当初贾牛求她拿钱赎儿子,她都不肯,现在明知儿子浪费,却也高兴答应,待丈夫之薄,宠儿子之溺,由此可见一斑。她自己觉得是爱儿子,实际上是害了他。

那天,贾牛躺在病床上,也不见儿子来探望自己,而且听说他还天天去串戏,气不打一处来,上了大火,一口痰没上来,气塞咽喉而死。

那个小丫鬟以为他天天闷睡,也不开口,哪里知道他的死活?况且孟姑天天为着儿子串戏,准备置酒办菜,更没有闲心去管贾牛。

当时正值五月,天气渐热,贾牛死了两天,因为尸体发臭,外面才知道他死了。孟姑连哭都没哭一声,取出二两银子,让人买了一口棺材,准备草草下葬。

此时的贾宝,也全然没有父子之情,知道父亲死了之后,只假意掉了几滴眼泪,心里只惦记着要扮演张生。

不巧的是,贾牛下葬当天,正好张三家里要串戏。

贾宝因为父亲尚未入殓,即使再不孝顺,也不好扯下麻布,出去串戏。无奈勉强守在家里,哼哼唧唧,人们都以为他是在那里哭父亲,实际上他却在那里唱随喜到上方佛殿。

亲戚朋友们听明白后,哄然大笑,嘴上不说,但心里都骂他是个不孝子。

孟姑见有人耻笑儿子,便夹枪带棒、千捣万入的乱骂道:我养的儿子,谁要你们来管闲事!

亲戚们知道孟姑不好惹,便都散去了。

最可气的是张三,这个节骨眼儿,还带着一帮串戏的朋友,来到贾牛灵柩旁边,也不作揖,更不叩头,只对贾宝说道:

死的已死,活的要活,难道你费了那么多银子,置了那么多行头,就因为父亲死了,今晚就不串戏了吗?若你不去,传到外边,人们不说你是守孝,只说你是害怕出丑,借此躲避,岂不被人笑掉大牙?还不赶快扯下白布,脱下麻衣,跟我们去准备串戏!

贾宝早就想去,但碍于面子,还是在那里假惺惺的不动。

孟姑在厨房听见后,说道:费了银子,倒没什么,岂可因老牛死了,便败了众人之兴?张三,你快带我儿子去吧,省得他留在家里伤痛,哭坏了身子。

张三得了孟姑的指令,与那帮朋友一起,上去便扒了贾宝的衣服,取出戏装给他换上,把一个不孝之子,打扮的齐齐整整,在风月场中非常扎眼。

此举确实有悖人伦,但贾宝从小便拎不清,不以为然,在台上把戏演得格外卖力。

当他演到附荐一出时,张生向法本道:哀哀父母,生我劳苦。此时是要流泪的场景。

看戏的人在下面喊道:

亲爹死了,真眼泪都没流一滴,假眼泪从哪里来?不哭自己老子,反倒在这里哭别人的爹娘,真该请这位老和尚到家里去做了入殓道场,然后再回来追荐崔相国。

又有人插嘴道:不用请法本长老去,他家里和尚多的是。

众人哈哈大笑,打伙取乐,把贾宝弄得不敢登场,一直躲在戏房中,非常无趣。弄得一场好戏,半途而止。

戏散之后,众人叹道:

都说养儿能防老,把儿子养大只为送终尽孝,出几滴血泪,哭几声亲爹,也算不绝后嗣之人。

若都像贾宝这样忤逆,不但没能养老送终,还被世人看了笑话、嚼了舌根,最后让死去的人死不瞑目,还不如不养这个儿子。

这正是,养顽子,不如无子!

(五)

做父母者,必须教子读书写字,向善为人,即使不能光宗耀祖,也要做个堂堂正正之人。

惯子如杀子,有些父母,把孩子放在手上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要上天,巴不得装个登云梯;孩子要入地,恨没把穿山斧,只因为溺爱二字,不知道误了多少子弟,连父母最后也成了笑话。

正所谓:

孝子不嫌多,逆子不嫌少;

拼为无后人,无挂无烦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