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越调皮影戏传承人李有生: 一个人的“千军万马”|163

 清风拂面mw0s3q 2022-12-28 发布于湖北

古驿镇外沟村74岁的村民李有生,是一位拥有家庭博物馆的“宝藏爷爷”。

博物馆设在李有生女儿的小楼里。一间随时敞开着的近30平米的外室,陈列着草鞋、木箱、铜钱、旧书、板锄等,记录着李有生的平凡生活;一间总是关上门的30多平米的内室,展示着200多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物形象的皮影道具,以及锣鼓、电子琴等乐器,见证着李有生的追梦足迹。这些都是李有生倾尽一生爱护的宝贝,尤其是那间装着皮影家当的内室,里面有他的青春,他的梦想和他近60年的执着坚守。

人物名片

李有生,原名柳善敏,1945年生于房县,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人,15岁师从王金山,成为大越调皮影戏第四代传承人。1975年,李有生一家认祖归宗回到古驿镇外沟村。2013年,大越调皮影戏被收入襄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救助和保护的对象。

1结缘大越调皮影戏

抗日战争时期,李有生的父亲从家乡古驿镇一路逃荒要饭到房县桥上镇古泉村。1945年12月20日,李有生的出生为战乱中这个颠沛流离的小家庭增添了莫大的欢喜。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光化(今老河口市)艺人王金山,也因逃难流落于此。王金山家世代都是唱皮影戏的,他是大越调皮影戏第三代传人。迫于生计,王金山在此重操旧业。谁家有红白喜事,王金山的戏班子就会被请到家中演出。但在性命和温饱都难保的乱世,这样的机会并不多。

当时王、李两家交往甚是密切,李有生拜王金山为干爹。从小李有生就爱看皮影戏。哪里有戏场子,李有生便会早早去守着,直到戏班子散场也不愿离去。每次见干爹吹拉弹唱,李有生便在一旁看着,趁人不注意赶紧偷摸一下器具。每次见干爹雇的工人雕刻皮影人偶道具,李有生就在一旁偷学,回家后用油毛毡当牛皮模仿。上学的时候,李有生书包里装满了皮影人偶道具,走在路上也不忘哼上两曲。

新中国成立后,百姓的生活逐渐安定,唱戏的人也多了起来。李有生难掩对皮影戏的热爱,遂拜王金山为师学习皮影戏。耍签子、拉弦子、打锣鼓、唱戏文……仅一年多的学习,李有生便有了调动“千军万马”的能力。师徒二人辗转于鄂西、豫南演出谋生,他们的大越调唱腔颇受群众喜爱。

如今,在李有生的家庭博物馆里,历经200年风雨的皮影人偶道具完好无损,在阳光的照射下依然色泽鲜亮。“它们是我师父祖传三代的家当。”李有生说:“当年皮影戏被扣上'牛鬼蛇神’的帽子,这些宝贝差点没有保住。”

上世纪六十年代,王金山的戏班子解散了,唱戏的家当被全部没收。“师父心灰意冷地离开了古泉,我也是怎么也想不通自己钟爱的艺术珍宝会被'封杀’。”李有生说,那时想着说不准以后还会再流行起来,“无论如何也要拯救祖传的宝贝。”

当时公社大院正在修缮,李有生借泥瓦匠的身份请工友帮忙,每天从屋里揣走几个皮影,埋在院外的树叶堆中,晚上下工后再带回家。“为了保住这些宝贝,在乡亲的帮助下,我狠下心烧掉一批皮影道具,才算是顺利保全现有的这部分家当。”

2赋予皮影戏新活力

1970年左右,样板戏兴起。“他们唱的是戏,皮影戏也是戏,何不用皮影戏来唱《沙家浜》?”李有生灵机一动,马上行动起来。

头戴帽子、一身正气的李玉和,满头银发、慈眉善目的李奶奶,头扎麻花辫、一袭红布衣的铁梅……李有生设计、雕刻出的皮影人偶让人大赞其妙,他唱的皮影样板戏也颇受欢迎。李有生的乐团“越办越香,越办越红火”,李有生也成了村里的大红人。

1975年,李有生一家认祖归宗回到古驿镇外沟村。上有老,下有小,为尽快扎根于此,养活一家8口人,李有生只有拼命干农活。但无论多累,他总忘不了哼几句大越调,夜间休息的时候,摸摸陪他历经风雨的宝贝皮影。1983年,李有生在红水河水库做工时,无意间看到有人在放电影《三打白骨精》,这让李有生明白“大越调皮影戏又可以复活了”。

时机到了,一心想让大越调皮影戏重返舞台的李有生,一直在找能与他登上舞台的搭档。1995年,他们来了,他们带着“会拉会唱会舞狮还会唱曲剧”的技艺出现在外沟村,与李有生组成表演团队。

