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论】张军 || 非虚构写作的深圳叙事

 广东诗人 2022-12-26 发布于广东
  关注 广东诗人 ,寻找惬意诗生活!

本专辑刊头书法为陈宜浩老师所题



     
张军,笔名(网名):金呼哨,湖北省襄阳市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华文文学学会会长




非虚构写作的深圳叙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喜读汤学汉由海南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散文集《碧草》,因为书名很自然联想到李叔同《送别》中的诗句,我读到他的《赤龙湖畔笛声扬》就是这种感受:他“站在赤龙湖五拱石桥上,极目远眺,湖面碧水清澈、波光滟潋,把蓝天白云倒映在湖中,湖中的小岛和连绵的小山相依在一起,岛上的树木郁郁葱葱,蓝天、白云、小岛、森林、碧水……汇成一幅'天水相连为一色’的秀美画卷”。笛声悠扬,“碧草”连天。
近两年,各地出版的散文集颇多。中国文学最基础的作者大都在散文领域,汤学汉就是其中一员。当下文学的场域越来越窄,诗歌和小说都成为小众挑选作者的创作文体,只有散文态度可亲,半露牙齿的笑容。汤学汉散文集《碧草》一书,让人感觉是一部视野开阔、主题鲜明、题材广泛、内容厚重的非虚构文本。《碧草》是他近两年的新作,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访史游记,共19篇;第二部分是采风揽胜,共24篇;第三部分是人物写实,共16篇;第四部分是及物叙事,共41篇;第五部分是纪实抒情,共16篇。此文本的题材是非虚构写作的深圳叙事,讲述与深圳相关的故事,关注现实,展现了普世情怀,人间大爱,为民秉笔的主题意蕴。


(一)

一切以现实元素为背景的写作行为,都称之为非虚构文学(写作)。如报告文学、纪实性文体、通讯、新闻特写,包括调查类新闻、解析性报道、特稿、回忆录等。通俗地说:是真实的叙事和故事。
早在2007年,《钟山》杂志就开设了“非虚构文本”栏目。直到2010年2月,《人民文学》也擎起了“非虚构”的大旗,这一概念在国内引起作家、读者的广泛关注。
从事非虚构写作有汤学汉这样的作家,也有媒体与自媒体的作者。《人民文学》在2010年设立“非虚构”专栏后,很多作家、作者开展田野调查、深入基层、走进企业、为非虚构写作搜集素材、积累经验,记录和描写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汤学汉是企业家,也是这类作家中的一员。作为深圳文学现场的亲历者、观察者、写作者,他提炼出个人观点、个体经验、人文情感,作为在场者和行动者,文本中没有虚空高蹈的架空现象,呈现的是“接地气”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用非虚构写作理念解析汤学汉散文集《碧草》文本,我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分析汤学汉非虚构写作题材;其次解读汤学汉进行田野调查取得的写作成果;再次是欣赏汤学汉善于讲述深圳创业故事;最后总结梳理汤学汉散文集《碧草》一书的非虚构写作经验。


(二)

