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4年,陈云突然收到一紧急信件,林彪女儿:我要请求中央两件事

 新用户89319747 2022-12-28 发布于上海

前言

1994年,陈云同志正在家中休息,突然工作人员敲门,说有他的紧急信件。

这是一封请求信,写信人的身份很特殊,是林彪的大女儿林晓霖。

陈云很奇怪,自己退出中央领导多年,安心休养身体,怎么会突然有人急着找自己?

想不明白的陈云打开信件,信中林晓霖向他请求了两件事情。

看完信件的陈云,脸色越来越严肃。思考了一会,陈云就这两件事情向中央提出了请求。

林晓霖到底有什么事情想请陈云帮忙呢?事情最后有没有得到解决呢?

文章图片2

传奇部队-四野

48年,是解放战争关键的一年,这年我军对国民军展开反攻,陆续打响的几次战役,彻底打垮了国军。

那时期的东北,是重要的老工业地区,如果能打下东北,将能给我军源源不断的提供物资。

当时在东北驻扎的是一支传奇部队,东北野战军。早在45年的9月,中央就派遣了一支由陈云、彭真领导的2万人部队来到东北,成立了东北局。

之后又陆续从各军区抽调八路军、新四军进驻东北。这批部队到来后,吸收了当地的东北抗日联军,组建成了东北人民自治军,由林彪任总司令。

文章图片3

这支部队在接下来的三年中,一边和国民军进行抗争,一边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力。

不仅达到了兵力上的翻倍,还连续取得了多次战役的胜利。成功的让驻扎在东北的国军,变成孤立的状态。

48年的时候,这支部队更名为东北野战军,并在兵力上完成了对国民军的全面反超。中央看到决战的时机到了,果断下达命令:全面解放东北。

一场重要战役-辽沈战役,就此展开,他是全面反攻,打败国民军的重要一战。这场战役让新中国的成立提前了两三年。

文章图片4

这场战役持续了52天,战役开始,东野先是成功拿下锦州,将东北及华北间国军的联系彻底切断。

之后再对各大城市的国军展开围剿,清除敌人的残余势力。这一战中,东野歼灭敌军数十万,打出了我军的气势,也打灭了国军的心气。

蒋介石麾下的主力部队之一-新一军,在这场战役中全灭,军长直接投降。

辽沈战役的胜利,实现了东北的全面解放,也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文章图片5

东北解放后,人民自发的加入到解放战争的事业中,为我军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没有了后顾之忧,在刘伯承、陈毅等人的领导下,淮海战役也得以顺利展开,并成功将国军的“80万”大军,直接吞下。

东野在解放东北全境后,又马不停蹄的与华野汇合,准备一举消灭傅作义的部队。

于是在北平、天津一带,平津战役打响了,经过战役,成功解放这两地及周围的城市。经过两次战役,四野成功扩军百万,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雄师。

之后四野继续投入到解放全中国的事业中,并在49年的时候,成功将国民军赶出大陆。

文章图片6

50年的时候,四野继续追击,登陆海南岛,将岛上的国民军悉数消灭,海南岛也成功得到了解放。

当时的四野打到哪,那就有胜利,所过之处,敌人纷纷望风而逃。四野也被其他人称为东北虎,是有名的常胜部队。

军中有许多担任要职的将领,都是从东野中走出来的,比如说罗荣桓、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等。

有人统计过,我国开国将军共有1600余人,其中出身自东野的有500余人,占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一。这只传奇的部队,在49年3月正式改称为四野,是我国重要的主力部队之一。

文章图片7

善良的林晓霖

林晓霖正是四野领导人林彪的女儿。林彪的大儿子不幸夭折,林晓霖是他的大女儿,也是家中的长姐。

林晓霖小时候,林彪和妻子张梅因为性格不合,导致两个人分道扬镳。

林晓霖一开始是跟着母亲张梅生活的,等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林彪把他接到了自己的家中居住。

林晓霖来到父亲家时,父亲已经再婚,但是依旧对她特别关心,特别呵护。

所以林晓霖的成长是幸福的,父母的离异没有影响她的受宠,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特别的关爱她。

