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苇:纪念我的高祖抗日举人李应辰逝世一百周年

 深浅视频 2022-12-26 发布于北京

全文长约 2500 字  阅读大约需要 5 分钟 

高祖李应辰生前照片

纪念我的高祖抗日举人李应辰

逝世一百周年

文/郑苇
临危仗剑事专征,一寸心强十万兵。
闻敌仓皇走将帅,防秋功业付书生。
诏来北阙难承旨,寇入东都誓效贞。
厉鬼可为须记取,男儿南八是豪英。
这首诗是我的高祖李应辰在台湾抗击日寇、回祖地途中,看着即将陷入日本魔爪中的淡水故乡,欲哭无泪、欲斗无门,立于船头,悲愤所吟。
2022年12月10日,高祖李应辰逝世一百周年之际,厦门市思明区中华街道仁安社区侨联人文志愿者,在侨联主席方耀庭组织下,齐聚吴厝巷11号——我们现住地,用最深情的思念和最崇高的敬意,深深缅怀、致敬先辈。
方耀庭主席说,要把这里做为厦门“文脉老街街巷游”的爱国主义教育地点。

思明区吴厝巷11号,李应辰裔孙居住地
01
高祖李应辰( 1860—1922),又名应时,字宗聘,以官名应辰行于世。祖籍为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马巷分府民安里十一都李厝乡(现在的翔安李厝)。
祖上渡台,定居台北县淡水镇中寮里,从乾隆年初到清末,至高祖李应辰已是第六代。
高祖从小好学,热衷武功,文武兼备。光绪九年(1883年)参加淡水厅武学考试获第五名。光绪十七年(1891年)赴福建省考,中文科举人。高祖族弟李应东、族叔李祥奎均为武举人,并称台湾淡水地区“兄弟叔侄举人”,极具名声。李厝祖厝内至今还悬挂着“文魁”与“武魁”的匾额。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日军占领台湾。高祖走出书斋,走上了抗日的战场。
1895年5月,日军打算从台湾淡水港登陆,高祖率领民众将日军阻挡在淡水港之外。日军连续几天攻不下,只得改变方向,转而从台湾岛北端的东面进入,从澳底登陆台湾。
高祖联合淡水十八庄民众,亲自组织五百壮士,上书刘永福大将军:一旦淡水危急,愿亲自披挂上阵,率领五百壮士充当先锋军抵抗日军的侵占。
高祖习过武,每次战役打响他都是第一个冲在前面,奋勇杀敌,艰难抵御日本侵略达两个月之久。最后在台北桃园龟山和新北新庄交界的龟嵛岭炮战中,高祖受重伤,不得不退至鹿港,避地养伤。
1898 年,日本当局以退中国籍、申请变更为日籍要挟,高祖坚决不从,毅然放弃在台湾的家业,忍痛携家眷离开台湾,举家迁回厦门同安马巷李厝建住宅。
回厦门之后,高祖仍然抱着“一寸心强十万兵”的信念,组织操练“抗日义勇军”。在老家马巷李厝村中,自任教导,希望来日收复台湾,驱逐日寇。
由于操劳过度,高祖于民国11年(1922年)病逝,享年63岁。两岸族人世代均尊称为“举人公”,缅怀其抗日事迹。

