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龙:中西混合室内乐的探索与互鉴

 顺其自然h 2022-12-28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周龙




四十载探索中国味道


周龙在中央音乐学院就读期间正是改革开放之初,当时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的乐团陆续到国内进行文化交流。其中让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支日本乐团的演出。“他们用日本的民族乐器演奏现代作品。”受此启发,周龙设想,“如果让中国乐器和西洋乐器混合在一起,将是一种全新的组合方式。”于是1982年,周龙创作了他的首部中西混合室内乐作品《空谷流水》。

《空谷流水》是为笛、管、筝和打击乐(西洋打击乐)所作,但仍以中国乐器为主。作品使用了十二音序列和调式旋律,这种组合包括了吹奏、弓弦及打击乐器从高到低的极端音区。周龙介绍,“《空谷流水》最初是为日本筝而写的,日本筝保持着唐式风格。”在作品中,他将筝的调音从传统的调式音阶变为无调性音阶。此外,他还在这三种乐器中使用了特殊演奏法造成微分音、装饰音等,以模仿传统乐器。通过这样的组合形成一个构架,以此对东西方文化进行思考。

“还有一支加拿大的乐团也让我受到启发,他们将中国打击乐和西洋打击乐混在了一起。”1984年,周龙创作了《钟鼓乐三折》组合打击乐独奏,将木琴、中国锣、中国鼓等打击乐围成一个圈,由一名乐手演奏,“现在这种形式已经很常见了,但这在上世纪80年代还是很新鲜的尝试。”这部作品后来成为很多打击乐专业学生参加大型比赛时的常用曲目。


钟鼓乐三折——戚·雩·旄:戚
钟鼓乐三折——戚·雩·旄:雩
钟鼓乐三折——戚·雩·旄:旄

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之前,周龙曾在张家口市文工团工作。他回忆,“那时候的地方文工团里,经常是几个民族乐器和一两件西洋乐器一起演出。中西混合室内乐的形式在民间很常见。如在现代京剧里,也用到了西洋乐器。”但真正从作曲的角度开始探索中西混合室内乐,周龙是先行者。也是在他这一代中国作曲家的共同努力下,中西混合室内乐成为室内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此后,周龙陆续创作了大量中西混合室内乐作品。为单簧管、筝和低音提琴而作的《定》,钢琴与电子/钢琴、筝和打击乐而作的《无极》,长笛、打击乐、琵琶、筝、小提琴和大提琴而作的《玄》等,都是周龙极具代表性的中西混合室内乐作品。

除了自己创作,周龙还带动更多作曲家参与到中西混合室内乐的创作中。1984年,周龙赴美求学。同年开始为刚刚成立的纽约长风中乐团创作新作品。在周龙的建议下,乐团设立了中国民族器乐作曲“长风奖”,带动国内外的作曲家投入到民族器乐作品和中西混合室内乐的创作中来,并在纽约首演了一百多部获奖作品。周龙表示,经过近四十载的努力,“现在,美国观众对中国乐器中的二胡、琵琶、筝、古琴、打击乐等都很熟悉。也有一些美国作曲家对中国乐器感兴趣,专门到中国来交流、学习。”


中西互鉴带来独特音响效果


“西方人看到中国作曲家时,更好奇的是你的中国作品是什么样子,而不是你的西洋乐器作品写得怎么样。”而周龙之所以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中西混合室内乐的创作而非民乐重奏,源于他更喜欢中西方乐器混搭带来的独特感。

在周龙看来,西洋乐器在20世纪后发展得更加极端,在弦乐的演奏技法、打击乐的配置等方面都进行了很先锋的探索。但上世纪80年代,很多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写法还停留在传统技法上。通过中西混合室内乐的创作,两种媒介得以互相借鉴,可以把西洋乐器的演奏法运用到中国乐器上,也可以把中国乐器的演奏方法运用到西洋乐器中。“不同技巧带来不同音响,让不同的理念和音乐性可以互相融合。”而这就要求作曲家要对中、西方乐器都足够了解。周龙的弦乐四重奏与乐队作品《唐诗四首》,没有使用任何一件中国乐器。但首演后,很多人都询问周龙:“你把中国乐器藏到哪里了?为什么我听到了它们的声音,却没有在台上看见它们呢?”这是因为作曲家把中国乐器的韵味和演奏技巧融进了弦乐演奏,带来一种全新的音响效果,让西方观众听起来非常新颖。同理,把西方乐器的演奏法放进中国乐器的演奏上,也会给中国观众带来新鲜感。

