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若是空间站出了事,宇航员能够选择跳伞逃生,降落回地球吗?

 自然科学追随者 2022-12-27 发布于湖南
此前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的宇航员乘组,在中国“天宫”空间站当中完成交接仪式的消息引得全国人民欢呼,而根据路透社的相关报道来看,神舟十五号宇航员的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次任务。这就意味着,咱们的空间站即将正式建成。

此前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的宇航员乘组,在中国“天宫”空间站当中完成交接仪式的消息引得全国人民欢呼,而根据路透社的相关报道来看,神舟十五号宇航员的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次任务。这就意味着,咱们的空间站即将正式建成。

不过人们在为此感到骄傲的同时,也开始“居安思危”,担心起了空间站内宇航员们的安全问题,毕竟在太空当中出现意外是很恐怖的。

那么,空间站可能会面临着怎样的安全威胁呢?万一空间站出了事,宇航员可以使用跳伞逃生的方式,降落回地球吗?

空间站的危险因素

空间站作为人类在太空当中的“居所”,它不仅可以帮助宇航员实现在太空中的长期驻留,还能让其在低重力环境下进行各种实验。

但是,别看空间站拥有“铜墙铁壁”,它也是相当脆弱的。

因为在轨运行期间,空间站会受到空间环境的作用和影响,这会让许多危险因素被诱发呈现,最终构成危险事件。

那么,空间站一般会面临什么危险因素,又可能会出现怎样的“事故”呢?

空间站面临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分别是空间环境、危险设备和装备、危险物质、危险操作

以空间环境为例,空间站在轨道当中面临着真空、辐射、原子氧、电离、流星体等因素的影响,像流星体和微粒垃圾撞到空间站上的时候,会让其外层材料性质和强度变坏,最终甚至可能影响到舱内的环境。

一般来说,可以将空间站灾难的危害程度分为3级,第一级是空间站可以降级使用,并且对宇航员的生命和能力不会造成威胁。第二级则是在适当处理之后,可以让空间站的安全性得以恢复。三级就是最严重的,意味着宇航员必须撤离空间站,否则将面临生命危险。

根据目前的研究来看,陨石撞击和空间站内发生火灾两种情况对宇航员的威胁最大,在面临这些危险事件的时候,宇航员一般只能选择逃离空间站。

那么,他们能否利用从空间站跳伞逃生的方式来重回地球呢?

宇航员可以选择跳伞逃生吗?

我们需要先明确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一般来说其高度在400到450公里左右,这个高度无疑不适合跳伞逃生

此前奥地利的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就乘着氦气球,在进入距地39公里的高空之后,进行了跳伞。而这个距离的跳伞,已经被不少媒体称为“太空跳伞”的范畴了。

据悉,他在整个跳伞的过程当中,经历了不少风险。比如他在平流层当中时,就于稀薄的空气中旋转,依靠着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地下指挥才克服了这一情况。若是再将这个高度提升到空间站的轨道高度,那么“跳伞”的宇航员将会面临什么就可想而知了。

并且,宇航员若是真的想在太空中完成跳伞,所穿的装备肯定与常规跳伞装备有着巨大的差异,至少厚重的宇航服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由于宇航服的“助推系统”能力有效,所以宇航员们先会经历另一个缓慢下降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宇航服当中的氧气供给可能就被消耗完了。所以,想穿着宇航服跳伞,然后顺利返回地面,无疑就是天方夜谭。

除此之外,大家应该都看过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之后的情况,在太空中的超高速度会使其外部与空气产生剧烈的摩擦,最终让其变成“一团火球”。涂着耐高温涂层的返回舱,尚且会燃起熊熊烈火,那只穿着宇航服的宇航员又将面临什么呢?

很显然,他们会在降落的途中就被高温侵蚀,甚至直接在大气层当中就被烧成渣。由此可见,宇航员在空间站面临风险的时候,选择跳伞逃生的方式,根本不算是自救,而是“自杀”。

只不过相较于直接在空间站内死亡,这种方式会更加“刺激”,因为没有人知道宇航员在这期间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危险。此外,在飞船中面对黑暗寂静的太空,已经让人感到很恐惧了,若是还在这之中孤独地做着“自由落体运动”,肯定就更让人感到绝望了。

综上所述,即使空间站面临危机,宇航员也不能选择传统的“跳伞逃生”方式。因为在这个高度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之下,这种举动与“自杀”无异。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宇航员在空间站面临危险的时候,就只能选择原地等待死亡,没有任何自救余地了呢?

空间站的主要救生方式

虽然跳伞逃生的方式不可取,可这并不意味着研究人员没有做其他的准备,来拯救宇航员。一般来说,空间站的救生方式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天基救生类,简单来说就是依靠轨道上已经装好的救生装置来转移宇航员,使其能够顺利返回地面。

第二种则是地基救生类,这类主要是指人们在地面准备好救生装置,然后在空间站发生意外的时候,将这一装置发射入轨,以此帮助宇航员进行逃生。

这两类逃生装置,人们在过去都曾使用过。比如在1985年9月,苏联礼炮7号空间站上的一名宇航员,就因为病重的原因需要离开太空返回地面积治疗。而他就是利用对接在空间站上的联盟-T14号载人飞船,作为救生装置进行返航的

因此,大家不必过于担心,因为早在将新的宇航员送上太空之前,地面就已经评估了任务的风险,然后确定了营救方案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得不撤离空间站,也不会让宇航员选择用“跳伞逃生”的方式。

当然,到底选择怎样的救生方式,还要看空间站的基本情况。因为太空中的环境非常复杂,所以在发生意外之后,宇航员需要尽快协助地面研究人员对空间站风险性进行评估,及时作出反应,然后立即做出安排。

比如当面对空间站火灾的时候,就需要及时做出反应。根据资料来看,1971年,苏联的礼炮一号空间站就曾发生过火灾,而宇航员在闻到烟味儿之后,就立即撤离到了联盟号飞船上,保住了生命安全。

资料显示,在前苏联/俄罗斯的载人航天飞行中曾动用过6次灭火器,美国航天飞机的飞行任务中,也出现过多次火灾危险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人们也一直在寻找更方便快捷的救生方式。因为在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普通人”进入太空,他们在面对危险时的反应可能没有专业宇航员那么快。所以,空间站的救生计划应该是要顺势而变、与时俱进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