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建中:父亲的旱烟斗

 温馨微语 2022-12-28 发布于江苏


/郭建中

每当我听到抖音里《父亲的老烟斗》这首歌,就想起了老父亲和他的旱烟斗。一个石楠木老式旱烟斗承载了父亲大半生的骄傲,也见证了父亲的辛酸和沧桑。
时间就像白驹过隙,一眨眼便过去了。父亲已去世二十二年了,现在我也到了古稀之年,但我很清楚地记得,从小到大,再到我知天命之年父亲去世,那个石楠木的旱烟斗一直陪伴着父亲。解放前,人们基本上都抽旱烟,只有少数人抽纸烟。在镇子上的人大多使用短的烟斗,父亲使用的旱烟斗比猴头烟斗稍长一点。解放后,父亲仍然抽旱烟。他说,抽旱烟劲大,过瘾,一口算一口。我经常会看到他叼着烟斗,用火柴点着后,吧嗒吧嗒猛吸几口,燃着,一缕缕淡蓝色的烟雾,淡淡地缭绕在眼前,袅袅旋绕飘散,带着一股浓浓的烟草香味儿,劣质烟叶是不会有这种香味的。他抽烟姿势有个特点,就是吸的快喷的也快。好像还没有完全吸进肺里就喷出来了。但父亲自我感觉是一种享受,他认为抽旱烟的过程有如仙的惬意。饭后一袋烟,赛过活神仙是他的口头禅。
独特的吸烟过程,使父亲的身体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他也天天喝酒,但不贪酒,这才使他活到九十多岁。当然,还与他在人生的沧桑、磨难中形成的豁达人生观有很大关系。
父亲的一生平凡而不平庸。他的经历还有点传奇色彩。在敌占区,他曾冒着枪林弹雨掩藏八路军战士,还曾担着被日本鬼子抓捕的风险把印刷机卖给八路军。父亲五岁时爷爷
挑着他,带着全家从山东省逃荒到江苏省赣榆县青口镇。全家人就靠在镇上开的一家印刷社勉强维持生活。后来,爷爷、大伯相继去世,全家人的生活重担都落在父亲一人身上。当时正值抗战时期,父亲刚过而立之年。由于印刷设备简陋,已不适应社会需求,于是便借钱从青岛买来一台铅字印刷机。没过几年,由于兵荒马乱,业务萧条,便想把机器卖了,以还清欠款。搞印刷会接触各阶层人士,镇上有个姓王的中共地下党员,比父亲小六七岁,他们很早就认识。小王听说后很快就找到父亲,还特地为父亲搞到了三斤关东烟。父亲一听说八路军急需这台印刷机,便欣然答应了。我大伯就是因鬼子投炸弹受惊吓得急病而去世的,因此,父亲早已恨透了日本鬼子。他和小王说:现在山东八路军很穷,即使比卖给别的买主的价钱低,我也心甘情愿。父亲还风趣地说:就凭老弟这三斤上等烟叶,我也得把印刷机卖给八路军。据说,这台印刷机为山东八路军机关印刷大众日报做出了很大贡献。
解放后,父亲全家分得了房产。作为县里有丰富经验的印刷技工,又是县印刷厂创建组主要成员,每天废寝忘食地工作。印刷厂建成后,由于厂里需要,他一直干到七十多岁才退休。父亲爱好广泛,喜欢书法、读书、写诗、拉胡琴、下象棋。虽然只上过一年私塾,但靠自学认识很多字,连厂里大学生都不认识的生僻字,他都能认识。父亲不管干什么事情,旱烟斗总是随身带。因长相端正,脸面白净,有气质,在他六十多岁时,镇上国营照相馆把他的一张叼着烟斗的写真艺术照,作为精品照片放在玻璃展窗内。
老烟斗对父亲减退愁闷心理,缓解心理压力,形成豁达人生观也起了很大作用。父亲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说话直来直去,不会阿谀奉承,无意中就会得罪人。又因是解放前过来的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次政治运动都会受到冲击。儿女的入党、提干等也受到影响。是老旱烟里的兴奋剂排解了父亲的愁闷心理,使他坚忍乐观,与豁达为伴。
时间如梭,生命如歌。现在,已很少有人抽旱烟了,父亲的老烟斗,寄托多少爱和忧,祈求时光能倒流,我还给你装烟斗……”抖音里的歌曲又在我耳边响起。老父亲还有旱烟斗,在我心里是一座永恒的丰碑。

作者简介

郭建中,男,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工程师,经理,已退休,爱好写作。姓名与成果已载入《中国专家人才库》第三卷。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往期链接

郭建中:心安理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