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石街道北后周村:竹编名村 卢宅一脉

 流星雨刘鑫 2022-12-28 发布于浙江

浑水里面有“花头”

  在东阳,除了卢宅,北后周村也是卢姓后裔集中的村庄之一。村民基本上姓卢,祖上就是从卢宅搬迁过来的。“我们虽然不排外,但外姓的人似乎在村里都待不牢。”卢国庆说,“可能村里的风水是'旺’卢姓吧,以致上门女婿也都改姓卢了。”

  据村里的老人卢淳法介绍,在口口相传的故事里,北后周村的太公和太婆起初曾搬到义乌“嘉凌”住了一段时间,可是太婆因为思念自己的娘家,想说服信风水的太公搬回来,就有心请风水先生帮这个忙。一天早上,太婆给风水先生端去一盆浑浊的洗脸水,这让风水先生有些纳闷,水这么脏怎么洗脸?太婆就说:“先生啊,清水里哪有鱼捉呢?”原来,太婆把银两藏在浑浊的洗脸水中送给风水先生。风水先生就用“神仙托梦”的方式告知太公:嘉凌不及桐山脚。桐山脚就是现在北后周村所在的位置,离太婆的娘家不远。至于后来为何取名“后周”,村里的老人们都表示不太清楚,因为太久远了,距今已经有五百多年。

  五百年前的“违章建筑”

  以前,北后周村每娶进一各外村媳妇,都要抬着新娘子坐的花轿去村里的肇庆堂,绕着堂里的4根大柱子转上几圈,意为从此把这个媳妇牢牢“绑”在村里了。这幢肇庆堂,传说是太公搬回村后偷偷建造的,时间约是明弘治至正德年间。为什么是“偷偷”呢?卢国庆说,肇庆堂大概是模仿皇宫建造起来的,在当时应该算是“违章建筑”。“东阳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除了卢宅肃雍堂,可能就是肇庆堂排第二了。”卢国庆说。

  记者了解到,肇庆堂前后七进,只比肃雍堂少两进。现存主体建筑三开间,九架前后双步。明次间各三攒,明间抬梁式,次间穿斗与抬梁混合。月梁瘦高,龙须纹如眉月,丁头拱承托五架月梁。

  可以说,整个北后周村就是围绕肇庆堂慢慢发展起来的。“以前下雨时,在村子里走动不会被雨淋到,因为肇庆堂的院落是连在一起的。”卢国庆有些遗憾地说,因为怕被冠上私造“皇宅”的罪名,后来村里人主动把肇庆堂的四间给拆除了。但是,即便只剩三开间,肇庆堂仍是村里最开阔和最热闹的场所。每逢村里发生什么大事,村民们总要去肇庆堂开村民大会。早些年村里放映电影,地点一定选在肇庆堂。当年还是个小男孩的卢国庆每次都会带上板凳往肇庆堂里一坐,入神地看着银幕上的影像。红白喜事更是离不开这里,除了迎接新娘子必经肇庆堂,村里有老人过世,都会在肇庆堂办丧事。一代代的北后周村人,就这样在肇庆堂里长大、老去。

  “竹篮打水”不会漏

  说起东阳竹编,许多人都知道,但要说东阳竹编哪里最出名,许多人就要迟疑一下了。这时,北后周村的人肯定会站出来说,东阳竹编出名的地方,他们村绝对算一个。

  在北后周村的综合楼里,陈列着大大小小不同款式的竹编作品几十种。据村里的老人说,北后周村的竹编作品其实有数百种,许多没有陈列出来,还有的已经失传了。早在两三百年前,北后周村的村民就以竹编为业,最兴盛的时候,村里从五六岁的小孩到年近花甲的老人都会制作竹编用品,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卢光华就是从北后周村走出去的。“我以前亲眼见过村里的老人用竹篮子打水不会漏出来。”村里的老人卢昌大说,现在这样的手艺已经看不到了。

  以前,北后周村的竹编师傅上半年给农户上门修理竹编用具,下半年在家做竹编产品拿到集市上卖。这些年,受到市场经济冲击,加上从事竹编行业确实辛苦,全村340多户人家大多已经改行,或在外经商,或从事建筑业,竹编技艺后继乏人。卢解胜是村里少数几个坚持从事竹编行业的村民之一,身为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的他,现在以制作精品竹编为主,有的“提篮”能卖到几万元一对。“这是传统工艺,东南亚等地的华人很喜欢,结婚、收藏或者送礼都很合适。”卢解胜说,现在的年轻人心气浮躁,没耐性,所以都不肯学竹编了,但不管怎么样,他还是希望竹编技艺能够一直传下去。

  北后周村里还有一棵五百多年树龄的大樟树,屹立在进村的必经之路上。外地人要是想进村,只要认准这棵樟树走,准没错。但六十多年前,这棵大樟树被日本侵略者付之一炬。神奇的是,枯树逢春,烧掉的老树根上又长出了新树苗。也许,北后周人代代相传的竹编技艺,也像这棵樟树一样,尽管历经衰微,但希望仍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