首先分析汤学汉散文写作题材。非虚构散文的题材不会自动呈现,需要作家对生活的独到发现,从中发现并提炼出主题的能力,用生动精炼的语言呈现,从而使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我们自己此前没有看到的真实世界。生活中每天都会有动人的故事,有时候生活本身的丰富性和人物命运的戏剧性让人拍案称奇,作家作为亲历者、观察者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如果熟视无睹,将一无所获。作者的眼界和审美判断力以及语言表达的才能是最终决定作品价值的关键。汤学汉写作题材中的人物与事件,人物首先是自己的亲身经历,然后是家人、亲友、同事、战友的故事、经历等,事件主要是企业创业、经营,戎马生涯,旅游采风等。
写自己及家人家族的作品如:《十八年路云和月》《母亲教我背“正气歌”》《我心中的英雄》等。《十八年路云和月》叙述了在深圳创业的经历,写到了母亲和表弟。【上篇】“衡阳雁去无留意”中,因为一只母鸡的记忆,作者决然出发闯深圳。2004 年仲秋的一个早上,在湖南衡阳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名中年汉子背着简单的行囊,站在一个小山丘上回望着送他远行的妻儿和故土。这位中年汉子就是汤学汉。退伍军人,下岗工人。做过报社通讯员,担任过村支部书记。年届42 岁,怀揣一纸高中文凭,带着乡愁,带着地道的衡阳乡音,独自踏上前往深圳的谋生之路。请看他在文中的回忆——(此处无引用的话就建议破折号换成省略号......)
散文的确需要一些阅历,才有可以书写的经验和经历。汤学汉出生在艰苦的20世纪 60 年代初。父亲早早离世,家里失去主要劳动力。等等不堪回首的往事,。他在旅途中脑海里浮现了一只母鸡的记忆:“有一次,母亲教我用锄头挖土种菜。那时还不到 8 岁。地里不时有蚯蚓被挖出来,母鸡就赶过来吃蚯蚓。我体力比较弱,没有完全掌控好锄头。一锄头挖下去,正巧把旁边的一只鸡头给挖断了。鸡的两只脚拼命挣扎,没过多久就不动弹了。
在外面躲到天黑才回家,发现母亲已经知道我把鸡给弄死了,
但看到我可怜兮兮的样子,这次竟决定不惩罚我了。”
这件事深深地印在汤学汉脑海里,也成为他后来南下深圳的动因。他毅然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了深圳平湖新厦工业区。表弟将他带到出租屋,然后便随表弟去鑫和礼品厂应聘。因为母爱、因为表弟的引路让他开始了深圳新的创业生活。
在中国当下,散文作者是最具创作活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来自各种职业和领域,他们不需要做技术上的准备,只需要有表达的热情,便可以开始一篇散文的创作,汤学汉也是如此。汤学汉写他人及时代的散文主要集中在卷三《人物·致敬》 ——相逢何必曾相识中: 《湖南好人》《袁隆平院士在碧岭》《王巧林的红楼情结》《谢文炳将军》《初识黄宏生》《“马组长”》等。“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湖南长沙去世后,街头出现十里长街送院士的悲壮场面。汤学汉听闻袁老逝世的消息,心情异常沉痛,写了《袁隆平院士在碧岭》一文,缅怀这位为人类温饱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在深圳碧岭现代农业科技园,有一片48 亩面积的超级水稻科研基地,是袁隆平院士培育超级杂交水稻的场所。多年来怀揣“禾下乘凉” 和“覆盖全球”梦的袁隆平与深圳碧岭结下了深厚的缘分。,选择在深圳种植水稻示范基地,袁老说:目前这种水稻已经在湖南有了。随后在“一南一北”推广,南即是在深圳,北是天津。临近90 岁时,袁老仍每天去试验田“打卡”。
汤学汉饮水思源忆袁公,感念袁隆平院士把初心写在杂交水稻上,把汗水留在田野中,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三)

