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德培 | 一次难忘的语文作业

 丁中广祥 2022-12-28 发布于江苏

一次难忘的语文作业

江都  徐德培

作者徐德培先生: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高中毕业于江都县中学,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80年毕业于扬州教育学院,2008年退休。原江都中学工会主席、江都实验初中党支部书记。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
或许是因为我接任了班主任,那个班的学生很喜欢物理,让我这个班主任兼物理教师感到欣慰。但一段时间后,批改物理作业时总发现一些离奇的错别字,且不说把“辐射”写成“福射”,也不谈把“冰的吸热熔化”写成“冰的吸热溶化”,就是那个夏某某几次把“欧姆定律”写成“殴母定律”,就引得办公室的同事们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于是我讲课时,增大了预防错别字的力度。我告诉他们,古代牛车的车轮与车轴之间,用若干根叫做辐条的木条撑着,其形状就像太阳光向四面八方射出去,所以我们把热从物体沿直线向外射出去的传递方法叫做辐射。又告诉他们,冰的熔化需要吸热,所以用“火”字偏旁,表示加热的意思。至于欧姆定律,科学家的名字尽管是音译,也要服从课本的翻译,不可随便写,何况“殴”、“母”二字写在一起就有大不孝之嫌。

此后,虽说情况有所好转,但作业上的那些突然冒出来的错别字还是常常令我忍俊不禁。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以“如何减少错别字”为题,引发大家讨论。不知谁说了一句:“街上错别字多呢,我们见多了,就会受到影响。”我受到启发,就说:“这样吧,我布置一项课后作业,题目是江都镇街头错别字调查,星期天完成,下周一交给我。”

周一早读课时间,同学们都准时交来调查报告。用了好几个小时,我才看完了全班的调查报告,内容挺丰富,笑话也不少。

一份某男生的调查报告说,他在农产品市场,看到一个老爷爷卖鸡蛋,旁边招牌上写的是“鸡旦”,他就告诉老爷爷:“这个'旦’是'元旦’的'旦’,不是'鸡蛋’的'蛋’,你用了别字,需改一改。”老爷爷问:“你买不买?买就掏钱,不买就别扯淡(旦)。什么元旦不元旦?我的鸡蛋不是圆蛋吗?你见过扁蛋吗?”后来还是在其他顾客的帮助下,该同学才用粉笔帮助改写了招牌上的别字。

另一份是某女生的调查报告,谈到在水产品市场上的遭遇。她在鱼摊上看到小黑板上把“甲鱼”写成“脚鱼”,就向摊主指出错误。谁知那个女摊主很不服气:“有脚的鱼就叫做脚鱼,有什么错吗?有四只脚的蛇不是也叫做四脚蛇吗?你看看隔壁卖鱼的摊子,长长的鱼叫做长鱼,扁扁的鱼叫做鳊鱼,有脚的鱼当然叫做脚鱼。你不懂就快走,不要影响我的生意!”女生的争辩敌不过那人的大嗓门,只好默默离开。后来在班会课上,该女生汇报到这一段经历时,差一点委屈地流下眼泪。

还有一个同学介绍了他的调查情况,他说在老县政府对过的摩托车装备商店门口,看到广告牌上把“头盔”写成“头灰”,便找到老板,悄悄问他:“老板,最近头盔生意怎样?”老板回答:“我的头盔质量过硬,但生意还是清淡。”该同学又问:“你知道为什么吗?”老板不假思索地说:“多数人还没有戴头盔的习惯,嫌麻烦吧。”同学凑到老板耳边小声说:“你把'头盔’写成'头灰’,人家忌讳呢!你还是改一改吧!”老板立即认真地看了看广告牌上的字,恍然大悟。赶快说:“谢谢小兄弟,谢谢小兄弟!”立即拿出笔改写了广告牌。

后来我将全班的调查情况写了一份综合报告,可惜时间一久,竟找不到了。不过,这个班在若干年后的一次聚会时,还是有同学提起这事,说那次物理老师给我们布置的语文作业,真是有趣,让我们懂得了纠正错别字的重要性,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