文章图片8

这样成长起来的林晓霖,始终保持着一份天真、善良的本心。在其父犯下了错误后,林晓霖第一时间想的也是如何向这些受害者道歉。

她挨个找上门,不知奉上了自己最真挚的道歉,还尽自己的全部,来帮助这些人渡过难关。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经济开始回暖,大家也纷纷回到正轨。很多之前搁浅的计划,也被重新提上了日程。其中就包括给各个部队撰写战史。

撰写战史的意义重大,它既是对各个部队功绩的记录,也教育着后人,我们有如今的生活究竟有多不容易。

文章图片9

两个请求

林晓霖看着一野、二野、三野以及华野的战史编写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心里有些着急。

四野在解放战争时期,屡次立下大功,这不是某一人的功劳,而是每一位战士的功劳。

林晓霖心想:如果是因为父亲的牵连,导致四野战史的编写工作搁置,那对于四野的其他战士太不公平。

想来想去,于心不忍的林晓霖就找到了陈云求助,她给陈云写信希望能得到帮助。

文章图片10

陈云是谁?陈云是东北局的老同志,早前就一直在东北一带活动。

他带领部队在南满成功收复11座城市,不仅粉碎了蒋介石企图独霸东北的幻想,还为建立东北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四野的创建离不开陈云的努力。那之后,陈云参与了四野解放东北的全部经历,更是亲身参与过辽沈战役。

文章图片11

陈云对四野有着很深的感情,也对四野的历史很熟悉,他还编写过《沈辽决战》一书。在书中,陈云就曾表示过:

四野是四野,林彪是林彪,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林晓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陈云。信中她请求陈云推动四野战史的撰写,以及修建平津战役纪念馆,不能因为自己父亲的过错,埋没了四野的功绩。

文章图片12

陈云急召洪学智

林晓霖的请求受到了陈云的高度重视,但是这件事委托给谁让他犯了难。思考片刻,他给洪学智拨了通电话,称自己有两件紧急的事情拜托他。

之所以会想到洪学智,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考虑的。其一是洪学智的身份,他曾经带兵赶赴东北,是早期东北干部之一,之后在四野担任过纵队司令员。

对于四野在东北发生的大大小小战役,洪学智都有亲身经历过,并参与其中部分指挥,所以他对于这段历史是十分了解的。

其二就是洪学智有这份能力,他曾经担任过校长,更是负责过编撰工作,所以对如何编写一部书籍有经验。

文章图片13

其三是洪学智做事细心,早前就得到过中央的夸奖。在抗美援朝的时候,洪学智就被派任后勤司令员,洪学智完美的完成了中央交代的任务。

每次有物资运输的时候,洪学智都会设立两条运输线,保证士兵们一定能收到补给。

在他的安排下,前线的部队补给从来没断过,甚至还经常能受到更多的补给,这对于前线战士的鼓舞是无以言表的。

第四就是洪学智这个人保持本心,坚持原则。作为曾经四野中的一员,面对昔日的上司林彪,他敢于批评错误,从不会因为战友情而因私费公。

文章图片14

正是出于这四方面的考虑,陈云认为洪学智是促进平津纪念馆建立,以及四野战史编写的不二人选。

等到洪学智赶到约定的地点,不等他和陈云寒暄几句,陈云就开门见山的说:

“这次喊你来就是为了林晓霖信中的两件事,这两件事我也有意促成,想来想去只有拜托给你最合适。”

洪学智听到后,面色有点凝重,这件事情关系重大,这让他害怕自己不能胜任任务,于是就回绝了陈云。

文章图片15

陈云明白洪学智的顾虑,但是眼下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人选了,只能继续苦口婆心的劝说洪学智。

面对陈云的一再劝说劝说,洪学智最终还是答应了,只是他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陈云能够担任总顾问,带领着自己。

