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意从来高难问——纪念教员诞辰129周年

 滹南行东一庄翁 2022-12-26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教员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对生死问题非常达观。晚年对身边一位工作人员说:“我死了可以开个庆祝会,你就上台去讲话,你就讲,今天我们这个会是个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我们大家来庆祝辩证法的胜利,他死得好。人如果不死,从孔夫子到现在,地球就装不下了。新陈代谢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又说:“我在世时吃鱼比较多,我死后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吃肥了你们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就叫物质不灭定律。”

教员虽然笑谈生死,步入垂暮之年的他,也有一般老年人的多愁善感。这期间,他经常读一些古诗词,被诗中的意境或某个句子深深触动。1975年做白内障手术,不能像以前那样看书了,就请人给他读。文化部把他喜欢的诗词配上音乐,组织艺术家清唱,一共灌录了8盒磁带,其中张元干的词《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录制了12遍之多,可见教员对这首词的喜爱程度。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文章图片2

在韶山纪念馆保存的录音带里,有7遍是原词,有5遍最后一句话做了改动,原词“举大白,听《金缕》”改为“君且去,休回顾”。据当时的工作人员回忆,这是按照教员的意思改的。

为什么要改?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词写了什么。

这是一首赠别诗。张元干是南宋人,力主伐金,为朝廷所不容,一生郁郁不得志。胡邦衡是他的朋友,因为反对秦桧的投降路线而被贬到新州(今广东新兴),临行前,张元干作词相送。

中原离乱,故国不堪回首,可那依然是我魂牵梦绕的故土,作者用寥寥几个字写出南宋局势,接着发出“天问”:为什么昆仑倾倒,黄河泛滥?为什么狐兔横行,万户萧疏?然而,没有答案。“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化用杜甫的诗句“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是整首词最伤神的一句话,词的意境也由前面的慷慨激愤转而为苍凉。人老了,很多事没做完,想说的话很多,问天天不语,高处不胜寒,算人间知己唯你我,如今你又要走了,我的悲情跟谁去诉说?

下阙联想别后的情景,秋凉的夜晚,疏星淡月,乱云飞渡,江山万里,回想你我对床夜语,畅谈心事,这情景是不可能再有了,你去的地方是那么远,书信都不通……

最后几句词调转为高昂:我们都是胸襟开阔之人,关注的是国家大事,岂能像小儿女一样悲悲切切,算了,我们喝酒吧,唱一首离别曲!

文章图片3

“举大白,听《金缕》”,“大白”是“一大杯酒”;《金缕曲》是古代送别时唱的歌曲。

教员把这句话改为:“君且去,休回顾”。表意和韵律都没脱离原词,或者说,他根本没必要去改古诗,只能说是另有寄托。若说原词太伤感,却也不尽然,喝酒唱歌,有意犹未尽的意思;“休回顾”,将送朋友去外地变为生离死别,虽决绝,却于无奈中隐含着更深沉的留恋不舍之情。

——你走吧,不要回头。

——你只管去吧,不要想太多。

——你放心的走吧,不要牵挂。

——你走吧,不要留恋和担忧。

文章图片4

1974年3月20日,他在给江青的信中说:“我死了,看你怎么办?”

1976年6月15日,他在住地召见华国锋等,回顾自己的一生:

  “人生七十岁古来稀,我八十岁了。人老总想后事,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定论’,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了吧!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和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唧唧喳喳,无非是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件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都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风’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毛泽东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

文章图片5

江青说这首词是“特地送给我的”,是往自己脸上贴金,事实上,教员对她的做法已经非常不满,更不可能为她改词。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不可能为个别人的命运牵肠挂肚,但是对他亲手开创的事业,却不能不挂心。

1975年7月28日,教员做白内障手术的第五天。亲自为他做手术的眼科大夫唐由之回忆:

当时房间里只有毛主席和我两个人,戴上眼镜的毛主席起先静静地读书,后来小声低吟着什么,继而突然嚎啕大哭,我看见他手捧着书本,哭得白发乱颤,哭声悲痛又感慨。事发突然,我既紧张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赶快走过去劝慰他,让他节制,别哭坏了眼睛。过了一会儿,毛主席渐渐平静一些,同时把书递给我看,原来是南宋著名思想家陈亮写的《念奴娇·登多景楼》: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多景楼在江苏镇江北固山上,扼南京门户。南京是六朝古都,历经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皆是短命朝廷。陈亮经过此地,登高望远,见山川形胜,想起兴衰往事,不禁百感交集,“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原来这一切全不过是为少数私家大族的狭隘利益打算。

文章图片6

门户私计,触动了教员的伤心事。1945年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向他请教“历史周期律”问题。他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后来写道:“我想,这话是对的。只有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把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30多年过去了,教员对这一切自有他自己的观察和判断,他还是放心不下,曾说:“建立新中国死了多少人?有谁认真想过?我是想过这个问题的。”“这不是为我个人,是为了我们的这个国家、这个党,将来改不改变颜色、走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我很担心,这个班交给谁我才能放心。”“我是准备跌得粉碎的……”

至此,“前三十年”发生的事,也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眉目。他开创的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道路,他念念不忘阶级斗争,是与私利和特权作斗争,当私欲泛滥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同样的机会,“只成门户私计”,贫富分化,是他最不愿意看到又是可以想到的情况,他分明已经意识到了他离开之后将会发生的事情,但是他现在病魔缠身,再也无力做更多了。

运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也只能“君且去,休回顾”。

谨以此文纪念教员诞辰129周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