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典故:绳墨之言

 国学岛主 2022-12-28

成语释义

意思是可作为准绳、合乎道德圣智的言论。比喻合乎法律、规矩的言论。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卫国国君独裁凶暴,荒淫昏乱,不管百姓死活,人们敢怒不敢言。孔子的学生颜回想去卫国,辅佐君王干一番大事业。于是,他来向老师辞行。颜回说:“我要去卫国了。 ”

孔子问他:“去卫国干什么呀?”

颜回说:“我听说卫国国君独断专行,轻率地处理政事,看不到自己的过失;轻率地役使百姓大量死亡,死人遍及全国,就像大泽中的草芥一样,百姓都失去了可以归宿的地方。我曾听老师说:'治理得好的国家可以离开它。治理得不好的国家就要去那里’。我希望根据先生的教诲去卫国当个医生治理病君,使国君走上正路……”

孔子说:“唉!你去到卫国可能会遭到杀害啊!古时候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总是先使自己日臻成熟方才去扶助他人。如今在自己的道德修养方面还没有什么建树,哪里还能到暴君那里去推行大道!

一个人虽然德行纯厚诚实笃守,可未必能和对方声气相通,一个人虽然不争名声,可未必能得到广泛的理解。而勉强把仁义和规范之类的言辞述说于暴君面前,这就好比用别人的丑行来显示自己的美德(原文: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是害人。害人的人一定会被别人所害,你这样做恐怕会遭到别人的伤害的呀!”

颜回觉得先生讲得言通理顺,于是打消了卫国的决定,从此不再提去卫国的事了。

成语“绳墨之言”就来源于这里,意思是可作为准绳、合乎道德圣智的言论。比喻合乎法律、规矩的言论。

成语造句

关于这些到底是不是正确的,是否是绳墨之言,还需要我们进行仔细甄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