汤学汉的非虚构写作是不自觉的进行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指所有实地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是取得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前置步骤。田野调查涉猎的范畴和领域较广,文学是其中之一,可透过田野资料的收集和记录,参与当地人的生活,在一个空间和时间的范围内,体验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思想境界,通过记录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展示不同文化如何满足人的普遍的基本需求、社会如何构成。汤学汉这方面题材以采风、旅行的散文、游记为多,主要集中在卷一《游历·访史》 —— 夜半钟声到客船。《六朝胜境伊山寺》《大鹏东山寺》《雷祖峰》《黄梅五祖寺》《梅州灵光寺》《酥醪观侧记》《探访南岳佛道救难协会陈列馆》 这几篇是对宗教文化的探寻;《台源七拱石桥》《庚子首义旧址和强华学校》《探访大旗头村古建筑群》《庄氏祠堂文化》《重访庚子首义旧址》《探访程公馆》是对历史文化的重温;《退伍老兵参观夏明翰故居》《参观东纵纪念馆》《参观叶帅故居》《参观杨得志将军故居》是对红色文化的致敬。汤学汉写史写过去的事,但主要写当下。忠实的,有深度、多角度的记录当下,也是为未来写史。
卷二 《游历·览景》——天涯何处无芳草,都是旅行的游记。《快乐的平江之旅》《醉美万洞村》《“两路口”纪略》《走近红灿园》《衡山赏千年银杏》《丽江行》《甘坑客家小镇》《悠悠南澳情》《赤龙湖畔笛声扬》《碧岭赏瀑》《金龟村游记》《走近“咀子头”》《我登望鱼岭》《探访清花湾》《走马麻涌镇》《初到蕲春》《一次境外商务考察》《我的朝鲜之旅》《中越边境赏瀑》《大鹏踏青》《雾淞》《南岳之行》主要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与赞美、感叹:“如诗如画,将我们此时的心情勾勒得淋漓尽致”。
《中越边境赏瀑》,让我感受颇深。作为一位真诚的作家,汤学汉在喧嚣躁动的城市中住久了,便想让自己慢一点、静一点,去体验一番闲适的人生滋味,于是,在这个溽热的七月启程去广西边境游览德天大瀑布。德天大瀑布位于祖国边陲广西大新县硕龙乡德天村,为国家特级景点。请看他描写的德天大瀑布:来到小广场,我们惊喜地发现,德天大瀑布与左边小一些的越南板约瀑布并排而立,相隔百多米,成为世上罕见的“姊妹瀑布”。德天大瀑布宽约200 米,纵深60 多米。瀑布气势磅礴,三级跌落,水势激荡,声闻数里。百度搜索显示,瀑布源起广西靖西县归春河,循环曲折流入越南后,又从越南经我国广西崇左市大新县硕龙镇德天村复入中国境内。“归春河”,即有“归国回来又一春”之意。流回广西经大新县德天村处,遇断崖跌落而成壮美的天然瀑布。德天大瀑布,在国内外有名的大瀑布中独具魅力,令游人叹为观止。这次他们正好赶上雨季过后,瀑布水量更大,浪花更美,水沫溅飞得更高。更为壮观的是,在太阳的映照下,瀑布水潭上空挂起了一条二百米长的彩虹,真像水幕电影里的精彩镜头,吸引游客争相拍照留念。
正因为我与他们有到德天大瀑布同样的经历,引起我的共鸣与重温,包括后来登上游船,越南小伙划着竹筏靠上来,双手紧紧抓住我们游船的横杆,由女商贩向中国游客兜售越南产的驱蚊液、风湿贴、香烟、佛珠等商品,讨价还价说的都是地道中国话,我们的经历完美重合,勾起我美好的回忆。这种写作技巧给大家呈现细节;学会展现,而非讲述;对事物学会描写,而非概括。


(四)

