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为转变思维的少数人

 一柠有个小院子 2022-12-29 发布于河北

午休的时候,办公室里静悄悄的,随手翻了翻公司书架上摆放了许久没有人看的书籍,轻轻擦去浮尘……

回想起第一次听到古典这个名字的时候,是在今年春天作家李尚龙的新书发布会上(请恕我孤陋寡闻),他的演讲幽默风趣,引的在场所有观众连连发笑。从那时候我才知道他的本名就叫古典,原是新东方的词汇老师,离开新东方后自己开了公司,写了一本名叫 《拆掉思维里的墙》的书,当时还在想,有机会应该去读一读,因为听到书的名字,想到应是本有意思的书吧,结果忙来忙去忘了这件事。没想到那时想看的书,原来一直就藏在眼底下,自己竟然很久都没有发现。

通读后不解什么是思维里的墙,仔细想来,其实很好解释,思维里的墙就是那些你习以为常的事情,日常生活中早已形成的习惯或是多数人都在遵循的规律,如工作有了些积蓄,就会很正常的想到是不是应该买房子,又如看到别人结婚了,想到自己的年龄也应该去结婚,等等。

这些就是思维里的墙,怎么拆掉这堵墙,书中介绍了许多方法,但总结来说思维的墙主要存在我们自己的潜意识中,拆除它,就需要我们慢慢锻炼自己的潜意识,遇到事情时只使用惯性思维弹出来的解决方法还不够,还应该锻炼自己换另外的方向去想问题,两种解决方式的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01

买了一套房子,才会有归属感,这是我们的习惯性思维,书的作者在这里完全颠覆了这种观念,并举了因为不买房而成功的企业家,买了房子束缚了职业发展的职员等例子。

在我看来,不买房成为成功企业家的人毕竟还是少数人,买房子这件事情需要因人而异,有些人有抱负、有理想、有能力,把用来买房子的钱拿去投资梦想是可以的。但有些人即便真的把该买房子的钱拿去创业,因天性不喜欢冒险或本身不适合创业,最后只能是钱没了,房子也没了,还不如踏踏实实买房子,总也还算是一种投资方式。

大城市生活的人,在市里上班,郊区买房,所以每天不得不花费许多精力奔走在上下班的路上,对职业发展产生了严重阻碍,最好的方式也许是把买的房子出租出去,自己就近再租的方式,来平衡一下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这样一来,房子的租金即使不能完全抵的过房贷,至少能添补一点,压力也会相对小一些,房产一样还是属于你的。

记得有次打出租车,司机师傅说他家在二环有处四合院,从小在那长大,现在租给老外办公用,一年租金四百多万,他不缺钱,只是不想闲着,于是出来跑出租,为了方便,他每月又花五千多在四环边上租了一套两居室。

司机师傅是属于冲破思维之墙的人,因为人都会有恋旧的毛病,不会希望自己的东西沾他人之手,但是他能冲出思维换另外一种生活,如果只是守着四合院自己一家人住,那么,他可能无论如何都说不出那句他不缺钱的话来。

02

爱一个人希望他一直能够陪在身边,发信息秒回,打电话秒接,因为觉得我爱着你,我的爱释放出来的时候,你本应回应我同等的热情,可往往是男孩子最初还能热情的回应,时间稍长,男孩便觉得满是束缚,偏偏女孩子又是热烈且长情的,她可以把恋爱当成全部,但是男孩子除了爱情以外却还考虑着更多诸如事业的东西,到最后,男孩累了,女孩失望了,转而一遍遍地问对方是不是已经不爱自己了,这个时候对方越来越敷衍,女孩就会越来越觉得受伤,结果是女孩终于觉得男孩子不再爱着自己,选择结束这段感情,这时的女孩才彻底失去了男孩。

《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说:“爱有两种:一种是死死抓住,你紧张他也紧张;一种是轻松托住,你舒服他也舒服。”

对于爱情,我们往往会不自觉的形成第一种,这不仅仅是缺乏安全感,想时时刻刻拥有对方的问题,更是自己那道,我喜欢你,你就应该回应我的墙在做怪,想要拆掉心里的墙,唯有试试第二种,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03

想逃离小城市安逸的生活,又担心来到大城市的不确定性;来到了大城市,又觉得家里也需要照顾;回到家里又觉得自己不甘心像其他人碌碌无为一辈子,于是,来回思考、来回折腾,最后一直处在自己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状态下,过完了大半辈子乃至一生。

想起多年前,邻居的一对小夫妻的三口之家, 女人在家看还不满一岁的孩子,男人在外做安装空调的工作,因为同在一处租房子,时间久了,自然熟悉起来,偶尔和女人聊天,女人会说起自己和老公已经多次往返北京和老家的故事,现在即使有了孩子,还是这待几个月,那又待几个月。那个时候听起来,感觉这日子过的好自在啊,可还总觉得哪里会有一点点问题。

现在想来,如果按照《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的总结,这一群漂泊者,他们有着充沛的精力、远大的梦想、很强的适应能力,唯独缺少一个真正的目标:

“正是因为他们缺乏真正的目标,他会下意识地进入一切真或假的机会,却在真正需要坚持的时候落荒而逃。”

当一个人反复往返于城市和家乡之间,确实很难想象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如果说是事业,那么没有一份事业是能经的住三番五次变换城市有所提升的;如果说是金钱,那么也没有一份钱财是靠变换城市就能够增长的。

对于一件事情,逃避者总有逃避的借口,对于有了房子就有安全感、有了恋人就形成严重的依赖感和往返各地和家乡之间的漂泊者,确实应该拆掉自己思维里的墙,怎奈有时候道理我们都懂,只是实施起来又相当有困难,不然也不会有那句 “懂那么多道理,还过不好一生”的话了,思维里的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完全拆除的,但是我们却可以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思维习惯,让自己尽可能多的考虑到另一个方面,或许,我们也可以成为那些转变思维的少数人呢。

文|文张小白

图片|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