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十聊书画|水墨漫谈

 与春天同行 2022-12-28 发布于青海

建十聊书画

公益课堂 名家讲座 深入剖析 系统阐述

敬请关注建十聊书画!

水墨漫谈

——2014年答某杂志记者问

1、有人认为,当代水墨艺术正在与中国水墨传统概念相剥离,而这种具有实验性质的尝试是否已经具有一定的价值,请问建十先生如何看待?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科技在不断更新,人们伴随着这种发展,享受到了生活质量的改观。但是,艺术却未必新的就一定是好的,旧的就一定是落后的。反之亦然。

    当下,随着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多样化,许多艺术家尝试着新的艺术样式,以表现其内心情感的新变化,也确实涌现出许多不仅令人产生焕然一新之感,并且也深感非此不足以反映时代变革的佳作,应该说当代水墨艺术的出现,不仅必然而且也需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代水墨艺术与水墨传统概念在某些方面也确实有相背离的现象,这是顺理成章之事,因为,二者所依据的审美价值平台不是共享的,今后也依然会遵循着“各有灵苗各自探”的发展路线不断前行。

2、当代水墨与传统水墨的内在精神或者说文化理念上是否存在差异?

    就其个体而言有一些差异,但是从整体的层面而言应该说是道同形异,因为在表现内心诉求和情感意绪方面基本是相同的。

3、收藏家的欣赏理念是否对当代水墨的创作产生了影响?或者说艺术家是否应该接受这种影响?

    不可否认,收藏家与艺术家的关系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但是,一个真正有志于艺术的人是不应该被收藏家欣赏理念所左右的。不过很多人无法免俗,被收藏家和市场牵着鼻子走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一个卓越的艺术家应该不仅是在艺术创作上尽显本真,并且也能影响和引导收藏家的欣赏理念。

4、传统水墨艺术很讲究笔墨的意趣,当代水墨艺术的发展是否应继续保留这种技艺的追求?建十先生在自己的创作中是如何实践的?

    毋庸置疑,传统水墨艺术是非常讲究笔墨意趣的,并且对此的追求已蕴含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和哲学的意味,而当代水墨艺术则是当代人们精神追求与文化特征的反映,很多方面的价值观不同、审美观不同,自然也就导致对技艺追求的相异。就我个人的艺术实践而言,基本还是遵循着传统水墨艺术对笔墨的要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建构自己的艺术语言符号。

5、建十先生家学渊源,自幼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后又赴日本求学,请问这样的经历对自己画风的形成起到什么样的影响?

在学习的经历上,我确实得到很多惠顾,这样的学习历程无疑会对我书画风格的探求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从幼小时期开始的传统艺术的熏陶,使我有了根深蒂固的对传统书画艺术的偏爱和不断深入的理解,十年的日本书画艺术环境的陶冶,又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生活阅历的丰富,心态也随之产生变化,如此种种都对我在书画风格的探求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喻建十

1959年12月生于天津。

津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级教学名师。

教育部高校美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全国美协会员、全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

全国书协会员、全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

全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天津市文联委员、天津市书协副主席、天津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自幼从外祖父、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王颂余学习书画,1985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画专业,留校任教。1993年公派赴日留学,1996年毕业于日本国立大阪教育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后任教于日本明海大学,2003年底回国任教。

喻建十书画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