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介绍一张家传秘方,代代亲手脉传,堪称“一绝”

 博世精览 2022-12-29 发布于陕西
作者 / 许格岸 安徽省枞阳县官埠桥镇连湖小学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关节炎是由炎症、感染、创伤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受累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严重者还可出现关节畸形及关节活动范围缩小等。然而,关节炎并不单是局部关节的问题,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更广泛甚至是全身性的疾病,病程复杂多变,病机深奥莫测。目前有不少病人错误地认为关节炎只是单纯的关节发炎,关节疼痛时,吃几片止痛药就行了,并未意识到关节以外的全身变化,对关节炎的治疗存在着不少误区。
误区一,只知关节疾病,不知全身危机。
很多关节炎病人不了解关节背后隐藏的可能危机,因而延误就诊,以致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因此,对关节炎病人来说,要尽早明确诊断,并对症下药,合理治疗。当出现关节炎症状时需及时就诊,配合医生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X线检查等。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误区二,胡乱用药,错失良机。
有些病人将镇痛药作为治疗关节炎的法宝。殊不知,这些止痛药往往只能缓解疼痛症状,非但不能控制疾病的发展,还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也有的病人同时服用几种止痛药,导致出现胃肠道、肝脏等副作用,甚至出现消化道溃疡和穿孔,危及生命。
误区三,不遵医嘱,治疗不规范。
有些病人不按医嘱坚持服药,也没有定期到门诊随访,一旦症状有所缓解,就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我们知道,很多关节炎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及强直性关节炎等需要长期治疗,定期随访。医生一方面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另一方面也可了解病人有无药物副作用,一旦出现了副作用,可以及时处理,以免发生不良后果。(以上内容摘自:方凝远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当代健康报》2005-6-9)
家传秘方合治关节炎
安徽省枞阳县官埠桥镇连湖小学许格岸
关节炎属祖国医学痹症范畴,是指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风湿性关节炎属现代医学的变态犯应性疾病。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病变局部常呈现红、肿、热、痛,也有的病人几个关节同时发病,不典型的病人仅见关节疼痛,无其他炎症表现,属隐袭发病。
因此,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亦从痹证进行辨证论治,常在临床上分为风痹、着痹、痛痹、热痹四大证型。
家传秘方对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现将治疗方法简介如下:
外治熏洗方以艾叶为主,视证型加味中药或草药煎汤熏洗患者,据病势每天熏洗2次或3次。
内治方主要以白皮根和田边风两味草药为主,另酌加红花,其余辨证加味,煎汤内服,每天1剂作 2次服用,每次饮 300ml。
若重症瘫痪,不能移动或行走,则可重用田边风,且每天增加煎药次数,可以每6-8小时服1次;
对于肿痛甚者,另用猪瘦肉炖草药水芦柴(一种野生于山坡上的灌木,功能清热利湿解毒,祛瘀止痛),饮汤食肉,上内服方可以交替应用。
综合上方治疗关节炎,疗效甚捷,数十年来,经治疗效显著。家传秘方治疗关节炎辨治灵活,方随法出,药随症转,堪称中草药治疗疑难杂病一绝。
如治:某渔汤工人张某某,男,50多岁,上世纪 80年代末秋季患风湿性关节炎(髋、膝关节炎)经某医院治疗1个月,输液吃药不见好转,先是痛肿厉害后瘫痪在床,无奈出院回家。后经采用我家秘方内外兼治20多天,病愈,至今为正常劳动者,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枞阳县钱桥镇做木材生意的邹老板,腿患关节炎酸痛难忍,遇阴雨天更甚,仅采用内服方就肿消痛失。
体会:艾叶苦辛温,功能温经散寒止痛,根据病因病位,酌加他味以助祛除病邪,直达病所;白皮根辛苦温,功能祛风湿,强筋骨,消炎镇痛,既攻邪又扶正;红花辛温,功善活血,性入血分,应用少量则能引经,又能祛瘀通调经脉;
田边风活血通,利湿止痛,为一种祖上常用于施治多种病症的多功能野生草药;
水芦柴是我安徽枞阳民间习用的治疗关节炎(含风湿性”关节炎、老年退行性骨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等)的单方草药。
是以上方协力合作。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组成了关节炎患者的福音,一方不可治百病,须经多方通力合作方可适应变化诸多的关节炎患者。鲜草药治病确有卓效,外公和家母都不识字,上诸方中草药全系土名,代代亲手脉传,笔者由母亲口提手领才默识于心,读者不可臆断乱用
小编注:文章作者是安徽省枞阳县官埠桥镇人,文章里用的草药是当地的土名字,阅读本文章的人若有这个地方的朋友,可以帮忙查一下文中所说的草药现在的学名叫什么,草药样子是什么,可以在下留言,感谢!
I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摘自《第四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暨<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创刊10周年庆典大会论文集》《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编辑部会议论文集2005-07第142页。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