汤学汉善于讲深圳故事。讲故事是非虚构写作主要叙事方法,汤学汉首先讲好自己的故事,再是讲好他人的故事、讲好深圳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深圳故事也是中国故事的一部分,中国故事既指自盘古开天地的神话、尧舜禹传说时代以来,历史长河中的故事;也指从巍峨的世界屋脊到浩瀚的东海岸边,从北极光点缀的北方边陲到如珍珠散落的南海群岛,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正在发生着的故事。它是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缩影,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的特性,附丽着泱泱华夏的气质和风华。中国故事世代相传,塑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世界。《我们在深圳相遇》一文, 把深圳叙述为充满亲情的移民城市。汤学汉是这样讲好自己的故事的——
2004 年 10 月,我也和大多数创业者一样,来深圳商海弄潮。那时我刚卸任村党支部书记,十足的一个地道农民,打着赤脚来到深圳。说是办厂,其实我是无资金、无技术、无订单的三无工厂,困难重重,但我还是架起了炉灶。 
经表弟介绍的一个五金厂跟单文员。她问我答展开对话 :“你工厂有多少员工?”
“加上我共 6 个人,”
“你工厂有多少台机器?”
“就一台。”
“你来深圳有多少年啦?”
“第一次来深圳,还不到四个月。”
“你原来做什么工作?”
“原来在农村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
“你怎么想来深圳办厂?”
“挑战自我。”就是我回答的“挑战自我”这四个字深深打动了这名女大学生。于是她说 :“过几天到你工厂看看。” 
没过几天,她便打来电话说,“我和妹妹今天一起来你工 
厂看看”。来后她见到的情况是一个铺面加工作坊,两张办公桌, 
一部电话,一台传真机。她说 :“我叫谭晴正,你以后就叫我小谭 
吧,”她接着说 :“我看中的就是你这种胆略和诚实,我决定帮你, 
我跑业务,我妹负责品质,工资待遇凭业绩。” 
“就这样,我们的合作开始了。工厂成立不久,资金面临压力, 
有一次供货商说:“没现金不发货。”谭晴正知道后对我说:“缺钱, 我帮你想办法,”当天,我便来到谭晴正妈妈那里借款,她妈妈二话不说,欣然同意,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由于谭睛正的不懈努力和帮助,使我在举步维艰的环境下,走岀困境,工厂迎来曙光!”
 在深圳,这个创业发展的故事是许多闯深圳的人的缩影。和谭家姐妹相识、相知,我们彼此珍惜、关心,我们相聚的友谊,在时间中历久弥新。十七年,他在深圳经历了许多苦难,但也收获了财富、友谊, 汤学汉感慨万千:“深圳是我妥妥的第二故乡!”
写作,当然有技艺的一面,但不可以斩断作品与生活的真实对话。写自己的故事,也是有一定难度,需要讲究叙事技巧,汤学汉在这篇文章里先有铺垫,设置悬念,抖出“包袱”,故事性很强。从真到美的过程,付出写作上的努力。写好自己的故事,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成长、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工友、自己居住的城市以及长期生活的那个社区。


(五)

