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自然的力量第4课 风蚀风积 优质教学课件PPT
2022-12-26 | 阅:  转:  |  分享 
  
新课标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第4课 风蚀风积——绍兴鲁迅中学 耿夫相《自然的力量》系列课程由风力对地表的作用而形成的地貌。风力是塑
造风成地貌的主要动力。但由于地面各种条件的差异,风力所起的作用就有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概念1. 南北纬度15
~35°之间的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形成的沙漠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2.北纬在35~50°之间的温
带内陆 温带内陆沙漠分布在中亚、蒙古和我国西北。地处欧亚大陆,夏季季风受青藏高原的阻隔,使雨量很少,冬季在冷空气控制下,干燥
寒冷。分布风蚀地貌1.磨蚀作用 是指由于风沙流贴近地面运动,运动的沙粒对地表物质(岩石等)进行的冲击、摩擦作用的过程。 风蚀
蘑菇,指在风沙强劲的地方,如果露出地表的岩石水平节理、 层理很发达,易被风蚀成奇特的外形。特别是一块孤立突起的岩石经长期侵蚀,会形
成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1)分析当地利于风蚀蘑菇形成的地理环境特点。(2)从风蚀角度分析风蚀蘑菇上下岩层的差异。(1)气候干旱
,以风力侵蚀为主;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2)接近地面处风中含沙、小石块的量多,风蚀(磨蚀)能力强2.吹蚀作用风吹经
地表时,由于风的动压力作用,将地表的松散沉积物或者基岩上的风化产物(沙物质)吹走,使地面遭到破坏,这种作用称为吹蚀作用。风速愈大,
其吹蚀作用愈强。一般情况下,组成地表的沙质物质愈细小,愈松散、干燥,要求的启动风速愈小,受到的吹蚀亦愈强烈。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
园(40°N,93°E)拥有典型的雅丹地貌景观,图为雅丹地貌发育过程。雅丹地貌发育先是形成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
开始抬升→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纵向沟槽切割沟槽,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松散物质组
成的第经风蚀所形成椭圆形的洼地,它向主风向延伸。较深的风蚀洼地如以后有地下水溢出或存储雨水即可成为干燥区的湖泊。风积地貌在风沙流运
动过程中,当风速变弱或遇到障碍物(包括植物或地表微小的起伏),以及地面结构或下垫面性质改变时,都能够发生沙粒从气流中下落堆积。新月
形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究竟是怎样来的呢?“风成说”人为,黄土是由风从内陆干旱地区吹到这里堆积而成的。原来,黄土的老家远在中亚、蒙古高
原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那里气候干燥,地表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不断破碎为粗细不等的颗粒。每遇大风,往往风卷沙尘,遮天蔽日。粗大的砾石残
留原地,形成戈壁;颗粒较粗的沙子在近处堆积,形成了沙漠;而颗粒细小的尘土,则随风东移南下,当风力减弱或遇到山脉阻挡时,便纷纷扬扬地
降落下来。经过几百万年不断地累积,才形成了今天这样身后的黄土层。黄土“风成说”新课标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谢谢收看
献花(0)
+1
(本文系在羡智库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