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南齐书•王俭传》文言文阅读理解和答案译文(2022惠州三调)
2022-12-29 | 阅:  转:  |  分享 
  
(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20分)王俭字仲宝,琅琊临沂人也。祖昙首,宋右光禄。父僧绰,金紫
光禄大夫。俭生而僧绰遇害,为叔父僧虔所养。数岁,袭爵豫宁侯。幼有神彩,专心笃学,手不释卷。丹阳尹袁粲闻其名,言之于明帝,尚阳羡公主
,拜驸马都尉。帝以俭嫡母武康公主同太初巫蛊事,不可以为妇姑,欲开冢离葬,俭因人自陈,密以死请,故事不行。解褐秘书郎,太子舍人,超迁
秘书丞。上表求校坟籍,依《七略》撰《七志》四十卷,上表献之,表辞甚典。又撰定《元徽四部书目》。苍梧暴虐,俭忧惧,告袁粲求出,补义兴
太守。俭察太祖雄异,先于领府衣裾,太祖为太尉,引为右长史,恩礼隆密,专见任用。少有宰相之志,物议咸相推许。时大典将行俭为佐命礼仪诏
策皆出于俭褚渊唯为禅诏文使俭参治之朝廷初基制度草创俭识旧事问无不答上曲宴群臣数人,各使效伎艺。俭曰:“臣无所解,唯知诵书。”因跪上
前诵相如《封禅书》。上笑曰:“此盛德之事,吾何以堪之。”后上使陆澄诵《孝经》,自“仲尼居”而起。俭曰:“澄所谓博而寡要,臣请诵之。
”乃诵“君子之事上”章。上崩,遗诏以俭为侍中。叔父僧虔亡,俭表解职,不许。俭长礼学,谙究朝仪,每博议,证引先儒,罕有其例。世祖深委
仗之,士流选用,奏无不可。俭寡嗜欲,唯以经国为务,车服尘素,家无遗财。手笔典裁,为当时所重。少撰《古今丧服集记》并文集,并行于世。
(节选自《南齐书?王俭传》)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袭爵,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
的爵位,一般由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承袭爵位。B. 解褐,褐本来指粗布短衣,解褐的意思是脱去粗布衣服,代指入仕做官。C. 《孝经》,
中国古代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经书,为道家经典著作之一。D. 崩,中国古代称帝王或皇太后、太皇太后的死为崩,士人死去称为不禄。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时大典将行/俭为佐命/礼仪诏策/皆出于俭/褚渊唯为禅/诏文使
俭参治之/朝廷初基/制度草创/俭识旧事/问无不答/B. 时大典将行/俭为佐命/礼仪诏策/皆出于俭/褚渊唯为禅诏文/使俭参治之/朝廷
初基/制度草创/俭识旧事/问无不答/C. 时大典将行/俭为佐命礼仪/诏策皆出于俭/褚渊唯为禅/诏文使俭参治之/朝廷初基/制度草创/
俭识旧事/问无不答/D. 时大典将行/俭为佐命礼仪/诏策皆出于俭/褚渊唯为禅诏文/使俭参治之/朝廷初基/制度草创/俭识旧事/问无不
答/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王俭三代为官,幼而成孤。王俭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担
任官职,王俭的父亲在他出生时就遇害了,因此王俭被叔父养大,叔父去世时他请求解职,未被批准。B. 王俭生性淳厚,对母至孝。王俭的嫡母
武康公主曾参与过巫蛊事件,被皇上要求开墓另外安葬,王俭通过别人自己陈述,又拼死请求,此事才作罢。C. 王俭颇受重视,受到重用。王俭
发现齐太祖杰出卓异,便去投靠齐太祖,齐太祖授予他右长史一职,并对他礼遇深厚,太祖驾崩时还留下遗诏封王俭为侍中。D. 王俭少有大志,
专心国务。王俭少年时便有做宰相的抱负,做官后也少有欲望,一心扑在国务上,个人用度非常朴素,去世后家里也没有留下多余的钱财。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丹阳尹袁粲闻其名,言之于明帝,尚阳羡公主,拜驸马都尉。(2)因跪上前诵相如《封禅书
》。上笑曰:“此盛德之事,吾何以堪之。”14. 文中如何体现王俭“知诵书”?(3分)【答案】10. C 11. B 1
2. C13. (1)丹阳尹袁粲听说了他的名声,向明帝报告他的事,王俭娶阳羡公主为妻,被授予驸马都尉一职。(2)于是跪在皇上面前背
诵司马相如的《封禅书》。皇上笑道:“这是有德之人的事情,我哪里受得起。” 14. (1)跪在皇上面前背诵《封禅书》;(2)背诵《孝