非虚构写作,没有什么高深玄秘可言。首先扛起非虚构旗帜的文学评论家李敬泽,曾将非虚构比喻成:“什么都可以装的乾坤袋,不拘泥于概念上的纠缠,大家先去探索,跑马占地,播下种子,看看能长出什么再说”(此段话请核准)。
总结汤学汉散文集《碧草》一书的写作经验,感觉作者有三方面素质:
一是文化力。就是文化之力。对汤学汉来说,企业文化之力,文化竞争力、文化生产力、文化创造力、文化平衡力。对写作来说,是文化形象力、文化思维力、文化吸引力、文化影响力等。企业是成者王,败者寇。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文化等诸因素。作为企业老总,汤学汉运用企业文化之力是成功的。而他在非虚构写作上,运用的文化之力也是成功的。汤学汉的散文集《碧草》一书视野开阔:社会、文化、历史、宗教,哲学都在书中有所体现,也采用多种叙事手法、文学修辞来写成自己的作品。汤学汉把写作上升到了文化的层面。从青年时期,汤学汉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军队复员回地方工作时,就崭露头角,小有名气,在《衡阳日报》《衡阳晚报》上发表了不少文章,成为衡阳有名的作家。后来他的文章陆续见诸于《湖南日报》《湖南科技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散文选刊》《当代作家》等省级、国家级刊物上。来深圳创业后,他又在《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晶报》《中国诗歌网》频繁地发表作品,还在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蒸水点击》专著。
2021年,汤学汉赴湖北蕲春参加“纪念顾景星诞辰400周年学术研讨会”,2022年世界读书日,他独资承办了深圳市华文文学学会组织的“马峦山评诗会”,30多名会员赴深圳坪山区马峦山采风,现场吟诗品诗活动。他对楹联文化情有独钟。汤学汉在读书看报和到各地参加活动时,都十分注重观赏和收集楹联,并恰当地运用到他的作品当中。汤学汉依据自己多种生活经历、深圳艰苦创业积累的人生经验,真实叙事,深情讲述深圳故事。这些实践都集聚了他的文化、文学底蕴和力量。
二是行动力。原来是个管理学概念,指策划战略意图,具备超强的自制力,同时能够去突破自己,实现自己想做而不敢去做的,或者是自己认为能力不足的事,制定计划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去实现。现在成了非虚构写作的热词。首先,汤学汉白手起家创办的深圳市喜三洋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诠释了他的行动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少企业市场萎缩,经营惨淡,亏损严重,而汤学汉的公司却是订单增加,机器轰鸣,产品供不应求。其次,深度的非虚构写作他进行了长期艰苦的社会调查,展现担当、勇气、耐力和社会良知。赴湖北蕲春参加采风活动,他在《黄梅五祖寺》写到:我是第一次来到五祖寺,宝刹空气清新,古树参天,风景怡人。“五祖寺”遒劲有力大字,立于寺门上方,左右两边,有一对联:“上接达摩一脉,下传能秀两家。”侧门对联上书:“福地名山无点善心何必到,禅关圣境有分诚意可来朝。”在大门左右两边的牌匾上书写:“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赴湖北蕲春参加采风活动我们同行,看到他的这篇文章后我有点自责:我是走马观花,上车睡觉,下车看庙。记得在五祖寺停车场我们都在等他,后来我才知道原委,原来是因为上文中五祖寺侧门对联、大门左右两边的牌匾,他为了收集资料,用手机逐一拍照,回来后整理用在文章中。小说家纳博科夫说过:“我现在发现资料卡片是写作可利用的最佳之物。我写作不是从头开始,写到下一章,如此写到结尾的。我是在填空,整个积木构建我了然于心,这里拿一块,那里拿一块,拼出天空部分,拼出风景部分。”。原来他扑朔迷离的结构,来自扑克牌式的组合与排序。这也看到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三是观察力。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作家有时候是有写作动机好思想准备的,比如汤学汉的《一次境外商务考察》,有目的的旅行,也留心观察为了写游记:在朝鲜开启为期八天的商务考察。他观察到:一个摊位至少有四名售货员,几乎是摊主人挨着人排列着,这个市场人气挺旺。令我难以置信的是四千朝币 / 月工薪族,又如何与市场消费接轨,真是给我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也许是社会主义制度,潜藏着资本市场另类产物,存在双重性。
有时候是触景生情,产生灵感,再细心观察。在《探访程公馆》中,程公馆又名麟凤山庄,为清末光禄大夫程商霖在衡阳所建的一所宅院。 
当汤学汉他们四人来到程公馆前,见到的是残垣断壁,房屋摇摇欲坠。只见房顶的瓦檐,由于年久失修,掉落于地,一些木柱、方木大梁经风霜雨雪,或烈日暴晒,已经变成腐木,但几个木质坚硬的柱子,还在拚命支撑,仍然保持古建筑的风骨,却也似风蚀残年摇摇欲坠。院内杂草丛生,仅存的房子也被改造得面目全非,而且曾经有人在里面种瓜、菜,养猪、养牛。 
汤学汉站在院外观望,让我们有种胆颤心惊之感,一种忧伤和惋惜从内心油然而生。在程公馆前村道旁有一块公告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程公馆,由于年久失修,瓦面、梁柱及墙体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属危房,任何单位或个人严禁入内,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汤学汉知道建筑物组成有房屋 300 余间,“麟凤山庄”其建筑属于清代湘南典型建筑风格。记录当下,现在败落成这样,这种胆颤心惊之感,一种忧伤和惋惜从内心油然而生。陡生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欲弘扬正能量,这就是作家应该有的社会责任感。
汤学汉的非虚构写作经验说明,散文写作急不得,而是一种经过长期实践积累后,有了感悟之后,而不得不进行表达的一种文体。不管是虚构还是非虚构,作家都要坚持自己的阵地、自己的写作特色,弘扬正能量,才能多出精品。汤学汉就是这样一位有鲜明特色的作家。

2022.12.11

本专辑摄影:谢海衡
专 题

抗疫作品集


我为春天写首诗


诗家风采



征   稿

广东诗人(gdsrjy)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