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塘闲谈|走向阳康

 含山唐 2022-12-27 发布于浙江

    昨日一早起床,窗外不见阳光。天,阴了,不知阳了的人何时迎来美好的“阴”。

    几只麻雀在地上觅食。白头翁叽叽喳喳地在樟树树枝间上窜下跳,似乎在庆祝阴天的到来。远处,传来几声鹁鸪叫:咕咕咕,咕咕咕……天要变了吗?

    含山唐正走向阳康。一杯牛奶吃出了牛奶味;一碗粥吃出了粥味;再吃点自腌的咸菜,酸爽可口,确实有咸菜的香。

    小区很静!乡村也很静!曾经喧嚣的城市也很静!人们似乎很享受这静默的状态,可是网络虚拟世界似乎很不平静。一篇篇网文,一段段视频,一边说莲花清瘟不要吃,一边说美丽国的辉瑞也不是特效药,然后两边对垒。一边说阳了不要紧,大部分都是轻症或无症状;一边说阳康了也要当心,有“重阳”的危险,第二次阳比第一次阳更厉害……有时,两边网络大大小小的“V”夜以继日对轰,轰得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凯比俄乌战场。

     含山唐账号虽也加了“V”,也只是写写随笔散文而已。我等关注网络,也不是看什么热闹,而是想看看怎样才能在家好好抗疫;可看了半天,不晓得听哪边的,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边听来都有理”。你看网络大V司马先生和陶奶奶也吵起来了。当然都是君子,文字都很有水平,口才也都很厉害。文人吵嘴,不像我们乡下女人吵架;他们各种摆事实讲道理,都想以理服人。而北京孔和尚觉得还是趁此时写点文字为好。吵架?有辱文化人的斯文。他写道:“乾兴元年,真宗崩。睦州张押司三岁之子阿文,偷食煮鸡卵,气塞而夭折,夫妻痛哭。夜梦阿文曰:父母勿悲,儿前世为庸医,不辨湿寒燥热,处方多以鸡卵误人,今世遭此报也。儿将于阴曹苦役千年,千载之后,转世托生为太医,名宏天下,且日食鸡卵二枚也。夫妻遂安。”哈哈,大学教授竟也调皮得像个孩子。这个倒有点像乡下人骂洋人,虽不指名道姓却胜似指名道姓,谁接嘴就是谁。那人知道了也只能生闷气。呵,人家做医生的只不过建议阳性患者可每日吃两颗鸡蛋,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罢了。

    网络是个大染缸,什么颜色都有,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网上的言论,就像我年轻时演双簧,我台前演的,要根据台后那个人说的台词内容,不是你想怎么演就怎么演。在当今自媒体流量为王的时代,别轻易相信他们说的话。

    疫情管控放开,哦,不能说放开,只是管控的方式方法不一样。含山唐不自觉地闯进这疫情爆发的第一波,好在症状并不严重。如今这第一波的阳人,大概都走在阳康的大道上。朋友,你阳康了吗?

    含山唐全家都走在阳康的大道上。儿子虽症状最为严重,但昨天接到通知,上班去了。孙子虽两条杠,除了有两夜有点低烧外啥事也没有。

   “什么两条杠?我在学校里是三条杠!”孙子说。

1.山塘闲谈|“羊了个羊…”

2.山塘闲谈|我是阳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