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鸿章评价她“似有韬略,却无大才”,那么,她究竟是怎样的人

 一柠有个小院子 2022-12-29 发布于河北

上次讲了电视剧《走向共和》里对李鸿章的印象,这次再来说说对慈禧的印象。

慈禧大概在国人眼里早已被定义为千古罪人,就连死后被“东陵大盗”孙殿英盗墓挖了坟,也得不到后人一点怜悯。毕竟好好的一个国家,因为她的统治,搞得受尽外人欺负,致使国民百余年来抬不起头。

本文当然也没有为她开脱的意思,只是尽可能地看着电视剧来猜一猜她当时所在的处境或者她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罢了。

《走向共和》电视开篇便充满着讽刺意味儿,军国大事比不上即将送给老佛爷的一只鹦鹉的两天不进食,浅显的道理是:只要老佛爷高兴,那么其他的事情自然也就都好办了。

画面一转,深沉的背景音乐下,老佛爷慈禧正在和大臣阎敬铭理论修园子一事,初看这一段,觉得很有意思,拥有帝国至高无上的统治权的老佛爷被一个臣子气到大动肝火,最后还直接喊出了那句:“我就不信,死了张屠户,要吃连毛猪,你给我滚!”

而大臣阎敬铭在面对小太监过来架走自己时,直接来句:“臣不滚,臣自会走。”

阎敬铭这个人,史料记载:质朴、廉洁、善理财。善理财到什么程度,在他离开户部后,为大清留下八百万两白银。

在大清国已日益没落的时候,还能为大清留下八百万数目的银两,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这一段其实不难看出,慈禧虽厌恶阎敬铭的执拗,可她终归不能算是糊涂,还是明白哪头轻哪头重的,园子还是要修的,忠臣也是不需要过度惩罚的。

国家内忧外患中,慈禧还在想着个人生日该办的隆重,理由是她操劳了一生,到了花甲之年,也该享受享受了,更自比民间老太太过寿都会很隆重,自己作为一国太后,没理由不隆重些,表面上看是老太太的穷奢极欲。

但在后面的剧集中却又解释了慈禧为什么会对修园子搭台唱戏如此执着,也无非是她明知国家延续的艰难,政务上的烂摊子一时难以收拾,索性修修园子,逃避一下。

就像现在一些人,工作间歇总想着去唱唱歌或是出门旅旅游,用以排解一下心中过大的压力,而那时候的慈禧娱乐活动不过听听戏,最多能逛逛园子,若不是不得已的“西狩”古代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观念,那一定是牢不可破的,更何况她还掌握着大清国的朝政。

所以,说她是大清国的罪人虽无可厚非,但若论大清国的渐渐没落,原因当然也并非只出在她一时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建设一座城池需要持之以恒。那么一个朝代的没落,当然也不是一个人造就的。

早在咸丰年间,咸丰就因抵御不了外侵而带领众皇族躲避到承德的避暑山庄,美其名曰:“北狩”。

到咸丰驾崩,烂摊子只能越来越烂,不管“同治中兴”是否是中国近代史的进步,还是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䜣的自我吹捧,总之,大清国还是在历史的进程中,开始快速地走向了下坡路了。

李鸿章评价慈禧说:“似有韬略,却无大才。”按现在的理解是李鸿章说她看起来很有韬略的样子,只不过是见多识广的女人。

李鸿章说得并没错,慈禧本就是个女人,时局让她没办法不从深宫走到帘后去听政,这大概也是大清国立国的传统,从祖辈顺治、康熙开始,就已经有孝庄辅佐,这一代一代下来,到慈禧这也算不得什么新鲜事情了。

当然慈禧定是没有孝庄那样在政治上有杰出作为的,但你若说慈禧一点能力没有,似乎也是不对的。

一群守旧的朝臣,在年轻气盛的光绪帝面前并不听使唤,可到了慈禧这,却是另一副样子,虽然也不排除因为慈禧是这个国家的“老领导”故而要比光绪根深蒂固些。

这与一同打天下的领导指挥共同奋斗过的员工自然比较好指挥,而新上任的空降领导总要经历些磨难才能将工作做得通是一样的道理,你还没和我们共患难,我们又凭什么服你?

以前对慈禧拘禁光绪帝一事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慈禧是为了夺回自己权力才出此下策,本来明明国事事事推诿,讲着不再干预朝政,但在《走向共和》里又有了另一番解读,为何被拘禁,看似像在夺权,实则是因光绪帝对改革之法太过激进。

一个企业有新官上任,总希望点上三把火,目的是立威或是肃清“元老”,作为一国之君的光绪也不例外,稳中求胜的策略不在他的考虑之内,也或许是他太过年轻的缘故,满朝的老朽们,噼里啪啦一多半被罢了官,眼看朝臣就要乱成一锅粥,光绪也没了办法。

这些朝臣本是慈禧一手提拔而起,光绪这么做,无疑是推翻了慈禧的统治,否定了慈禧用人的能力,后以刚毅为首的老朽们去找慈禧告了状,到了慈禧面前,没掌握实权的光绪不仅不承认自己有错用以规避锋芒,还要迎头而上去顶撞,最后竟动起了杀心,为什么会被拘禁,到这里就很好理解了。

如剧中老佛爷说的:“你四岁进宫,身体不好,是我一手抚养你……你亲政了,你要改良,你要变法,我没拦着你呀,我打心眼里赞同你呀,我好好在园子里呆着,我到底哪一点碍着你啦,你这么对待我呀。”

杀不杀的,光绪应该没这个胆子,但事情做到那,倒也难以为自己开脱了。

剧集慢慢推进,光绪被拘禁了,唯恐大清不乱的洋人开始讨伐大清,在刚毅的怂恿下,慈禧向十一国宣战。

战败,各国要求杀的名单里第一个是慈禧,这个时候一向看似沉稳的她也慌了神儿,六十多岁的老太太,着实回归了女人的做派,没了之前宣战时的慷慨激昂,取而代之的是哭哭啼啼推卸着责任,并要求荣禄救自己,哪怕把其他人都杀掉。

到这个时候,曾经说一不二的太后终于没了统治者的锐气,也许到这个时候她才明白,原来,统治一个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并不是那么容易,打仗不是小孩子玩得过家家,战败后,明日睡醒一觉后再接着重新玩,打仗那是要拼实力的,不是几个耍嘴皮子的人说赢就一定能赢的。

“西狩”回来后,慈禧有意解除对光绪拘禁的,可惜是光绪自己放弃了。甚至在拘禁期间,他学会了修理各式各样的西洋钟,看到这的时候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只是修理个西洋钟,便能让慈禧那么恼火,后经袁世凯一解释:“这是皇上在跟太后熬时间呢。”这一语恰能证明光绪的意气用事。

可慈禧呢?到最后也只是一副熬完自己人生,只要大清国不实实在在毁在自己手里,自己还在掌握着大权,那别的也就不再过问了,大有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架势。

说到底,她虽然算个政治家,但她毕竟是女人,纵有着一点理性,但终究又脱离不了女人常有的感性,恰如李鸿章那句:“似有韬略,却无大才”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