经》“君子之事上”这一章。【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为道家经典著作之一”错误。《
孝经》为儒家经典著作,而非道家经典著作。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根据第一处断句的不同可把选项分为两组,
“佐命”意为辅助帝王创业的功臣,做“为”的宾语,“礼仪”“诏策”是并列词语,指“礼节、仪式、诏书和(任免官员的)策书”,应属于一类
,据以上内容分析,应从“礼仪”之前断开,故排除C、D两项。“禅诏文”意为禅位的诏文,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项。句意:当时禅位大典即
将举行,王俭是辅助帝王创业的功臣,(所有)礼节、仪式、诏书和(任免官员的)策书都出自王俭之手。褚渊只写了禅位的诏文,让王俭参与处理
。朝廷刚刚建立,制度开始创立,王俭知道以前的事,问他没有回答不上的。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齐
太祖授予他右长史一职”错误,由“引为右长史”可知,齐太祖是荐举他担任右长史,且齐太祖当时只是太尉,不能任命官员。故选C。【13题详
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闻”,听说;“言之于明帝”,正常语序为“于明帝言之”,状语后置句;“(俭)尚阳
羡公主”,省略句;“拜”,授予官职。(2)“因”,于是;“上”,皇上;“堪”,经受得起,能够承受。【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
进行评价探究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对整体材料的理解,筛选出能体现王俭知诵书的内容,然后进行概括即可。结合“因跪
上前诵相如《封禅书》”分析,他跪在皇上面前背诵司马相如的《封禅书》,这里直接体现王俭“知诵书”;结合“上使陆澄诵《孝经》,自‘仲尼
居’而起。俭曰:‘澄所谓博而寡要,臣请诵之。’乃诵‘君子之事上’章”分析,皇上让陆澄背诵《孝经》,从“仲尼居”开始。王俭说:“陆澄
博学但不得要领,我请求背诵。”于是背诵“君子之事上”这一章。这里直接体现王俭“知诵书”。参考译文:王俭字仲宝,是琅琊临沂人。祖父王
昙首,是宋的右光禄大夫。父亲王僧绰,是金紫光禄大夫。王俭出生时父亲王僧绰遇害,被叔父王僧虔收养。几岁的时候,他便承袭豫宁侯的爵位。
王俭小时候便很有神采,专心好学,手中总是拿着书。丹阳尹袁粲听说了他的名声,告诉明帝关于他的事,于是王俭娶阳羡公主为妻,被授予驸马都
尉一职。皇上因为王俭的嫡母武康公主参与了太初年间的巫蛊事件,阳羡公主与她不能成为婆媳,想要打开坟墓分开安葬,王俭通过别人(向皇上)
自己陈述,暗中用死来请求皇上,所以事情没有实行。(王俭)担任秘书郎,太子舍人,越级升迁为秘书丞。他进呈奏章请求校阅古代典籍,依照《
七略》编纂《七志》四十卷,进呈奏章献给皇上,奏章的文辞非常典雅。又编定《元徽四部书目》。苍梧王凶暴残虐,王俭感到忧虑害怕,央告袁粲
请求出京(做地方官),补官义兴太守。王俭知晓齐太祖杰出卓异,率先到齐太祖领军府表诚,齐太祖任太尉时,荐举王俭做右长史,礼遇深厚亲密
,受到专门任用。王俭少年时便有做宰相的志向,众人的议论都对他很推崇赞许。当时禅位大典即将举行,王俭是辅助帝王创业的功臣,(所有)礼
节、仪式、诏书和(任免官员的)策书都出自王俭之手。褚渊只写了禅位的诏文,让王俭参与处理。朝廷刚刚建立,制度开始创立,王俭知道以前的
事,问他没有回答不上的。皇上举行私宴招待几个大臣,让大家各自呈献技艺。王俭说:“我没有什么会的,只知道背书。”于是跪在皇上面前背诵
司马相如的《封禅书》。皇上笑道:“这是有德之人的事情,我哪里受得起。”后来皇上让陆澄背诵《孝经》,从“仲尼居”开始。王俭说:“陆澄
博学但不得要领,我请求背诵。”于是背诵“君子之事上”这一章。皇上驾崩,遗诏任命王俭为侍中。叔父王僧虔去世,王俭进呈奏章请求解除职务,皇上不批准。王俭擅长礼学,熟悉朝廷礼仪,每次全面讨论,引证先儒言论,很少有这样的。齐世祖非常倚重王俭,选拔读书人,奏请没有不批准的。王俭没什么嗜好欲望,只把治理国家作为紧要的事,车马服装简陋朴素,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他的著作典庄而有体制,被当时的人推崇。少年时撰写的《古今丧服集记》和文集,都在世间传播。1
献花(0)
+1
(本文系小窗悦读图...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