陈云答应了洪学智的这个请求,这是洪学智才露出高兴地表情。洪学智来到中央后,就是在陈云手下工作,所以陈云是他的老上司。

文章图片16

这次能和老上司再次一起工作,洪学智还是很高兴的。见到洪学智终于答应,陈云边交代他,让他回去要立即写报告,要先向中央军委作出报告。

另外陈云还叮嘱他,四野战史的编写工作,要实事求是,不能虚假夸大。中央军委收到洪学智的请求后,也表示了高度的重视,并在商讨后同意了这个提议。

95年2月的时候,中央成立了四野战史编写工作的小组,这件事由洪学智全权负责,并且让彭真担任总顾问。

文章图片17

听到这个消息,陈云特别高兴,特地写了十五个大字叮嘱洪学智: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只是因为身体原因,最终陈云无法担任总顾问职位,改由彭真担任总顾问。两个月后陈云在北京逝世,到死没能看到四野战史成功编写,成为了老人最大的憾事。

接过重任的洪学智,将陈云留给自己的十五个大字放在房间,希望能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文章图片18

洪学智成功完成陈云交代的最后任务

四野战史的编写比洪学智预想的还要难,首先就是许多地名已经更改,这让编写工作特别艰难。

洪学智只能一边对比名字,一边在书本上做出标注,另外还有很多历史资料的缺失,让工作难以展开。

为此洪学智特意找到了彭真,他也是东北军老同志,是陈云的革命战友。彭真见到洪学智来,特别的重视,急忙从书桌中翻出来一份长长的名单。

这是他在知道四野战史开始编写时,就准备好的,名单上都是四野创建的炮校的老学员。

文章图片19

只是因为年代过于长,洪学智在之后的核实中,发现许多人已经去世。但剩下的人,还是为了四野战史的编写,提供了很多重要的信息。

当然,洪学智也始终没有忘记陈云的叮嘱。

对于这些老同志的资料,洪学智进行了仔细的对比,出现偏差的时候,他会多方求证,还会在小组里开会,反复进行商讨、验证。

正是洪学智认真、负责的态度,才保证了整本书的真实性。07年的3月,第一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出版了。

文章图片20

这本书的编成、出版,离不开许多人的努力,有林晓霖、陈云、洪学智、经历过内个年代的一众老人等。

每位读者都能从这本书中,感受到战争年代的炮火纷飞,以及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初稿完成时,洪学智就曾来到陈云墓前祭拜。

他向着陈云的墓碑报告,告诉陈云自己任务完成,可以毫无牵挂的和四野的老人汇合了。

文章图片21

很可惜,06年的11月,洪学智遗憾的离开人世,最终他也没看到第一版的发型。

除了四野战史的编写,平津纪念馆的修建也不是一帆风顺。

特别是选址的问题,许多人一直争执不下,平津战役主要是在北京、天津展开的。有的人提议将纪念馆建在北京,这个提议洪学智不是很认同。

洪学智觉得从战役来说,北平是因为傅作义的投降,和平解放的,天津才是经历过激烈的冲突,武力解放的。

文章图片22

从这场战役的角度来说,纪念馆肯定是修建在天津才会更有意义。

还有就是,北京历史地位很特殊,这里有过许多有纪念意义的事情,也因此修建过许多纪念馆。

如果修建在这里,那实在是太拥挤了,很难得到大家的关注。想到了这些洪学智最后拍板,平津战役纪念馆就在天津选址。

这个提议受到了天津政府的大力支持,天津正需要一座这样的纪念馆,让大家铭记历史。

文章图片23

最后定址在红桥区,并于95年11月正式开始修建,打造地基,并与两年后的7月,正式完工。

完工的时候,聂荣臻将军还亲自为这座纪念馆提名。早在陈云向洪学智交代任务的时候,洪学智就提议。

这座纪念馆很有意义,他对后人有着很高的教育价值,建议这座纪念馆不收门票,让大家都可以来参观。

所以这座纪念馆从建成至今,一直都保持着免费参观的原则,让人民都可以到馆里参观。

文章图片24

平津战役纪念馆

尾声

无论是部队战史的编写,还是纪念馆的修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此要感谢为这件事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员,像陈云、洪学智、彭真等。

这些人为我们保存下了最真实的历史,让我们能从书籍中,感受到那个年代的战火纷飞。

在那个年代,我们的战士用自己的生命,将敌人打跑。

他们值得被记录下来,并让我们长久的从中获得感悟。

我们如今生活的年代,和平、富足,一切美好的修饰词来修饰这个时代都不过分。

但要知道,那些革命先烈们,为此付出了什么,他们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让祖国真真正正站起来。

向这些战士敬礼!

文章图片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