周龙表示,传统的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木管五重奏,其声音本身就是融合的。而在中西混合室内乐中,越是新颖的组合方式,越要求作曲家把更多心思放在声音的协调上。如,长笛、打击乐、琵琶、筝、小提琴与大提琴的组合,是周龙经常使用的乐器配搭。“这个六重奏组合,囊括了西洋的吹、拉乐器和中国的弹拨乐器,造就了一种极致的音响。这是纯民乐作品和纯西洋乐作品都达不到的,是一种具有穿透力的音响效果。”周龙的作品《玄》,以吹打(长笛与打击乐)、弹拨(琵琶与筝)、拉弦(小提琴与大提琴)搭配成三组二重奏,通过不同音色组的对比和音区的扩展、织体的持续变化,构成音响上的结构基础。全曲呈“散-慢-中-快-散”的速度布局。同音反复的音型出现在不同打击乐器及弹拨乐器上,伴以拉弦乐器的泛音及持续低音,而后是短笛与木琴为一组在高音区的二重奏引入弹拨乐的泛音颤音,使音乐产生空间感。同音反复的音型不断在各声部中发展,逐渐密集的节奏形成第一次小高潮。接下来是以各组乐器低音的对峙引出中音长笛与大木琴的重奏。琵琶与筝的滑音伴以打击乐与弦乐上色彩性的背景衬托,造成一种富于宗教式的神秘感。而持续的同音及复音型使音乐始终呈现一种持恒的环境。

除了在创作上,周龙表示,作曲家还可以通过改变演出座位来控制音响平衡。在他的胡琴与打击乐四重奏《石窟传奇》中,胡琴使用了二胡(定弦d1-a1)、板胡(d2-a2)及中胡(g-d1)。周龙更喜欢乐器本身发出来的声音,但二胡的声音比较弱,穿透力不强。因此在这部作品演出时,他通过改变演奏家座位的方式调配声音比例,让二胡离观众更近,让打击乐后退到舞台最远处,从而实现音响上的和谐统一。

胡琴与打击乐四重奏《石窟传奇》尾声


赋予中国传统韵味深层次思考

古琴长笛二重奏《溯》

《溯》《魂》《玄》《无极》……周龙在作品中始终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中国传统韵味更深层次的思考。而他也认为,中西混合室内乐并非只能用来表现中国题材的作品,当代题材或其他国家的题材都可以使用中西混合室内乐来创作。“中国的很多乐器都是外来乐器,经过本土化的继承、发展,成为今天大家熟悉的民族乐器。”周龙举例,琵琶和西洋乐器混合,就很适合表现中亚题材的作品,“马友友和丝绸之路乐团的很多作品中,都有琵琶、筝,还有很多伊朗、印度的民间乐器。选择什么乐器,最终都是为了作品服务。”

“中国的音乐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的作曲家一定要能写好中国的民乐作品。”在周龙看来,改革开放至今,国内音乐院校在校生免不了对西方的音乐创作更感兴趣。但中国数千年悠久的民族器乐传统,为后代留下了传沿千古而不朽的古典名作,以及凝聚着民族神韵和乡土气息的民间音乐。想要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需要我们不断去发掘它、认识它,并在新一代的诠释中发展出“活的传统”。“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人们对世界范围内的横向接触与古今范围内的纵向研究,都为我们如何认识和发展当代音乐文化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也大大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与辨别力。”

“在美国,已经有很多作曲家会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中国乐器。”周龙相信,未来人们对中国乐器会拥有更大、更广泛的需求,“希望国内的作曲学子们打好基础,熟悉中西方乐器是创作中西混合室内乐的前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