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箭毒蛙是蛙类中最惊艳的,也是最毒的,它们的身长不足3厘米,但它们

 vu米 2022-12-28 发布于河北

箭毒蛙是蛙类中最惊艳的,也是最毒的,它们的身长不足3厘米,但它们身上的毒素可以在短短几秒钟时间内,致50人于死地!

箭毒蛙科主要分布在南美,大约有200多种,它们的颜色和花纹各不相同,有蓝色、黄色、红色等,甚至还有一些混合着几种颜色。它们中毒性最强的是金色箭毒蛙,它皮肤中储存的毒,足以10000多只老鼠。

艳丽的颜色对于需要隐藏自己的动物来说并非好事,但箭毒蛙恰恰是通过醒目的颜色来警告捕食者们,它们身上携带了剧毒。

箭毒蛙的致命液体通常是单纯的防御武器。只有在受到敌方惊吓时,位于后背皮肤中的腺体才会产生夺命液体。

没有经验的食肉动物若无知地将箭毒蛙放入口中,片刻就会有一种灼烧、恶心的感觉。它们会立即将其受害者吐出,而这时箭毒蛙通常还是活的。

哪怕食肉动物的上颚只有很小的伤口或仅有轻微牙龈出血,它也会很快因心脏衰竭而死。至于那些逃脱过一次箭毒蛙带来的险境的动物,它们再也不会接触此类青蛙了。

所以两栖动物醒目鲜艳的肤色是一种警戒色:“你若吃了我,必将自取灭亡!”这也是动物的夺目美艳之色要达成的另一个目的:它通过象征毒素的鲜艳色彩向侵犯者警示极速的死亡,以此让自身不受打扰。

南美的印第安人会捕捉并饲养一些这些有毒的青蛙,他们在需要的时候,会抓取一只箭毒蛙在小火上烘烤,或者直接用一根尖利的树枝穿过箭毒蛙的身体。

箭毒蛙在受到伤害时,皮肤上会分泌大量的毒液,这正是印第安人想要的液体,他们将这些毒液涂抹在箭头上用于打猎,箭毒蛙也是因此而得名。一只箭毒蛙的毒液析出的粉末可以涂抹50支箭,而且一旦涂上,毒效可以保持一年。

箭毒蛙的毒素属于一种甾类毒素,能够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引起剧烈抽搐、麻痹和心力衰竭。毒素能被未破的皮肤吸收,导致严重的过敏。

箭毒蛙的毒素只能通过人的血液起作用,如果不把手指划破,毒液至多只能引起手指皮疹,而不会致人死亡。所以印第安人在捕捉箭毒蛙时,总是用树叶把手包裹起来以避免中毒。

尽管箭毒蛙最小的品种仅1.5公分长,但它0.0003g的毒素,也就是300μg就能毒死一个成年人。箭毒蛙毒素的LD50数值为2μg/kg,它的毒性比来自河豚鱼的河豚毒素大10倍。

箭毒蛙毒素中毒的症状有强烈的肌肉收缩、剧烈抽搐、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直至死亡,目前没有有效的解药。也就是说箭毒蛙的毒素进入人体血液后,人必死无疑!

有人可能会好奇,箭毒蛙的毒素这么毒,为什么不会毒死自己呢?这其实跟它们体内的蛋白质中的某种氨基酸有关。

箭毒蛙的毒素通常会作用于这种氨基酸,但是这些箭毒蛙的受体形状发生了一些小的变化,使得毒素无法与体内的蛋白质相结合,箭毒蛙也因此不会中毒。

箭毒蛙虽然不会被自己的毒素毒死,但奇怪的是,它们可能会被另外一只箭毒蛙的毒素毒死。因此它们在繁殖季时,一些雄性为了争夺领地或者交配权,往往不会互相抓咬,以免造成对方或者自己中毒而亡。

在整个自然界中,除了热带雨林的少数能免疫箭毒蛙毒素的蛇类和狼蛛外,箭毒蛙几乎没有天敌。当然了,当箭毒蛙被人类发现其利用价值后,人类便成为了它们最大的天敌。

除了印第安人用它们的毒素来制作毒箭外,现代人类更多地是利用箭毒蛙的药用价值和科研价值。从箭毒蛙皮肤上提取的毒素可以制成止疼药。

地棘蛙素是箭毒蛙毒素的一种,它的镇痛作用是吗啡的200倍,不过由于肠胃道的副作用比较大,没有被应用到临床。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箭毒蛙如此强大的毒素并不是自身生成的,而是从食物中获取的,箭毒蛙从自然界中摄食了大量有毒的昆虫等,将毒素积累在了自己体内,因此不同的箭毒蛙毒素各不相同。

事实上,在圈养条件下,箭毒蛙会失去毒性,我们无法在实验室里重建整个雨林生态系统,所以只有让这些青蛙待在野外,我们才能获取并研究箭毒蛙的毒素。

但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热带雨林也未能幸免于难,这让全球大约有1/4的箭毒蛙濒临灭绝,有些箭毒蛙甚至在我们还未鉴别出它们的类别就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

除了箭毒蛙,蛙类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品种,过去的俄罗斯人发现了一种能让牛奶保质期更长的青蛙。在冰箱发明之前,牛奶是很容易变质的,人们也没有很好的办法让牛奶的保质期更长。

而一次偶然的机会,俄罗斯人发现如果往桶里放一只青蛙,牛奶就不那么容易变质了。几个世纪以来,在俄罗斯的乡村,青蛙竟被人们当成了防腐剂来使用。

后来,阿联酋的科学家们搞清楚了青蛙防腐的原理,他们发现青蛙皮肤里的一些分泌物,是由氨基酸串联而来的多肽,能杀死各种致病微生物。

当然了,并非所有青蛙都能防腐,这些能给牛奶保鲜的青蛙主要分布在欧洲和西北亚地区。研究数据表明,它们能分泌约76种不同的多肽,可以杀死包括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在内的多重致病微生物。

青蛙拥有如此神奇的技能,并非凭空而来,它们之所以能自带抗菌能力,是长期和污染水体等恶劣环境斗争的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