为了让团队的表演更受欢迎,李有生在襄阳大越调与河南小越调的唱腔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曲调,比如在一些场景中,将高四腔改为黑金唱腔等;为了让作品跟上时代潮流,他还创新作品,把流行歌曲与现代人物加入到大越调皮影戏中,比如歌曲《军港之夜》《南泥湾》等;为了让观众一饱眼福,他还丰富表演形式,增加舞狮、旱船、秧歌等表演。有他们的春节,村里格外热闹。

1996年冬,古驿镇文化站站长登门拜访,请李有生筹备春节演出,并为迎接香港回归做准备。接此重任,李有生丝毫不敢怠慢,写词、谱曲、设计人物、编排动作,全部都是原创。“不同历史时期要赋予皮影新的文化内涵,创作出符合时代的文艺作品。”李有生说,香港回归的那场表演,彻底让他们出名了。逢年过节,大越调皮影都是村里乃至乡镇的一出重头戏。

然而,随着电视、网络的相继出现,人们的文娱活动日渐丰富起来,皮影戏的发展陷入困境——观众少了,参与演出的人也少了。

为此,李有生绞尽脑汁。他以动画片为剧本,采用现代音乐,制作儿童喜欢的卡通人物和动物;用亚克力塑料代替牛皮制作皮影人偶,颜色鲜艳,映在幕布上也很逼真……虽然这一切的付出都收效甚微,但李有生仍在坚持,毕竟,如今的大越调皮影戏依然充满生命力地活着。

3传承皮影任重道远

随着全国各地媒体的争相报道,李有生成为大越调皮影戏的代言人,大越调皮影戏也成为古驿镇的“代言人”。

如今,走进古驿镇外沟村,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铺展开来,处处可见大越调皮影戏的文化元素。

李有生的房子是一座掩映在白墙红瓦楼房间的土坯房。“这些年来挣的钱全在这里头。”站在家庭博物馆内室的门口,李有生往里指了指说:“这些皮影家当就是我这一生的收获呀。”

一双巧手调动“千军万马”,两根竹竿舞尽喜怒哀乐,守护大越调皮影戏已近60年,古稀之年的李有生坦言:“我不想看到这项技艺在我手中失传。”

2013年,大越调皮影戏被收入襄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救助和保护的对象。在此前后,李有生开始琢磨收徒,传授其毕生所学。

然而,学习大越调皮影戏绝非一日之功,敲打耍拉唱必须样样精通。“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搞皮影戏,挣不到钱。”李有生深知,要想承袭他的一身本领,“就得钻得进去,受得了清苦”。李有生曾教过自己的儿子、女儿、女婿、外孙,他们大都会个一两招,但真正愿意继承衣钵的却没有。

2015年12月,23岁的鲁小鹏正式向李有生行拜师礼,李有生终于有了自己的传承人。

一直以来,外孙鲁小鹏都是李有生最看好的传承人。“他打小听话懂事,对皮影戏热爱、有兴趣,跟在我身边学了十几年了,如今也能独当一面。”向大家介绍鲁小鹏时,李有生面露欣慰。

再过4个月,李有生就74岁了。虽说目前已经收了几个徒弟,但都只是“兼职”学习大越调皮影戏的一部分。“来自河南邓州的徒弟苏风云虽能唱几句,但路途遥远,教学不便;外孙鲁小鹏耍签子、敲锣鼓的基础虽好,但长时间忙于工作,且不善唱曲;正在上高中的外孙余乐在雕刻皮影人偶上有天赋,但技艺还有待提升;湖北文理学院的老师赵晓松文笔好,可帮忙编写剧本、摘录戏本。当下还缺一个拉胡琴的人。”李有生一边皱着眉念叨,一边掰着指头。

实际上,除了对徒弟的传、教、带,李有生早已开始了收集整理民间戏本的行动。祖传的戏本他都按着原本或者记忆的唱本做了摘录,自己新改编的戏本他也正在做归类整理,像《孙悟空大闹天宫》《老君下天堂》《老来难》《古驿新风》《唱响襄阳》等,民间传唱的戏本他正在尽力收集,就连皮影人偶图像他也新绘制了几本,以供后人参考。“

只要我一天不死,我就要搞大越调皮影戏。”李有生说,趁着头脑清醒,要赶紧把自己掌握的传统戏本子整理出来,多带些年轻的徒弟,建一支年轻的大越调皮影戏队伍。“这样,即使哪天我不在了,这些留存的戏本子还能有人传唱,民间传统文化还能传下去。”

全媒体记者龚良杰 实习生梁祖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