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角评论】《是谁在让我们疏远烟花爆竹》

 与春天同行 2022-12-28 发布于青海

文章图片2


吉林新闻综合广播特约评论员·牛角

不久前,山东两地公布了春节期间可以有限制地燃放烟花爆竹的文件,赢得了不少当地网友点赞,大家对回家过年似乎又有了更多的期待。两地对放鞭炮这项民俗活动的政策调整、适度放开所赢得的民众支持,一定程度上为那些仍然坚持市内全域乃至广大农村都禁放烟花爆竹的地区“打了个样”:烟花爆竹的治理方向,是为了让“年味儿”更清新、让民俗更现代,不是为了让治理者本身的工作更“省事儿”。该如何看待这件事?请听本台特约评论员牛角的评论《是谁在让我们疏远烟花爆竹》

燃放烟花爆竹的坏处太多了,空气污染、制造噪音、资源浪费、引发火灾、被炸伤……和这么多坏处对抗的只有一样,这是一项很多人喜闻乐见的文化传统。

记得我小的时候,放鞭炮是何等快乐的事,它和春晚一起构成了我的春节记忆。那时候没有钱,买来的鞭炮拆开来一粒一粒地放,空气中硝烟的味道和春节画上了等号。闻不到这股味道,感觉这年就过得不地道。

20年前的时候,政府就曾经出台禁令,但没坚持几年就败给了传统。文化传统观念的生命力,往往是一刀切的行政命令难以对抗的。不过最近这几年,禁令执行得比较顺利,我想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政府的鞭炮禁令不再是一刀切,在划定的区域范围内,市民可以燃放烟花爆竹。这就让大家各取所需,互不干扰。

而禁令执行顺利的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的观念在发生转变,这一次,对抗燃放爆竹这个传统文化的力量,不仅来自政府,还来自民间。具体点说,喜欢放鞭炮的人变少了。虽然每年的春节,我们周遭仍旧是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但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烟花销量,结果都是锐减、萧条、大不如前这样的新闻标题。人们在自发地疏远这项习俗。

鞭炮传统式微的一个原因是,年轻的一代90后、00后们,对鞭炮烟花没有太多的感情。他们获取快乐的方式太多了,粗糙的鞭炮并不能吸引他们,像我小时候那样重视和全情投入已不大可能了。很多时候,某种文化属于一个时代,时代过去了,文化也就式微了。就好像大妈的广场舞,把大妈和广场舞这两个名词连在一起,就说明了文化的时代性。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鞭炮传统针锋相对的文化观念在形成—环保理念。如今人们抨击烟花爆竹最大的理由就是空气污染。毫无疑问,环保是如今头等正确的大事,烟花爆竹即使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也已经无法理直气壮了。而客观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留给烟花爆竹的空地也越来越小,这么污染又危险的活动,实在是不适合在城里开展。政府给划定的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的地方,基本上都在城市几环以外。所以,污染的环境和拥挤的城市正在挤出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

然而我又不敢把话说死,文化的起起落落司空见惯,谁知道哪种文化就会借着哪个契机回潮了呢?不过就现今而言,官方立场和民间意见的合流,让鞭炮文化走向式微已不可避免。也许这会让鞭炮商家生意萧条,也许这会让鞭炮爱好者痛心疾首,但我想这就是大势所趋。当然人们还可以享受放鞭炮的乐趣,只不过今后可能就离家远了点。

说句老实话,我就是一个鞭炮爱好者,每年要是不放它几个二踢脚、闪光雷,感觉就不能扫除一年的阴霾,清清爽爽过个新年。而春节的空气里少了硝烟的味道,仍不免让人感到惆怅。我也相信,鞭炮作为一种喜庆的文化,会逐渐缩小,但不会彻底消失。最终,我们会在喜庆热闹与安全环保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让鞭炮在需要热闹的时刻发挥助长气氛的作用。就像阿根廷夺得世界杯那晚,卢赛尔体育场上空烟花灿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