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嵩石 ”谈书法 写书论” 之十 一 用笔论(六)

 敬锋 2022-12-29 发布于广东
乔道宏
2019-08-25
阅读 375

  释文:     用笔论(六)

  用笔论(六)主要介绍笔意中关于心意、气韵和精神等方靣的有关内容。并书写了相关书论29幅。

  释文:笔意

  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书写者最基本的目的是传情达意。准确的笔法,熟练的造型,多彩的书势都是为了创作出筆意,以达到传情达意之目的。所谓筆意,就是点画与字体造型中所体现出的神情意趣。书者的字不仅要外型美观,更要有精神内涵。這是书者进入抒情写意的高级阶段,也反映了书者的较高书写水平。如果说笔法是基础,笔势是手段,那么笔意就是书者的目的。王僧虔曾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欣尝一幅作品既要看形质,更要看神采。作品的忎人神采就是作品的艺术效果。也是书法笔意的集中展现。具体来讲笔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心意,二是气韵,三是精神。

  释文:心意

  心意。众所周知,笔意情趣,暗合自然。书家的任务就是通过点画的造型把它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其意趣横生,达到写情书意的目的。然而笔意造型的动因是人的心意。心意是一种欲达既定目标的自觉能力和理性状态。书者从意在笔前的思想准备,及至书写中“喜、怒、哀、乐、愤、怨、仇、恨”等心理情绪都会对作品産生不同影响。這就是说心意与笔意是相互影响的。心意潜意识的左右着笔意,笔意抒发着书者的情忎。正如王僧虔所说:“必使心意于笔,手忘于书,心手遗情,笔书相忘,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

  释文:蒋衡:“夫书,必先意足。”

  释文:清 姚孟起:“意到筆随。”

  释文:明 项穆:“笔随意发。”

  释文:宋 董逌:“書家贵在得笔意。”

  释文:王献之:“作一字便用数种意。”

  释文:李世民 :“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来。”

  释文:张环瓘:“文則若言乃成其意,书則一字己見其心。”

  释文:气韵

  气韵。黄庭坚认为:“凡书画当观韵。”他把韵提高到审美的最高层次。他认为苏轼书法:“笔圆而韵胜……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 韵和俗是不相容的。正如刘熙载所言:“黄山峪论书最重韵字,盖俗气末尽者,皆不足以言韵也。” 要做到气韵,须先绝俗气。韵胜源于人,发于笔,见于书。所谓“人品既高矣,气韵不得不高。” 气韵高则笔有尽而力无穷。

  释文: 宋 黄庭坚:“凡书画当观韵。”

  释文:宋 黄庭坚:“笔圆而韵胜。”

  释文:黄庭坚:“书画以韵为主。”

  释文:蔡襄:“书法唯风韵难及。”

  释文:清 秦祖永:“瀟洒风流谓之韵。”

  释文:清 刘熙载:“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

  释文:精神

  精神。王世镗诗云:“从来书画本相通,首在精神次在功。” 书法要以精神为上,姿态妍美次之。书法的传承,不是仅凭精良的点画和优美的结构;而是通过字里行间充斥的人的精神气质而忎染人,激励人,鼓午人。观其字如见其人就是這个道理。书法的笔意正是缘于书家的精神品格,融合于笔墨而生生不息,世代流芳。

  释文:宋 李之仪:“凡书精神为上”。

  释文:唐 欧阳询:“气宇融合,精神洒落”

  释文:杜甫:“书贵瘦硬方通神。”

  释文:李世民:“神,心之用也,心必静而己矣”

  释文:李世民:“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

  释文:王世鏜:“从来书画本相通,首在精神次在功。”

更新于 2021-02-01
来自作品集用笔论(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