厦门市思明区中华街道仁安社区侨联方耀庭主席(左一)和李应辰曾孙女李菁华(右一)在纪念活动现场
02
在《台湾抗日史》上,记载着高祖的故事:“当日军侵入台北城郊之际,绅士高尔伊痛大局靡滥,版图易色,易服赶至内寮,就商于光绪十七年辛卯科举人李应辰,谋抗大敌。应辰血性之士也,慨然应允,遣家丁持简邀集沪尾(现名淡水)十八庄执事及诸父老,会于其宅。众皆义愤填膺,愿效一死,以报宗国。遂决定每庄各出壮丁五百人,各携械弹,组织成军。誓师之日纷争前敌。”台北陷落后,李应辰率领淡水军民步步防御,打了两个月的游击战。后“在龟崙岭炮战中受伤,退至鹿港,遂携家眷离台,迁往厦门”。
《淡水镇志》中详细记录了其抗战的经过:“1894年甲午战役结束,清廷把台澎割让日本。翌年五月,日本军队由澳底登陆,十六日台北已入日军手中,淡水举人李应辰连沪尾十八庄壮丁五百人精悍可恃。但日军兵力火器惊人。不敌,遂携家眷坐帆船离幵淡水,迁往厦门。”寥寥数语便把情势的危急描述出来,一位抗日壮士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又据淡水镇北投子山脚《燕楼李氏族谱》记载:李应辰的确不负众望,领导乡众打了“游击战约两个月,应辰公于龟仑岭炮战中所(受)伤,又(因)兵力悬殊,抵抗乏力, 才避地养伤”。
1997年台湾《福建杂志》、2002年《海峡评论》曾多次载文纪念,题目分别为“不该被遗忘的抗日举人李应辰”、“临危仗剑事专征,一寸心强十万兵——淡水李应辰”。
2010年迎接抗战胜利65周年,北京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卢沟桥)为增设“台湾抗战厅”而再次发文纪念,题为“台湾抗日举人李应辰”。并收藏了高祖生前仅存遗物(一个箱子),在纪念馆中展出。
2011年,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北京市台盟、北京市台联四单位联合在北京举办的《辛亥革命与台湾同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图片展览,列入《淡水举人李应辰与抗日诗抄》,作为专版展出。

2019年6月5日,大舅李明滨在“中俄互评人文交流领域十大杰出人物”活动现场
03
李家开台祖李鼎成跨海赴台后,优秀的基因和良好的家风,造就人材辈出。有13人在朝当官,文魁武魁岁魁皆有,民国以来也出了许多人才。
其中大陆最出色的要属高祖曾孙、我的大舅李明滨,他1933年台北出生,是北京大学俄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大学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所长,荣获“中国俄语教育终身成就奖”;1999年、2006年分别获得了俄罗斯颁授的“普希金奖章”和“首届高尔基奖”;2019年,中俄领导人在莫斯科会晤,庆祝中俄建交70周年,大舅李明滨被评为“中俄互评人文交流领域十大杰出人物”; 台湾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在十多所大学开设讲座,历时十年; 第五次全国台湾同胞代表会议代表(1995年5月);中共全国台胞代表会议代表(1997年);北京市台联历届代表、理事。
高祖曾孙,我的二舅李明育,是全国第八届人大代表。
高祖曾孙女,我的母亲李菁华,屡获福建省总工会、省妇联、省台盟、省台联、省交通系统荣誉表彰;全国第五届妇女大会代表(1983年);全国台盟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1997年);福建省三八红旗手(1980年);厦门市第七届、第八届政协委员;厦门市台联第二届、三届、四届理事;多次获评厦门市三八红旗手。
高祖玄孙、我的表弟李光宇,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美国密歇根国立城市规划研究所研究员。
大舅李明滨说:“曾祖父李应辰一生清贫,所有财产全部都用来抗日了。但曾祖父李应辰留下的精神财富,终将会被子孙后代永久保存下来。”
他们虽然从事于不同行业,但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继承着高祖李应辰留给他们的宝贵精神,并以此发扬下去。
大舅李明滨说:“我们一直以来的愿望,就是将翔安祖厝做为爱国精神教育基地,期盼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0 
仁安社区侨联方耀庭主席(后排左一)组织人文志愿者,与李应辰曾孙女李菁华(前排右二)、玄孙郑苇(前排中)、玄孙郑艺(前排左二)、玄孙郑芹(前排右一)在李应辰裔孙住地,吴厝巷11号老宅合影

作者简介
郑苇(笔名艾戈)
厦门市首届美术协会会员
厦门市张晓寒美术研究会会员
第十四届海峡论坛首届两岸国画艺术论坛精品展参展大陆艺术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