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春:寸金糖=过年

 新用户7391BFGL 2022-12-27 发布于安徽

寸金糖=过年

安徽黄山   江春

  夹层则有筋有骨有嚼劲,实乃徽州的夹心酥糖。设想古徽人家的早茶晨曲,尤其是人们望眼欲穿终于盼来的大年“初一朝”,竟然就是从品尝那八仙桌上的徽州锡格里的寸金糖开始的,那仙境况味就甭提有多惬意加美妙了。就讨取到“开门见金见银”的口彩,就获取到“年头甜到年尾”的吉祥。
  “寸金糖”的名字,其次当然还来自于它的深层寓意:所谓“寸金、寸金”,便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之深意;所谓“春节、早茶”,便有“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之美意。因此,“寸金糖”,便成为徽州传统糕点中最与民生相关联、最具醒世恒言况味的茶点,其间蕴含丰富,无不闪烁着令人受益无穷的千古民谚、华夏文明的人生之道、真理之光,这也正是广大徽人之所以要世世代代传承着、保留着“寸金糖”的主要原因。


  关于“寸金糖”的来历,徽州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徽州有个大孝子,“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走上了出门学徒做生意的徽商之路。由于年纪太小,思家心切,因而长进不快,被其母亲骂为“虚度光阴”。一天,爱子心切的母亲终于想出了个妙计,决定采用“寓教于糖”的手法,在儿子最爱吃而她每年都要做它一批捎给远方的儿子的家乡传统土特产——松杆糖的基础上作些改进,使得原来的“夹心在内、芝麻在外、两端敞开、两寸长短”的长圆柱形松杆糖,摇身一变而成“夹心在内、芝麻在外、两端封口、寸把长短”的变形元宝、金条形状,并取“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之意为之命名为“寸金糖”,并将这种寄予着深深母爱、良苦用心、殷殷期盼的“寸金糖”,连同一张只有“寸金糖”三个字的信纸一块,通过当时专事邮递的“水客”捎了出去。儿子接到之后,先是一番惊讶:为什么母亲捎来的,不是它最喜欢吃的家乡松杆糖,而是他从未见到过的寸金糖?为什么母亲捎来的书信,竟是一封“寸金糖”三字天书?继之就是一阵感动:却原来母亲所有的千言万语,已经尽在这“寸金糖”三个字里了。真是心有灵犀、母子感应啊,这位一直遵循、恪守着“母训为大”信条的徽商大孝子,霎时顿悟,恸哭不止,一边含泪品尝着母亲捎来的“寸金糖”,一边吟咏着联想起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谣谚,于是,发奋图强,誓言铿锵:从此后,每日上进,绝不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不干出点名堂,无脸见爹娘;从此后,每日品尝,均能警醒鞭策、励志有为,不干出点名堂,誓死不回乡!从此,“寸金糖”这种新创糕点,便随着这个关于“寸金糖”的故事一块在古徽大地上传扬开去,并渐渐成为了徽商故里一款著名的、与“徽商”有关的徽州名点。


  谈到寸金糖的制作秘诀,“寸金糖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筱苏州老店的程桂菊师傅披露:在寸金糖制作技艺的传承中,程桂菊个人的成就,最主要的表现在“拉糖、做筒”关键工序绝技的掌握与传承之上。这是因为拉糖的目的是使糖坯滋润,以包住糖心和使制品具有光泽的外观及酥口的品质,因此拉糖的程度须掌握适当,拉轻了,糖的粘性太大影响口感,拉重了易使糖皮在包糖时发生脆裂现象。程桂菊的绝技成就在于:在拉糖机上每分钟56~60下的速度约拔2~3分钟,拉到糖坯乍现白色并微带有光泽立即从拔糖机上取下,在案板上趁热做筒。这时需要1至2人把糖坯做成约30厘米,直经约40厘米的圆筒。1985年,程桂菊制作的寸金糖,荣获“安徽省优质产品”称号。
  这么看来,徽州名点“寸金糖”,倒真是一款“醒世糖、警世糖、励志糖与文化糖”了。传统犹珍,古训犹在,民谚犹灵,“寸金糖=过年”的等式永存,因之“寸金糖”亦依然备受今人的喜爱。
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

作者简介

 

  江春简介

  江春,南昌市政集团江西长运之黄山长运综合部从事党工宣传工作,政工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黄山市作家协会会员。散文、诗歌、大特写等散见于《世界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中国道路运输》、《安徽道路运输》、《大江南北》、《红岩春秋》、《江西政协报》、《安徽工人日报》、《黄山日报》等报刊。其中散文《写在日本算神诞生的地方》荣获《中国青年报》全国征文大奖赛二等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